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俄国態度转变(1/2)
土鲁斯城內,面对著前线雪般的敌军动向的情报,卡尔诺感觉到了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这一次,西班牙军队好像是动真格的了,真的要打土鲁斯了。
半年多以前,面对著克莱门特率领的西班牙军队,卡尔诺一度十分轻视,甚至想诱骗克莱门特的西班牙主力还和他进行会战。
那时候,卡尔诺对於法国军队战斗力相当自信,也很看轻西班牙军队战斗力。
然而,经过这大半年的战斗之后,卡尔诺的態度已经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西班牙的军队改革,他其实之前也有过耳闻,据说是从美国独立战爭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不过那时候或许是西班牙军队的武器装备配置不够,亦或者改革不久的缘故,西班牙正规军表现出的战斗力,並没有让人眼前一亮。
这也让法国国內一些关注西班牙军事改革的人,失去了兴趣。
这些年过去,隨著西班牙军事改革之后装备的补充和人员的训练,这一次的对法战爭中,西班牙正规军表现出的战斗力,確实让卡尔诺大吃一惊。
先不说西班牙正规军射击精確度居然比一般的法国士兵还要高,单单是西班牙军队中的火炮普及率和使用率,就已经让人不容小覷了。
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卡尔诺悲哀的发现,由於法国军队和西班牙军队的火炮数量上的差距,很多时候双方之间的战斗,火力往往不在同一个档次。
小规模的战斗还好说,一旦人数上到千人乃至更多,西班牙军队总是藉助著更多的火炮优势,轻而易举的就能战胜法国军队。
这其中,固然有法国南方军队不够精锐的缘故,但火炮带来的火力差距,任何一个优秀的指挥官都不可能忽视。
因此,在卡尔诺后续写给巴黎革命政府的报告中,不止一次的提出过,要重视火炮在战爭中的作用,给更多的部队装备火炮,尤其是在南法地区,更要调动大量火炮支援才行。
否则以南部大多都是新招募士兵的现状下,火力之间的差距,会决定战场的胜负。
对於卡尔诺的报告,他的那位政敌罗伯斯庇尔还是相当重视的。
虽说两个人政治上有分歧,但在保卫革命政府这一点上,两个人的利益还是一致的。
罗伯斯庇尔从善入流,不仅让军工厂加班加点的生產火炮和炮弹,供应给前线部队,更是从巴黎和北方省份,搜刮各地的火炮送到前线。
得益於罗伯斯庇尔的支持,此时此刻,卡尔诺手上各种火炮已经有了近四百门,已经不算一个小数字了。
但面对著西班牙主力军队的进攻,卡尔诺可完全没有把握。
原因很简单,对面的西班牙军队,火炮、人数、人员训练度都远比他高。
情报显示,联军此次进攻土鲁斯的军队数量预计有九万人之眾。
如此庞大的兵力,让卡尔诺感到了一阵无力。
这么长时间了,他一直向巴黎方面请求增援请求增援,结果获得的援军数量远远不如预期。
结果,等到敌人发动进攻,他的兵力看起来似乎不足以击败敌人。
可这也不能怪巴黎方面,怪不到罗伯斯庇尔的头上。
巴黎方面,对於南法兵力不足的情况其实是有认知的,也一直源源不断的向南法地区派出军队。
只不过,相较於土鲁斯方向,巴黎方面更看重马赛方面的防御罢了。
由於马赛对於革命政府有著特殊的政治意义,加之马赛作为法国南部最大城市,战略地位自然是比土鲁斯更深一筹的。
因此,在马赛地区的军队甚至已经有足够的兵力开始考虑反攻土伦之时,土鲁斯的指挥官卡尔诺只能在想如何才能守住城市。
撤退放弃,完全不在卡尔诺的考虑范围之內。
蒙彼利埃能放弃,是因为当时赛特港內外勾结,负责守卫的法国革命军不仅要面对西班牙军队的进攻,还得担心城中內应,加之兵力差距过大,撤走是情有可原的。
可他手上零零散散的军队加起来已经超过五万人,虽说质量有些不堪,但起码人数看起来是有一战之力的。
只是,这获胜的概率嘛,多半还是敌人多一些。
面对著联军主力的逼近,卡尔诺能做的並不多,除了抓紧修筑各种防御工事,將附近的民眾动员发放武器训练起来,也不能再做些什么了。
以少胜多这种事情,並不是隨便一个人都能轻易完成的。
与卡尔诺相比,法国马赛军团的指挥官卡尔托將军,处境简直是天差地別。
此时的卡尔托,可谓是志得意满。
来自巴黎政府最新的任命,成为了南法地区最高的指挥官,理论上来说,即便是卡尔诺的土鲁斯军团,也要听从他的命令。
鑑於两边战场之间目前被联军分割开来,卡尔托肯定不能越过卡尔诺对土鲁斯附近的战事指手画脚。
但即便如此,如今在马赛附近的法国革命军,数量已经不少。
在不断的募集士兵以及来自北方援军的支援下,马赛周边的法国革命军数量已经来到了恐怖了八万余人,並且各式火炮也足足有六百门。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以英国和撒丁王国为主的反法联军,军队只有不到五万人,其中英国军队三万八千人,撒丁军队六千人,剩下的则是以那不勒斯和其他义大利小国拼凑的部队。
虽说法国军队中依旧掺杂著大量训练不足的新兵,但对面的反法联军除了英国以外的军队,也都没啥战斗力,法国革命军明显占优。
更何况作为联军主力的英国军队,此时並没有都在土伦附近,近两万人是在蒙彼利埃附近,与数千法国保王党军队协助防守。
可以说,卡尔托无论是选择进攻蒙彼利埃还是选择进攻土伦,他都有著绝对的兵力优势,有著战略主动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