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我等愿拜刘君为明公!(1/2)
第108章 我等愿拜刘君为明公!
王屋山下,原乡。
暮色压山,鸦群噪著掠过青黑色的峰峦。
焦糊与血腥味粘稠地滯在空气里,久久不散。
泥地上散乱著碎裂的瓦罐、碾碎的黍穗,几摊红褐色的血块周围,贪婪的绿头蝇在空气中四面飞旋。
“放火烧了屋,后边人跟上。”
隨著贼首下令,几座茅屋很快被点燃,木樑上渐次冒著丝丝缕缕的青烟,隨后是火星。
大火点著了,几名贼人从火光中走出,沿途密密麻麻的贼兵正在把抢来的余粮和绑住手脚的妇人放上骤车。
这算是汉末山西之地常见的景象了。
活动在太行山和中条山中的贼匪早在东汉初年便已聚集成群。
所谓的贼其实是由当地豪族所统率的部曲。
这些流寇盘踞在大山中劫掠,与地方大姓勾结,互为表里,经歷过汉初刘秀的一轮清扫,河北群盗的势头被压下来了。
他们到了汉末重新壮大,等到黄巾事起,平日里这些躲在大山里的渠帅便打著黄巾旗號,號为黑山军、白波军一同造反。
今个儿这些贼人收穫不错,洗劫了一个乡,在河內县兵们抵达之前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把粮食运到大山里。
汉兵也不敢轻易入山剿匪,官兵和匪兵就这么长期对峙著。
只要贼人不抢的太过分影响了太守的政绩,洗劫一两个村子就放他去吧。
“女人、粮食都装满,我们回王屋山!”
“走咯!”
贼首的吆喝声传遍了村聚。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
从村落的东南方向,一队絳甲骑兵疾步而来。
刘备抵达后,环顾四周。
村里的篱笆歪斜倾倒,圈栏里空空荡荡,只残留著刺鼻的牲畜粪便气味和几撮沾著泥污的鸡鸭羽毛。
关羽快步下马,观察著地面的车辙印,村道碾出凌乱而深重的蹄印,还有许多杂乱无章的足跡,平整的小径踩的乱七八糟。
寂静是这里最大的声音,却又被无数细节刺破。
刘备下令。
“云长去找找还有没有人。”
成年的壮丁应该是被带走完了,这是流寇扩充人手的最快方式,小孩儿可以拉去卖钱。
老人则留在村里等死就是了。
汉军所过之处,满目狼藉。
刘备下马,路过一个破烂的茅屋,残破的门轴在风里发出嘶哑的咿呀转动声,断断续续。
老人在废墟深处发出虚弱鸣咽,灶台的冷灰里,隱约可见一个小小的、慌乱的手印,印在冰冷的灰烬上。
待贼兵走后,童子们方才从灶台里爬出。
一位老姬衣衫被撕开了半边,露出枯瘦的肩膀和布满青紫掐痕的皮肤。
她跪在一间歪斜的屋前,布满褶皱和老茧的手在泥土里机械地翻拣著,指甲缝塞满了黑泥,最终抠出一个沾满泥污、原本鲜红的童鞋。
“我的娃啊,娃啊——”
这是河內啊—堂堂三河之地,怎么会乱成这样。
但一想到京都阳附近都是盗贼四起,眾人便不奇怪了。
东汉豪强遍地,豪强的副业也等同於盗贼。
即便是开国初年,阳都经常发生劫掠之事,连阴皇后一家人都被劫持过。
自此,王公贵族之女在阳都不敢轻易出城,社会治安可见一斑。
“骑士下马。”
“掩埋尸体。”
夕阳的余暉穿透铅云,將整个残破的村落涂抹上一层诡异的、如同凝固残血的橙红色。
山风吹过空荡的门框、倾斜的樑柱和低伏的田野,发出鸣鸣的悲鸣,像是这片沉默土地上的哀歌。
昨日裊裊的炊烟、鸡鸣犬吠与孩童的喧闹,此刻都化作了焦土。
未多时,简雍喘著大气儿来报。
“玄德,贼人们在原乡留下了四百多具老人的尸体。这说明贼人的数量不会太少。”
“听活著的村民说,来者估计有两千上下。”
“他们一直活动在职关周围的大山里打家劫舍。”
“两千人,这可不少啊。”刘备怒火中烧:“贼首是谁打探到了吗?”
简雍点头:“河內豪强,眭固,字白兔!”
刘备听到这个名字,双目一凝:“舆图!”
刘备从韩当手上接过地图,仔细研究了一下河內的地形。
职关是太行八陘之首。
职,乃车轴之端也。
职关,就是通道仅当一职(车)通过的险关。
山贼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主打的就是一个垄断道路,沿途劫掠山下百姓。
正所谓狡兔三窟,封建时代贼人是杀不乾净的。
一边有豪强大姓暗中扶持,一边有活不下去的百姓落草为寇。
每到王朝末年,山中贼往往是难以处理的顽疾。
关羽上前道:“大兄,反正咱们也得走职关去河东。”
“既然知晓白兔在山中。”
“不如放马猎之,如何?”
刘备严肃道:“正合我意。”
“职关距此不过十余里,贼人多带辑重妇人,走的不快,天黑前定能追上。”
“一旦放他们回到山中就麻烦了。”
“传令二曲胡骑,鎧曹分发鎧甲,辐重尽数留下。”
“人皆穿甲,前曲马不穿,后曲马穿甲,速速与我追击。”
东汉的禁军,自然是有马鎧的。
《武库永始十年兵车器集簿》的记载,中国最早的半装具骑兵在西汉后期就已经出现了。
当时记载的武库当中马用甲的数量达到了5300多套。
东汉时期,半装具骑兵进一步完善,汉末的马甲能保护马匹的头部和前胸等薄弱部位坐具的改进,也使得东汉时期的突击骑兵使用频率更高。
在人穿甲,马不穿甲的情况下,马匹的奔跑速度和持久力会维持更长时间。
刘备这一支骑兵是没有配备双马的,只能以最快速度追到敌人身后完成突袭。
很快,四百骑兵如同洪流般一路推进。
先锋为张飞的轻骑前曲。
关羽的带甲后曲作为预备队在后追上。
战场就在职关!
片刻后,贼兵的后部听到了身后传来的马蹄声。
小卒快步回报:“大帅,有一支汉军摸到我们后背了。”
满脸刀疤的睦固侧目回首:“汉军,哪来的汉军?”
“河內是內郡,没有郡兵,也没有別营在此啊。”
“来的人穿著什么顏色的甲胃?”
那小卒回忆道:“全员絳甲,人数在三四百左右。”
“全员絳甲?”
睦固脸上的笑意渐渐凝固。
全员甲兵只能是京都禁军做得到。
为了保证突骑的速度,东汉的骑兵披甲率其实很低,多是轻装骑兵。
能给骑士配甲,还是清一色的红甲,那可不是一般的队伍。
实际情况中,只有中央军中的一些部队和地方精锐確实穿红色军服。
汉代边防成卒和其他普通兵员的军服则以黑色、白色、黄色为主。
《汉官仪》中提到,丞相的护卫部队和仪仗士兵才可以穿著红色的服饰,而普通土兵最多只能佩戴一条小红幣作为装饰。
红色是国色,染料还极其昂贵,不是所有部队都有资格用的。
睦固想到这,脸色瞬间垮了下来。
“怎么,本帅给河內太守的贡金还不够多?”
“他竟让朝廷出兵围剿?好啊!大不了鱼死网破。”
“来啊!”
“列阵,我倒要看看这群京都里的少爷兵,能奈我何!”
贼兵迅速以辐重车作为防护,穿著各色样式袍服的长矛手护在车后,长矛就是木头削尖了製造的武器。
弓手呢也多是用的竹子製造的单体弓,穿透力很差。
但睦固坚定地认为,自已这边人多,能凭藉人数优势压垮这支部队。
可等到张飞的前曲出现在睦固面前的一剎那,他后悔了。
因为这支部队根本不是阳城里的少爷兵。
而是来自幽州边塞的乌丸突骑。
三国乱世开启后,曹操就是靠著六郡乌丸骑兵横扫天下。
大魏號为胡骑千群。
幽州突骑,纵横北方,除了凉州大马以外,普天之下再无对手。
面对一群全副武装的胡骑禁军,光是看到那骑兵衝过来的架势。
不少贼兵就已经心头髮颤,两腿开始颤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