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佛云人云,人云亦云,何解!(2/2)
“以武力慑人,以恐惧迫人俯首,再以奢华之相诱人心魄,这便是佛之教诲?”
“若方便法门最终方便出了这等暴戾护教之心,这等眼中只认庙堂金玉、不识真佛的迷眾。”
“这方便,究竟是利他渡人的舟筏,还是沉溺幻境的帮凶?”
“这弥陀的威德,究竟是令眾生觉悟的明灯,还是禁錮他们心灵的枷锁?”
曹少璘的反击极其犀利,直接戳破了释信“方便教化”理论衍生出的成果。
寺院以奢华建立权威,同时依赖並默许大部族这样的武装组织,以暴力维护这份权威,信徒的敬畏中掺杂著巨大的恐惧与欲求。
释信那深陷的眼窝似乎缩了一下,面对曹少璘將辩法矛头直指部族武装暴力护教的事实,他那套说法显得苍白无力。
他沉默了片刻,声音依旧乾涩,但节奏明显放缓,试图转移论题。
“嗔怒亦是五毒之一。”
“信眾蒙昧,受习气驱使,一时气血上涌,未能体察弥陀慈悲之心,是其未解真义。”
“然供奉之心、护法之志,根源於对圣地的敬重......”
“敬重?”
曹少璘毫不客气地打断,言语如刀般冰冷且直接。
“敬重的是这金殿奇楠,珊瑚珠贝所堆积的幻象?”
“还是住持及眾执事所代表的权力与地位?”
“他们奉上血汗凝结的香料奇珍,供养寺中奢华日用,换得一句福缘,换得心中虚幻的安稳,更可能换得被教导拿起兵器维护这虚妄的一切。”
“这份供奉之心、护法之志,究竟是敬佛,还是畏法寺之权威?”
“他们朝拜的,究竟是心中的佛,还是这座高踞山崖,俯瞰眾生,掌握他们命脉的巨大牢笼?”
“住持身为法寺之首,既悟诸相非相,为何不直言点破这庙宇之妄,珍宝之虚?”
“为何不令僧眾粗布简食,示现清净?为何不令部族刀兵入库,以佛法禪理驯服人心,使人自愿皈依?”
“既知相妄,为何依旧沉迷其中,乐见其成,受用其尊荣?难道说,这法寺的相,不仅仅是方便法门,亦是住持自身难以割捨之物?”
“诸相非相之语,是大师持诵的真经,还是用以安人立庙的幌子?”
曹少璘不再停留於理论辩驳,而是直指释信存在的言行不一:
你明知佛法中“诸相非相”,为何自己、整个僧团、整个岛上信仰,都深陷在这“相”的构建与维护之中,乐享其奢华与威权带来的尊崇?
如果法寺的存在本身以及它的运行模式,就是一个巨大的相执体系,那么住持宣扬“诸相非相”,究竟是智慧的开示,还是一种精巧的自我包装和自我麻痹?
释信那古井无波的脸庞终於泛起了一丝涟漪。
深陷的眼窝中,清亮的眸光急遽闪烁了一下,一丝难以掩饰的波动掠过枯槁的面容。
他似乎想要辩驳,但所有预先想好的宏大话语,在这直指核心的质疑面前,都显得那么空洞无力。
他能说什么?
说奇楠法寺的奢华確实是权宜之计?
可这权宜了数代人,享受奢华权力阶层的格局已稳如磐石。
说他自己不沉迷?
可此刻他站在万宝堆砌的寺门前,被部族精锐拱卫,享受著生杀予夺的敬畏目光,这本身就是相!
他要求信徒放下对珍宝財富的执著,自己却心安理得地生活在这个由信徒血汗堆砌的牢笼里。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