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布鲁塞尔条约(2/2)
亚歷山大一世和克莱门特商议完毕之后,剩下的事情,则交给外交人员去处理了。
反正奥斯曼帝国基本上已经投降了,三国想要的东西早已分割完毕,剩下的就是一些漫长的扯皮了。
克莱门特此刻,更加关心自己的孩子。
算算时间,还有不到三个月就要生產了,克莱门特的心思早都不在这些国家大事身上了。
布鲁塞尔,三国同盟的外交大臣和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大臣,正在进行著谈判,而在房间內,还有英国、法国、普鲁士、尼德兰和丹麦几个国家的使者旁听。
三国同盟方面提出的要求相当过分,要求奥斯曼帝国承认西班牙对於北非三国的占领,並移交的黎波里的宗主权给西班牙。
在巴尔干方面,则是承认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三国独立,並且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將成为奥地利的附庸国。
此外,奥斯曼帝国將退出黑海,承认克里米亚为俄国的附庸国,並且割让一些高加索区域的土地给俄国。
最重要的是,奥斯曼还將支付约六千万英镑的战爭赔款给三国同盟。
听到这个消息,奥斯曼帝国的使者险些没跳起来。
“这不可能!
这样的条件,和亡国有什么区別?”奥斯曼外交大臣夸张的叫喊起来,眼神看向了英法等国的使者,希望他们能开口说说话。
不过,旁观各国的使者这个时候都没有说话。
因为,虽然眼下是在谈判,但在谈判之前,三国同盟会提出一些什么要求,大家都早已心知肚明,一些私下的交易让步,也早都完成了。
说白了,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指望谈判桌上拿到,根本就不现实。
三国同盟如今的要求,都是他们已经在战场上获得的东西,即便是英法这样的大国,除非以战爭威胁,否则也不可能让三国同盟放弃已经吃下去的利益。
而英国和法国,只要不是傻子,自然不可能为了奥斯曼帝国出头,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再说了,三国同盟提出的条件,在英法看来,还算正常,並没有超出他们的预期。
即便奥斯曼帝国答应,帝国依旧能够存续,还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至於彻底崩塌。
当然,伤筋动骨是在所难免的,这也正常,谁叫你奥斯曼人自己不爭气呢,在战爭中都没让三国同盟付出太大的代价,让別人想帮你都不知道怎么帮。
眼见眾人沉默,三国同盟的外交大臣冷眼看著他,奥斯曼外交大臣也认命了。
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其实在来之前,这些东西,他也都知道的。
只不过,由於新设立的国联,他还是心存侥倖的,认为国际舆论或许能帮奥斯曼帝国少一些损失。
现在看来,无论是英法还是所谓的国联,压根就没有帮奥斯曼帝国出头的打算,他们只不过是想借著这个机会,证明有国联这么一个东西罢了。
想到这里,奥斯曼外交大臣嘆了一口气,颓废的说道:
“我们愿意接受大部分条件,部分条件,不知道能否商榷。”
这话一出,三国同盟外交大臣脸上也露出了微笑。
对嘛,这才对嘛。
一个战败者,哪有资格说这么多条件,部分条款做出让步,自然是可以的,毕竟这也不是三国同盟的最终底线嘛。
如果是大部分能接受,能聊的话,那就能聊。
最终,经过三天的谈判,以及欧洲各国的“帮衬”下,奥斯曼帝国保住了阿尔巴尼亚,保住了的黎波里,保住了高加索,赔款金额也下降到了两千万英镑。
当然,奥斯曼帝国同样也付出了一些代价。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於两点。
一,就是欧洲各国的传教士进入奥斯曼帝国传教,將是合法行为,奥斯曼帝国政府不得阻拦。
同时,所有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都可以去耶路撒冷朝圣,奥斯曼帝国需要保护他们的安全。
二,欧洲各国,包括三国同盟在內的国联国家,在奥斯曼帝国享有最低关税和一大堆商品的零关税政策,国联国家成员在奥斯曼帝国投资不受限制,商人可以隨意进入奥斯曼帝国土地。
这两个条件,意味著奥斯曼帝国的国门彻底打开,欧洲列强可以隨意的向奥斯曼帝国输出影响力。
其中,尤其以英国人为代表。
因为,奥斯曼帝国的赔款,是由英国人垫付的,等於奥斯曼帝国向英国人借了这笔钱。
除此之外,英国人还向奥斯曼帝国提供了五千万英镑的低息贷款,用於奥斯曼帝国的战后重建以及现代化改革。
没错,在经歷了这次的大败之后,奥斯曼帝国从上到下都意识到,如今的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到了何种地步,再不改革內部,或许整个帝国的解体,將不再是玩笑话。
对於奥斯曼帝国的改革,许多国家都表示了支持,其中以英国和法国最为代表。
英国方面不必多少,这么一大笔钱足以让奥斯曼帝国再打两次三国同盟了,而法国方面,则会派出人才支持奥斯曼帝国,协助奥斯曼改革。
英国和法国自然也不是什么善人,英国的帮忙在於想要控制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命脉,不想西班牙商品长驱直入,占领奥斯曼市场。
此时此刻,英国也意识到了他们工业品在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竞爭对手,已经成为了西班牙。
而法国方面,则是单纯的为了输出革命。
没办法,作为一个革命共和国,输出革命,反对一切形式的王权,就是他们政府的合法性。
参与奥斯曼帝国的改革,有助於法国培养亲法的共和人才。
万一能促使奥斯曼帝国內部政变,成为一个共和国,那对於法国政府而言,则可以带来巨大的声望和合法性加成。
即便最终结果,奥斯曼帝国依旧是帝国不是共和国,对於法国而言也没啥损失,一些人才换取奥斯曼帝国的好感,换取大量奥斯曼帝国的情报和巨量影响力,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奥斯曼布鲁塞尔条约》签订之后,三国同盟表面上成为了最大的贏家,一时间在欧洲大陆声势惊人,但英法两国,却在奥斯曼帝国后续的內部改革中,攫取了最多的好处,成为了低调的获胜者。
而奥斯曼帝国,也是眾多古老帝国中,第一个因为外部压力开始內部变革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