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结果出来了(2/2)
“好的,彭老师,我这就去看。”
回完了消息,林宇便打开邮箱,將这份研究报告下载到电脑中。
相比於宇能电池厂自己的电池检测报告,彭瑞丰发来报告明显要更加详细一些。
除了对电池性能的一些基础测试之外,彭瑞丰实验室还进行了很多微观尺度的测量。
这份报告只是客观的陈述了各项检测结果,可是林宇仔细研究著报告中的內容后,还是逐渐意识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图像,可以看到电极材料在微观尺度下还是存在较多的空隙的。”
“除此之外,材料还存在晶格畸变的情况,这些都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
如果没有彭瑞丰发来的这份报告,仅仅凭藉电池厂自己的设备,是根本无法进行这种精细的研究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些分析是否正確,林宇又给彭瑞丰打了电话过去。
“彭老师,您发来的报告我大致的看了一下,这里面的测试项目还是非常详细的。”
“嗯,我们是完全按照科研標准去进行的实验,跟你们工厂的侧重点应该会有所不同。”
对於这款电池所表现出来的出色性能,彭瑞丰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特別是它较高的电池能量密度,的確是市面上其他磷酸铁鋰电池无法达到的。
儘管如此,这款电池还还是远远谈不上完美的,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经过一番交流,林宇確定自己对这份报告的分析是比较准確的。
彭瑞丰也根据自己的经验,为林宇提供了一些可能起到效果的改进思路。
掛了电话,林宇默默的思考著,表情变得有些严峻了起来。
“现在看来,我们的磷酸铁鋰电池,其实並没有那么明显的优势。其他公司完全有可能也分析我们的电池,並採用类似的工艺。”
既然这些电池很快就將流入市场,就很难避免被其他公司研究。
而且林宇现在採用的工艺並不算复杂,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復现出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即使林宇已经申请了技术专利,但现在工厂连个法务部都没有,当爭议真的发生,扯皮起来也並不容易。
因此,林宇必须要不断发展全新的技术,才能让自己的產品一直处於领先的地位。
了两天时间去研究和整理,林宇终於確定了整个研究思路,在脑海中默念道:
“系统,现在我要研究一个磷酸铁鋰电池正极材料的优化课题,主要优化的角度有三个。”
“第一个研究方向,是通过大小颗粒的级配,来提升粉体压实密度。我需要找到合適的大小颗粒的中值粒径,以及具体的级配混合比例。”
“第二个方向,继续对烧结工艺进行优化,可以考虑用其他铁源来代替草酸亚铁,减少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產生。要確定表现最好的铁源和相应的烧结温度。”
“最后,採用元素掺杂的方式,继续提升电池的质量比容量,同时抑制晶格畸变,提升鋰离子的扩散係数。可以考虑加入锰、镁、鋯等元素,確定最终的元素添加种类和添加比例……”
跟上一次模擬一样,这一次林宇同样向系统说出了自己的详细思路,连很多细节也都描述得非常具体。
因为这次林宇的要求要更多一些,林宇甚至有些担心,这个方案的难度是否会超出企业等级要求,亦或是模擬消耗的科研点过多,以至於没有足够的科研点来进行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