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密召(1/2)
书房內,青瓷烛台上的火光微微摇曳,將荀彧的面容映照得半明半暗,他亲手为陈默斟了一盏茶,茶汤清亮,在杯中打著旋儿。
“陈军师在荆州推广的曲辕犁,確实造福一方,”荀彧的声音温和如春风,“只是在下有一事不解——如此利国利民之物,为何不献於朝廷,惠及天下?”
陈默听完便明白,这话看似閒谈,实则暗藏机锋——是在指责他藏私,还是试探他对汉室的態度?
“令君明鑑,”陈默放下茶盏,“新农具尚需因地制宜。许都多平原,荆州多丘陵,若贸然推广,反恐误了农时。”
荀彧若有所思地点头,忽然话锋一转:“那军师以为,当今天下,何人可称英雄?”
陈默心头一紧,这咋跟他论起英雄来了?
“英雄,”陈默故作沉吟,“曹司空自是当世豪杰,袁本初占据河北也是一方雄主,江东孙伯符少年英武,亦是人杰。”
“哦?”荀彧眼中精光一闪,“那呢主公刘皇叔呢?”
“我家主公......”陈默直视荀彧,“仁德布於四海,乃汉室宗亲,非'英雄'二字可尽述。”
荀彧忽然笑了,他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竹简,徐徐展开:“这是军师在襄阳发布的《劝农令》,文采斐然。其中'民为邦本'四字,深得圣贤真諦。”
陈默猛地一怔,这分明是他平时閒的时候没事做,模仿后世《贞观政要》写的条文,竟被抄录至此!襄阳细作如此之多。
“令君过誉了,默不过是拾人牙慧......”
“非也,”荀彧突然压低声音,“军师可知,司空常言,若得陈默,如高祖得张良。”
室內陡然寂静,陈默的指尖在案几上无意识地划著名“汉”字的笔画,忽然抬头:
“令君侍奉曹公多年,以为曹公是霍光,还是......”
“王莽”二字虽未出口,却只见荀彧的手猛地攥紧竹简,青筋在手背上清晰可见。
良久,他缓缓鬆开,轻声道:
“司空常言,愿为周文王。”
陈默知道,这是曹操著名的政治宣言,暗示自己只做奠基者,不会篡位。
但荀彧转述时眼中闪过的痛楚,却泄露了更深层的忧虑......
荀彧又转过话头,“军师可知我家主公在曹仁回来告知他全部事情后说了什么?”
陈默不动声色地说:“愿闻其详。”
“此子若不为我所用,必杀之,”荀彧轻声道。
茶盏在案几上发出轻微的磕碰声。陈默忽然笑了:“令君可知,我在家乡时,曾听老人讲过一个故事。”
“哦?”
“说是有只凤凰,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饮,”陈默望向窗外的月色,“后来猎人想捉它,就在梧桐树下设网,在醴泉边布陷阱。”
荀彧执壶的手微微一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