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恐慌蔓延(2/2)
“什么方案?”局长放下手中的笔录,目光里带著一丝期许。
陆上警官直起身,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我们联繫了东京大学民俗学研究室的教授,打算从都市传说的源头入手。裂口女的传说最早能追溯到昭和年间,不同版本里都提到她对『漂亮』的执念,还有那把標誌性的剪刀。或许这些细节里藏著模仿者的心理暗示。”
他顿了顿,指尖划过文件上的照片——那是从旧报纸上翻拍的,泛黄的纸页上印著穿和服的女人,嘴角有模糊的黑色块:“更关键的是,林宫医生提到的三厘米切口。这太精確了,不像是隨机施暴,更像是某种仪式性的標记。民俗学里常有这类带著象徵意义的数字,或许能从这里找到突破口。”
局长皱了皱眉:“民俗学?这能有用吗?我们是警察,总不能靠讲故事破案。”
“现在常规手段已经走进死胡同了,局长。”陆上警官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十八起案件,受害者分布在七个区,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社会关联。监控拍到的只有受害者独自走进小巷的画面,没有任何人跟进去,也没有任何人走出来。就好像……那东西是凭空出现的。”
“而且还有另一个诡异现象也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就是网络上那些有关於裂口女的帖子,新闻,没有发布人,没有发布时间,即使去后台查也查不到,同时,无论我们是刪帖还是限流,都无法影响那些帖子,许多网络论坛的工作人员都被嚇到了,包括那些技术人员,他们都认为那已经属於灵异事件,甚至有人因此放弃了这份工作。”
“综上,我认为这案件已经脱离了正常范畴。”
局长沉默的敲了敲桌面,问道.
“需要多少人手。“
陆上警官比了个手势。
“6个人,我,正茂,中田,岸牙,和也,渡边。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这个案件能上报到自卫队”
“好”
局长点了点头,看了眼文件上裂口女的照片,恍惚间,他似乎看见照片上的裂口女动了动,但再仔细看去,却发现並没有什么特殊现象。
--------
网络上,关於裂口女的討论已经像失控的野火般蔓延到每个社交平台。
2ch论坛的相关帖子以每分钟五十条的速度刷新,有人上传自製的“防裂口女手册”,教网友遇到问“我漂亮吗”时该如何迂迴回答,也有人在爭论“沉默会不会被剪得更狠”。
推特的热搜榜前十个里,#裂口女真实影像#和#三厘米诅咒#牢牢占据前两位。一个自称在涩谷目击过的高中生发了段晃动的视频,画面里只有雨巷深处的风声,但配文写著“她的剪刀声像指甲刮玻璃”,转赞量半天就破了五十万。最诡异的是,所有质疑“这是炒作”的评论都会在十分钟后消失,连刪除记录都查不到。
line群里流传著更离奇的说法。有人说深夜拨打特定號码会听到剪刀开合声,还有宝妈们互相转发“裂口女专抓穿红色衣服的孩子”的警告,小学校服供应商抓准时机,紧急推出了临时改色服务。
不过最炸裂的当属某知名灵异博主开了场直播,声称要在传说中裂口女出没的小巷熬夜蹲点,结果直播到凌晨三点时,镜头突然被一道红光闪过,隨后画面变成满屏雪,当人们苦等到该博主再次上播的时候,出现在直播间里的是躺在病床上,嘴角已经被缝上了线的主播,他声色恐惧的宣布说之后再也不会进行灵异类直播。
电商平台也跟著掀起怪潮。红色风衣的搜索量暴涨了三百倍,但所有上架的商品都显示“缺货”;白色口罩的销量翻了数十倍,评论区却充斥著“收到的口罩边缘有齿痕”“戴上后总闻到铁锈味”之类的诡异留言。甚至有商店趁机推出“防裂口女套餐”,內含桃木剑和十字架,一天就卖光了库存。
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像病毒般钻进每个人的大脑。上班族加班到深夜不敢走小巷,学生们放学时集体绕路回家,连深夜电台的听眾热线都被打爆,有人哭著说听到窗外有剪刀声,主持人只能反覆播放安神音乐。
而在这些喧囂背后,林安平坐在一家不起眼的网吧里,指尖划过屏幕上滚动的评论。掌心的暗金色纹路正隨著网络上起伏的恐惧与好奇微微发亮,比昨天又凝实了几分。他点开一个討论“裂口女会不会进化,有没有其它妖怪会出现”的帖子,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在键盘上敲下一行字:
“或许,她不是唯一一个从传说里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