第339章 荷染初成引客来,匠心续谱新荷篇(2/2)
將游客们安顿好后,苏晚带著他们往蓝染工坊走。此时的蓝染工坊已经围了不少村民,周师傅修完竹编棚也过来了,正帮著王婶搬木材;阿杰采完青果回来,手里提著满满一筐青绿色的野果,正蹲在地上清洗;陈爷爷和朵朵则在旁边的桌子上,摆放著用来染色的白布和小刷子。
“大家好!我是王婶,负责教大家做『荷绿染』,”王婶看到游客们过来,立刻热情地迎上去,“咱们今天做的是最简单的手帕染色,先跟我看看怎么煮染料。”
游客们围在大锅边,看著锅里翻滚的荷叶,白色的蒸汽带著清香扑面而来。“这就是染『荷绿染』的染料吗?”刚才带头的女孩好奇地问。
“对,”王婶点点头,用长勺捞起几片煮软的荷叶,“这些都是昨天暴雨后捡的残荷,別看它们断了、破了,煮出来的顏色可好看了。咱们先把荷叶煮40分钟,等水变成深绿色,再把青果捣碎放进去,煮10分钟固色,染料就做好了。”
游客们听得认真,有的还拿出手机录视频,有的则在笔记本上记录步骤。戴眼镜的男生忍不住问:“王婶,为什么要用残荷啊?新鲜的荷叶不行吗?”
王婶笑了笑,解释道:“新鲜的荷叶水分多,顏色太浅,煮出来的染料不够浓郁。反而这些被风雨打过的残荷,水分少了,顏色更沉,染出来的布也更有质感。就像咱们人一样,经歷点风雨,反而能沉淀下更多东西。”
游客们听了,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苏晚站在旁边,看著王婶耐心讲解的模样,忽然觉得,王婶不仅在教大家染色,更在不经意间,把清溪村的故事讲给了游客听——那些关于坚韧、关於匠心、关於珍惜的故事。
等染料煮好后,王婶把过滤后的染料倒进几个大盆里,又给每个游客分发了一块白布和一双一次性手套。“大家先把手套戴上,別把染料沾到手上,不好洗,”王婶一边示范,一边说,“染色的时候,把白布放进染料里,轻轻搅动,让布完全浸满染料,想要顏色深一点就多泡一会儿,想要浅一点就少泡一会儿。泡好后拿出来,放在旁边的竹架上晾乾,一块『荷绿染』手帕就做好了。”
游客们立刻动手操作起来,有的小心翼翼地把白布放进染料里,有的则大胆地尝试不同的浸泡时间,还有的甚至学著王婶的样子,在布的边角处用小刷子蘸著染料画简单的图案。蓝染工坊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相机快门声、討论声、惊嘆声交织在一起,连阳光都仿佛变得更热闹了。
“苏晚姐,你看我染的!”刚才的女孩举著一块浅绿色的手帕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我泡了15分钟,顏色刚刚好,像春天的小草一样!”
“真好看,”苏晚点点头,指著手帕上的小图案,“这是你自己画的吗?荷叶的形状很可爱。”
“对啊!我学画画的,看到荷叶就忍不住画了几笔,”女孩笑著说,“等晾乾了,我要把它送给我妈妈,她肯定喜欢。”
另一边,戴眼镜的男生正拿著手机,对著自己染的深绿色手帕拍照。“我泡了30分钟,顏色特別浓,像深潭里的水,”他对苏晚说,“我打算把它做成书籤,夹在书里,每次看书都能想起清溪村,想起今天的体验。”
苏晚看著游客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欣慰。她抬头看向许朗,发现他正举著摄像机,把这热闹的场景都拍了下来,镜头里,游客们认真染色的模样、王婶耐心指导的身影、村民们帮忙递工具的画面,都被定格成了温暖的瞬间。
中午的时候,游客们染的手帕都差不多晾乾了。每个人都拿著自己的作品,兴奋地互相展示、拍照,有的还拉著王婶和苏晚一起合影。“今天真是太开心了!不仅做了『荷绿染』手帕,还知道了这么多关於清溪村的故事,”带头的女孩说,“我已经跟我朋友说了,让她们也来体验,下次我还要来,看看能不能做个『荷绿染』布包。”
“我们也会再来的!”其他游客也纷纷附和,“这里的人太热情了,风景也美,还有这么有意思的手作,比去那些网红景点好多了!”
苏晚笑著说:“欢迎大家常来!咱们村接下来还会推出荷糕製作、竹编体验的活动,下次来,肯定能有更多新体验。”
中午,苏晚在民宿的院子里摆了长桌宴,给游客们准备了清溪村的特色菜:荷叶包饭、荷糕、清蒸荷塘鱼、凉拌藕片……每一道菜都带著荷塘的清香。游客们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一边称讚:“这荷叶包饭也太香了!米饭里裹著荷叶的味道,还有里面的腊肉,一点都不腻!”
“这个荷糕也好吃,甜而不腻,还有淡淡的荷香,吃完嘴里都是香的!”
张婶坐在旁边,听著游客们的称讚,笑得合不拢嘴:“喜欢就多吃点!这些荷叶和荷都是昨天刚摘的,新鲜得很。下次你们来,我教你们做荷糕,自己做的吃著更香!”
下午,苏晚带著游客们去荷塘边散步。经过一天的整理,荷塘已经恢復了不少生机,歪倒的荷叶大多被扶正,水面上漂浮的断叶和落也被清理乾净,只有少数几片残破的荷叶,还能让人想起昨天的暴雨。阳光洒在荷叶上,水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偶尔有蜻蜓落在荷苞上,轻轻一点,水面就泛起一圈圈涟漪。
“这里的荷塘真漂亮,”戴眼镜的男生忍不住感嘆,“虽然经歷了暴雨,但还是这么美,感觉比我之前去的那些荷塘更有生命力。”
“是啊,”苏晚点点头,“咱们村的荷塘已经有几十年的歷史了,村里的人都把它当家人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尽全力守护它。就像昨天的暴雨,大家冒著风雨护堤,后来又一起收拾荷塘,把残荷变成染料,这都是大家对荷塘的感情。”
游客们听了,都露出敬佩的神色。带头的女孩说:“这种感情太珍贵了,现在很多地方为了发展,都把老东西拆了、扔了,像清溪村这样,守护著荷塘,还把传统手艺传承下来的,真的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