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张鲁定心(1/2)
汉中城的天师府內,烛火摇曳,映照著张鲁阴晴不定的面容,堂下文武分列两侧,空气中瀰漫著压抑与不安。
“报——安康城破,张卫將军下落不明!”传令兵的声音在厅內迴荡,像一块巨石投入死水。
阎圃猛地拍案而起:“主公!刘备此来势大,但我汉中尚有精兵五万,阳平关天险犹在,岂能轻言投降?”
他的目光如刀,扫过对面以杨松为首的主和派,“某些人急著卖主求荣,莫不是收了刘备的好处?”
杨松不急不缓地捋著鬍鬚,袖中金珠碰撞发出细微声响:“阎参军此言差矣。刘玄德乃汉室宗亲,更兼有关张之勇、陈默之谋。如今曹操与袁术在淮南鏖战,岂有余力顾及汉中?”
他转向张鲁,声音突然提高,“更何况——”
“更何况什么?”张鲁冷冷打断。
“更何况刘璋与主公有杀母之仇!”杨松突然跪地叩首,“根据战报,陈默许诺,若主公归顺,不仅保留五斗米道教统,更可借道取蜀,手刃仇人!”
厅內一片譁然。
阎圃怒极反笑:“荒谬,刘备与刘璋同为宗室,岂会因我汉中而伐同宗?此乃陈默的缓兵之计!”
他转向张鲁,声音陡然沉重,“主公,圃有三不可降之理!”
张鲁抬了抬眼皮:“讲。”
“其一,刘备新得荆州,根基未稳。若我军据守汉中三月,曹操必破袁术来援,届时东西夹击,刘备必退!”阎圃手指蘸酒,在案上画出形势图,“其二,汉中钱粮足支两年,更兼汉中多山道,易守难攻,若示弱过早,他日必为鱼肉!”
杨松突然插话:“阎参军可曾想过,若陈默久攻不下,反而遗害汉中百姓......”
“其三!”阎圃声如雷霆,竟將杨松的话生生压住,“刘璋虽与主公有仇,但刘备若取汉中,下一个就是西川!唇亡齿寒的道理,刘季玉不会不懂,届时两家联手,刘备首尾难顾!”
杨松听完,哈哈大笑,“阎圃,你真是糊涂!那刘璋有杀母之仇,你竟想著和他联合,这不是自取其辱,你是何居心!”
阎圃正欲说话,杨松却把声音变大,打断他的声音,“阎参军简直高见,请容杨某一一驳之!”
他先向张鲁深施一礼,转身时腰间金印叮噹作响,“其一,说曹操会来援?袁绍大军一统河北,对著中原虎视眈眈,曹操在那边自顾不暇!何来管你?”
阎圃脸色铁青:“那其二......”
“好个钱粮足支两年!军中存粮三百万石不假,可汉中山道的农夫呢?”
“《老子想尔注》有云:'道重人命,以死为畏。'我五斗米教义首重'奉道诫,积善行',如今战事一起,百姓流离,饿殍遍野,岂非违背天师立教之本?”
“上月汉中大疫,死者三千,前日安康城破,又添新坟八百,”杨松声音哽咽,“这些可都是.......我教子民啊。”
阎圃急欲反驳,杨松却突然提高声调:“刘玄德在扬州还是荆州,疫时开仓放粮,飢年减赋养民,陈默军师甚至亲自下农,督造农具,早成一段佳话!今日若为保全权势而置苍生於水火,他日面见张天师,尔等何以自处?!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啊!”
阎圃被杨松一番话激得面色铁青,却仍不死心,厉声道:“杨別驾此言差矣!曹操虽与袁绍对峙,但若汉中危急,必遣轻骑来援。至於百姓......”
他忽然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今晨南郑县令所呈,百姓自愿捐粮助军者已达千户!”
杨松冷笑一声,正欲反驳,张鲁突然拍案:“够了!”他额头青筋暴起,“都给本天师住口!”殿中顿时鸦雀无声,只听得见张鲁沉重的喘息声。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府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侍卫慌张来报:“主公,张、张卫將军单骑到城下求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