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授牌礼启新程 非遗店绘新景(1/2)
清溪荷韵·第354章 授牌礼启新程 非遗店绘新景
六月的清溪村,荷香愈发浓郁,连风都裹著清甜的气息,漫过荷塘,拂过青石板路,钻进家家户户的院落。距离省级非遗传承基地授牌仪式还有三天,村里早已热闹起来,村民们自发地打扫街道,在荷塘边掛起红灯笼,连孩子们都拿著彩笔,在村委会外墙画起荷染、竹编主题的涂鸦,整个村子都透著一股喜庆的劲儿。
这天清晨,苏晚刚到荷染工坊,就看到王婶正带著几个村民分拣荷叶。翠绿的荷叶堆在竹筐里,沾著晨露,格外鲜亮。“苏晚,你来啦!”王婶抬起头,手里还拿著一片刚摘的大荷叶,“这些荷叶是准备给授牌仪式做装饰的,一会儿让陈阳设计几个荷叶灯笼,掛在村委会门口,既好看又有咱们村的特色。”
苏晚走过去,拿起一片荷叶,指尖拂过叶脉:“这个主意好,荷叶灯笼比普通灯笼更有新意。对了王婶,您的发言稿准备得怎么样了?要不要再跟您顺一遍?”王婶放下荷叶,拍了拍手:“昨天许朗把稿子给我了,我连夜背了好几遍,应该没问题。就是有点紧张,怕到时候忘词。”
“您別紧张,”苏晚笑著安慰,“到时候台下都是咱们村的人,还有镇上的领导和学校的老师,大家都是来为咱们高兴的。您就像平时跟孩子们聊天一样,讲讲您怎么学荷染,怎么教孩子们染布,怎么用荷塘里的材料做染料,这些真实的故事比什么都打动人。”
正说著,周师傅推著一辆小推车来了,车上放著几个刚编好的竹编篮。“苏晚,王婶,你们看这篮怎么样?”周师傅拿起一个篮,篮子边缘编著荷纹路,篮底还缀著几片竹编荷叶,“这是给授牌仪式准备的,到时候用来装纪念品,给来的客人每人送一个,让他们带点清溪的非遗回去。”
王婶凑过去看了看,忍不住称讚:“周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绝了!这篮编得又精致又好看,客人肯定喜欢。”苏晚也点头:“咱们再在篮里放一块小荷染方巾,上面印著『清溪非遗』的字样,这样既实用又有纪念意义。陈阳,你一会儿设计一下方巾的图案,简单大方就行。”
不一会儿,陈阳背著画板匆匆赶来,手里还拿著非遗体验小店的装修设计图。“苏晚姐,许哥让我把这个设计图给您看看,施工队今天上午就来勘查场地,要是没问题,明天就能开工了。”陈阳把设计图铺在桌上,指著上面的细节说,“您看,屋里的文创区我打算做分层竹编货架,荷染体验区放四张竹编桌子,院子里的凉棚用粗竹篾搭,既结实又有乡村味道。”
苏晚仔细看著设计图,时不时提出修改意见:“文创区的货架可以再做矮一点,方便游客拿取东西;荷染体验区要多留些空间,万一游客多了也不拥挤;院子里的凉棚旁边可以种几株牵牛,等开了,爬满凉棚,肯定特別好看。”陈阳立刻拿出笔,在设计图上標註:“我这就改,一会儿拿给施工队看。”
上午十点多,施工队准时来到村口的老房子,许朗也陪著他们一起勘查场地。施工队的张队长拿著设计图,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对许朗说:“许先生,这老房子的结构很稳固,稍微加固一下就能装修。您放心,我们会儘量保留老房子的原貌,比如樑上的木雕、墙上的青砖,只做必要的修补和翻新,保证装出来既有非遗氛围,又不失乡村特色。”
许朗点点头:“那就麻烦张队长了,我们想赶在荷非遗节前开业,所以工期比较紧,辛苦你们了。材料方面,竹编货架、竹编桌椅这些,我们会让周师傅和他的徒弟们帮忙做,你们只负责硬装部分就行。”张队长笑著说:“没问题,我们会儘快出施工方案,明天就安排工人过来,爭取一个月內完工。”
勘查完场地,许朗回到村委会,正好碰到镇文旅局的李科长来送授牌仪式的流程表。“许朗,苏晚在吗?我把授牌仪式的流程錶带来了,咱们一起商量一下细节。”李科长走进办公室,把流程表递给许朗,“仪式定在周六上午九点,先是领导讲话,然后授牌,接著是非遗展示,最后是游客体验环节。你们村里准备安排哪些非遗展示?”
许朗接过流程表,招呼苏晚过来一起看:“我们打算安排王婶现场展示荷染,周师傅展示竹编,再让大学实践营的学生表演用竹编乐器奏乐,孩子们穿著荷染小裙子跳舞。体验环节就简单点,让游客编个小竹片、染个钥匙扣,感受一下非遗的乐趣。”
李科长点点头:“这个安排很好,既有展示又有体验,能让客人全方位感受清溪的非遗。对了,省文旅局的领导也会来参加仪式,你们要做好接待工作,比如安排专人引导,准备点茶水和点心,点心可以用你们村的荷叶糕、荷酥,突出非遗特色。”
苏晚立刻说:“我们已经安排好了,村里的李大嫂会带著几个村民做荷叶糕和荷酥,茶水就用咱们村的荷叶茶,清热解暑。接待的人也选好了,都是村里的年轻人,他们都受过简单的培训,知道怎么引导客人。”李科长满意地说:“那就好,你们考虑得很周到。我相信这次授牌仪式一定会圆满成功,让更多人知道清溪的非遗。”
下午,村里的年轻人都聚集到村委会,开始排练授牌仪式上的节目。小李拿著竹笛,站在院子里吹《荷塘月色》,笛声清亮,伴著荷叶的沙沙声,格外动听;几个穿著荷染小裙子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排练舞蹈,她们的裙子是浅粉色的,上面印著小小的荷图案,转动起来像一朵朵盛开的荷;大学实践营的学生们也没閒著,他们拿著自己做的竹编乐器,有竹笛、竹琴、竹鼓,反覆练习合奏,虽然手法还不熟练,但每个人都很认真。
苏晚和许朗站在一旁看著,眼里满是欣慰。许朗轻声对苏晚说:“你看,大家都在为授牌仪式努力,咱们更得把细节做好。明天我去镇上买些红色的绸缎,用来装饰村委会和荷塘边的小路;你再跟王婶、周师傅確认一下展示用的材料,別到时候少了东西。”苏晚点头:“我一会儿就去荷染工坊和竹编作坊,跟他们確认材料。对了,陈阳那边的方巾图案设计好了吗?咱们得儘快印出来,装在篮里。”
正说著,陈阳拿著设计好的方巾图案跑过来:“苏晚姐,您看这个图案怎么样?我在方巾中间印了一朵荷,旁边写著『清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授牌纪念』,字体用毛笔字,既传统又好看。”苏晚接过图案,满意地说:“这个图案很好,你儘快联繫印刷厂,让他们赶紧印,爭取明天就能拿到。”陈阳点点头:“我这就去联繫,保证不耽误事。”
接下来的两天,村里的人都忙得脚不沾地。王婶带著荷染工坊的村民赶製荷染方巾和荷叶灯笼,染好的方巾掛满了工坊的竹架,淡粉、翠绿、鹅黄的方巾在风中轻轻摆动,像一片彩色的荷塘;周师傅和他的徒弟们则忙著编竹编篮和授牌仪式用的竹编装饰,竹篾在他们手里翻飞,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的篮、一盏盏竹编灯笼;许朗带著村里的年轻人打扫村委会和荷塘边的小路,掛红色绸缎和荷叶灯笼,整个村子都被装点得喜气洋洋;陈阳则忙著对接印刷厂,確认方巾的印刷进度,还抽空去非遗体验小店的装修现场,跟施工队沟通细节。
周六这天,终於迎来了省级非遗传承基地授牌仪式。天还没亮,村里的村民们就早早地起床,有的去荷塘边採摘新鲜的荷叶和荷,用来装饰村委会的院子;有的去厨房帮忙做荷叶糕和荷酥;有的则穿著乾净的衣服,来到村委会门口,等著迎接客人。
上午八点多,客人陆续赶来,有省文旅局的领导、镇里的干部、学校的老师、周边村子的代表,还有不少媒体记者。许朗和村里的年轻人忙著引导客人,给他们递上荷叶茶和刚做好的荷叶糕;陈阳则拿著相机,不停地拍照,记录下这热闹的场景;苏晚和王婶、周师傅站在村委会门口,热情地跟客人打招呼。
上午九点,授牌仪式正式开始。首先是镇领导讲话,他看著台下的人群,笑著说:“清溪村的非遗传承工作做得非常好,荷染和竹编这两项老手艺,在苏晚、许朗还有各位村民的努力下,不仅活了下来,还焕发了新的活力。今天,清溪村成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这是对你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清溪非遗的认可。希望你们以后能继续努力,把清溪的非遗传承好、发展好,让更多人知道清溪,喜欢清溪。”
接著是省文旅局的李局长讲话,他拿起桌上的竹编篮,对大家说:“我刚才看了清溪村的荷染和竹编,真的很惊艷。这篮编得精致,这荷染方巾也好看,里面都透著清溪村民的匠心。非遗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要融入生活、走进大眾的。清溪村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开展研学活动、开发文创產品、开非遗体验小店,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希望其他村子能向清溪村学习,把本地的非遗保护好、传承好,让非遗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讲话结束后,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李局长亲手把“省级非遗传承基地”的牌匾交给苏晚和许朗。苏晚双手接过牌匾,心里满是激动,她看著台下的村民们,大声说:“谢谢各位领导,谢谢各位村民!这个牌匾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们一定会珍惜这份荣誉,继续努力,把清溪的荷染和竹编传承好、创新好,让更多人了解清溪非遗,喜欢清溪非遗,让清溪的非遗走向更远的地方!”
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村民们纷纷欢呼起来,孩子们也挥舞著手里的小荷染方巾,脸上满是笑容。媒体记者们忙著拍照、录像,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
授牌仪式结束后,非遗展示环节开始了。王婶在荷染工坊门口摆起了摊子,面前放著熬好的染料、白布和各种工具。她拿起一块白布,放进染料里浸泡,然后用樱瓣在布上拓印,不一会儿,一块染著樱荷纹的方巾就完成了。周围的客人看得入了迷,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还有人忍不住上前,想跟著王婶学染布。
周师傅则在竹编作坊前展示竹编技艺,他手里拿著细竹篾,手指灵活地翻转,不一会儿就编出了一朵小小的竹编荷。一个来自省电视台的记者蹲在旁边,认真地看著他的手法,还拿出笔记本记录:“周师傅,您编这朵荷用了多长时间?学竹编最难的是什么?”周师傅笑著说:“编这朵小荷得半个多小时,学竹编最难的是耐心,得坐得住,慢慢编,不能急。我学竹编的时候,手指被竹篾戳破了无数次,慢慢才学会的。”
另一边,大学实践营的学生们正在村委会的院子里表演节目。小李拿著竹笛,吹起了《清溪荷韵》,其他学生则拿著竹琴、竹鼓伴奏,笛声、琴声、鼓声交织在一起,格外动听。接著,几个穿著荷染小裙子的孩子跑上台,跳起了舞蹈,她们的动作轻盈,像荷塘里的小精灵,引得台下的客人阵阵掌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