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返乡篇4(1/2)
大年三十
早上九点多,屋里就开始忙了。
大伯去厨房把昨晚泡好的糯米倒进筛子里沥水,灶台上蒸锅先上火。
母亲把昨晚列的清单摊在桌上,一项项核对:鸡、鱼、腊味、青菜、豆腐、年糕、汤圆、姜葱蒜。她把每样的份量写在小本上,便於分锅。
父亲在院子里检查春联,昨天下午贴的,边角有一处翘起,拿毛巾按了按,又在“福”字上多刷了一遍米浆。
祖母坐在北屋门口晒背,手里揉著一条干毛巾,听屋里屋外的脚步声,心里就安定些。
十点半,三叔江建辉一家先到。
东莞牌照的小麵包车拐进院,后备箱塞满:一盒腊肠腊肉,一袋砂橘,两条新年的带子,三叔嫂手里还提著一篮鸡蛋。
三叔人未下车先探出头:“妈,我们到了。”
祖母应了一声“到就好”。
堂妹十五岁,个子猛窜了一截,书包斜背在肩上,鞋上还沾著路上的泥。
她把带子递给江临溪:“一起掛门口?”
江临溪“好啊”,两人拖著一把旧木梯,咯噔咯噔地去门口把红带子绕在铁环上,打了结,又各自退两步看对不对称。
十一点多,大哥江临涛也回来了。
大伯的儿子,拎著一个旅行包,从镇上的小巴下车,鞋跟还沾著灰。他一进门就先去北屋看爷爷,轻声叫了一声“爸”,再回堂屋给祖母请安。
“项目赶上线?”父亲隨口问。
“昨天晚上收尾,赶了夜。”他笑,眼底青,话不多。
母亲从厨房探头:“洗手,先吃点热的垫垫,午后就开灶做年夜饭。”
十一点半往后,屋里温度慢慢往上拱。
三叔把鱼清理好,装盆放一旁“走水”;
大伯在灶台前拎著勺子试火,老灶的风门不太灵,他蹲下去拨了两下;
父亲把两只土鸡处理乾净,薑片切得厚,葱段拍裂,汤锅“咕咚”冒了第一轮泡;
大伯母负责主菜的“统筹”,哪样先上哪样后上,时间安排成一张她心里的表;
母亲把切好的配菜一盘盘排开,盐、、生抽、老抽、料酒每个瓶口都擦了圈,摆同一个方向。
江临溪和堂妹负责洗菜、递东西、数碗筷;江临涛在院里搭了张摺叠桌,拿抹布把桌面擦了两遍。
祖母隔著北屋门口看热闹,嘴里跟著嘀咕:“鸡要熟透,鱼別翻碎,腊味蒸饭记得先泡……”
中午十二点半,给祖父的那份先开。
母亲把米粥熬到开,捞出一碗,放凉,再拌一点点肉糜,按医生叮嘱的稠度调好。
大伯把床头摇高一格,三叔在另一侧托著肩,父亲按住被角避免滑落。
江临舟照旧坐在床边,白瓷小勺,一口一口餵。
祖父合著眼,喉头每吞一下,江临舟都等半秒再递下一口。
祖母在旁边小声数:“五口了……六口了……行了,歇一歇。”
餵完,给嘴角擦乾净,把床头放回原位,再把小太阳挪了一点位置,不让热风直接吹脸。
一点多,全家轮著吃了碗简单的面,隨后正式起锅。
三叔掌勺做了道“白切鸡”,父亲把“清蒸鱸鱼”排进蒸锅,火一开,锅盖上立刻涂了一层细汗;
大伯母蒸“腊味饭”,腊肠腊肉切得整齐,葱出锅才撒;
母亲炒一盘“韭黄炒鸡蛋”,顏色明亮,做快手菜把节奏串起来;
江临溪和堂妹守在一旁,盯著每一盘菜出锅的时间,打著半跑去铺盘端菜;
江临涛负责装盘、摆桌,把八仙桌对角摆齐,椅子补齐到位。
堂屋里油香、蒸汽、姜葱味缠在一起,窗户玻璃上起了一层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