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这件事我亲自安排(1/2)
“还是优先为神周电脑供应,其他厂商则是要分配得比较平均一些。”
“我们会儘量让神周电脑更多的、乃至全部都使用宇能电池,但隨著我们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神周电脑是根本无法吃下我们的全部產能的。”
等到新工厂的建造工作全部完成,未来完全有能力实现日產十万只、甚至更多的电芯。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再也不需要担心產能不足的问题了。
跟林宇又確定了一下具体的安排,马卓然便马上行动了起来。
马卓然离开后,林宇在大脑里召唤出系统界面,查看了系统面板的数据变化。
“工厂经验值已经提升到快40点了……果然新工厂的建设,对工厂的评级还是有著很大的帮助的。”
另外,新工艺流程的不断成熟,以及订单数量上的激增,也同样对此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除了经验值的快速积累之外,林序的科研点也积累到了10.6点之多,足以进行至少一两次的科研模擬了。
林宇知道,现在其他电池企业应该都在努力研发更好的电池,特別在自己拒绝木田公司的合作之后,那些东瀛电池企业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目前宇能电池虽然在磷酸铁鋰电池上存在一定的技术优势,但这些技术门槛並不算高,隨时都有可能被其他企业追赶上。
因为,林宇必须要时刻保持危机感,不断研发更强的技术才行。
“也不知道如果模擬一个10科研点的课题,会不会超出工厂当前等级的限制啊。”
在工厂尚未升级之前,林宇並无法模擬太难的课题,不过很快林宇便找到了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其实系统对於课题消耗科研点的评级,並不只看课题的难度而已,课题的模擬量也是一个考察因素。”
像林宇上一次进行模擬的时候,本质上是把三个不同的小课题放在了一起,整体工作量要第一次的模擬更大,消耗的科研点也更多一些。
因此,只要能够找到合適的研究角度,完全可以突破系统的限制,最大化的去利用现有的科研点。
“之前我对磷酸铁鋰电池的优化,主要都侧重於电池材料的方面。接下来,我可以再从其他方向上继续进行优化。”
以林宇现在的知识储备,已经很难再在磷酸铁鋰正极材料上找到什么优化的空间了。
思考了一会儿,林宇还是觉得,在负极和电池模组集成上面尝试突破,才是自己更好的选择。
特別是在电池模组的集成技术上面,林宇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突破方向,那就是按照前世的ctp技术,来进一步优化电芯的空间利用率。
所谓的“ctp”技术,原先是一项动力电池技术,通过將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中,从而省去传统的模组环节,达到增加空间利用率、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效果。
现在宇能电池虽然还尚未用於动力电池的领域中,但只要是多电芯组合的供电模式,同样也適用於这种ctp技术。
无论是电动工具还是笔记本电脑,绝大部分都需要通过多芯组合来进行供电,因为这项技术还是有很大的应用空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