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文创佳节聚客来,非遗捷报暖人心(2/2)
张婶坐在旁边,笑著说:“喜欢就多吃点!这些荷叶都是早上刚摘的,新鲜得很。等会儿吃完饭,我教大家做荷叶包饭,回家后也能给家人露一手。”
下午,文创节的重头戏——“荷染文创展示会”在荷塘边的舞台上开始了。舞台上摆放著各种“荷绿染”文创產品,有和服饰品牌合作的秋荷染连衣裙、围巾,有和文具品牌合作的笔记本、书籤,还有村民们自己做的荷染香囊、手帕、布包。林晓和李萌站在舞台上,向游客们介绍每一件產品的设计理念和製作过程。
“这是我们和服饰品牌合作的秋荷染连衣裙,”林晓指著模特身上的连衣裙,“面料用的是秋荷染的布,领口绣的是荷塘的叶脉纹路,裙摆像荷叶一样散开,既好看又舒服。”
李萌则拿起一本笔记本:“这是我们设计的荷染笔记本,封面用的是手工染的秋荷染布,內页的页眉画的是荷叶,页脚印的是清溪村的荷塘地图,里面还夹著一张荷染书籤,特別適合当礼物。”
游客们听得认真,不少人当场就下了订单。一位女生一口气买了三条秋荷染围巾,说要送给自己的妈妈和闺蜜;还有一位男士买了好几本笔记本,说要放在公司的办公室里,让同事们也感受一下“荷绿染”的魅力。
展示会结束后,许朗带著他的团队,给游客们播放了之前拍的清溪村纪录片。短片里,暴雨后的村民们护堤、捡残荷,王婶煮染料、教染布,游客们体验荷染的欢声笑语,还有秋日荷塘的美丽景色,都被一一记录下来。短片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游客的眼里都泛起了泪光。
“太感人了!”一位阿姨擦了擦眼角,对苏晚说,“没想到『荷绿染』背后有这么多故事,清溪村的村民们太可爱了,既坚韧又善良,能来这里参加文创节,真是太值了!”
苏晚笑著说:“谢谢阿姨的喜欢!我们希望通过『荷绿染』,让更多人了解清溪村,了解这里的荷塘和故事。以后我们还会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欢迎大家常来。”
就在文创节热闹进行的时候,苏晚的手机突然响了,是陈老师打来的。她心里一紧,赶紧走到旁边接起电话:“陈老师,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陈老师激动的声音:“苏晚!好消息!『荷绿染』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產代表性项目了!刚刚评审结果公布,你们的『荷绿染』凭藉独特的工艺、活態的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全票通过评审!”
苏晚的心臟“砰砰”直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带著哽咽:“真的吗?陈老师,太谢谢您了!太感谢您和评审专家们的认可了!”
“这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陈老师笑著说,“下个月会举行授牌仪式,到时候你们派代表来市里参加,还要准备一个『荷绿染』的工艺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手艺。”
掛了电话,苏晚忍不住对著荷塘大喊:“我们的『荷绿染』评上市级非遗了!”
周围的游客和村民们都愣了一下,隨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老支书拄著拐杖快步走过来,紧紧握住苏晚的手:“晚丫头,是真的吗?咱村的『荷绿染』真的评上非遗了?”
苏晚用力点头,眼泪还在眼眶里打转:“是真的!陈老师刚打电话说的,全票通过评审!下个月还要去市里参加授牌仪式!”
王婶听到消息,激动得捂住了嘴,眼泪也流了下来:“我娘要是知道了,肯定会特別高兴!她一辈子都在做染布,现在咱村的『荷绿染』成了非遗,她的手艺总算传下去了!”
游客们也纷纷围过来,向苏晚和村民们表示祝贺。“太厉害了!『荷绿染』能评上非遗,实至名归!”“以后我要跟朋友说,我亲手染过非遗手艺的布,太骄傲了!”“下次授牌仪式,我们能不能来观看?想亲眼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
苏晚擦了擦眼泪,笑著对大家说:“谢谢大家的祝贺!『荷绿染』能有今天,离不开全村人的努力,也离不开每一位喜欢『荷绿染』的朋友的支持。下个月的授牌仪式,我们会邀请大家来参加,还会在村里举办一场『非遗庆功宴』,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文创节的最后,苏晚和村民们、游客们一起在荷塘边合影留念。照片里,大家都笑得格外灿烂,背景是金黄的荷叶、竹编的灯笼和写著“清溪荷韵·荷染文创节”的舞台,每个人的手里都拿著自己做的荷染作品,脸上满是幸福和骄傲。
傍晚时分,游客们陆续离开,临走时都恋恋不捨,纷纷说下次还要来清溪村,参加授牌仪式,体验更多的荷染活动。苏晚站在村口送別,看著游客们的背影,心里满是温暖。
回到民宿,村民们聚在客厅里,兴奋地討论著下个月的授牌仪式和庆功宴。老支书说要邀请市里的领导和非遗中心的专家来村里做客,让他们尝尝清溪村的特色菜;王婶说要准备一批最好的“荷绿染”作品,在授牌仪式上展示;周师傅说要编一个最大的竹编屏风,上面嵌著“荷绿染·市级非遗”的字样,放在村口迎接客人;林晓和李萌则说要设计新的文创產品,作为庆功宴的伴手礼,送给来参加的客人。
苏晚看著大家热闹討论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从春天回村时的迷茫,到夏天暴雨后的坚持,再到秋天文创节的热闹和非遗申报的成功,清溪村的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却也充满了希望。她想起父亲曾经说的话:“咱们村的人,就像荷塘里的荷叶,看著软,实则韧,再大的风雨也压不垮。”现在她终於明白,这份韧劲,不仅来自村民们对土地的热爱,更来自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夜深了,苏晚坐在荷塘边的木椅上,看著眼前的荷塘。月光洒在水面上,泛著银色的光泽,金黄的荷叶在风中轻轻晃动,偶尔有几声蛙鸣传来,格外寧静。她拿出手机,翻看白天文创节的照片和陈老师发来的非遗评审结果通知,嘴角忍不住上扬。
她知道,“荷绿染”评上非遗,只是清溪村故事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要把“荷绿染”的手艺传给更多年轻人,要开发更多有创意的文创產品,要让更多人了解清溪村的荷塘和故事,要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
风从荷塘吹过来,带著荷叶的清香,苏晚深吸一口气,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她抬头看向天空,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像是在为清溪村祝福。她相信,只要全村人齐心协力,像守护荷塘一样守护“荷绿染”,清溪村的未来,一定会像秋日的荷塘一样,虽歷经风雨,却依旧充满生机与希望,书写出更精彩的“荷韵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