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最安静的钟,响了(2/2)
一幕幕,一桩桩,所谓的“笨拙”、“懒散”、“废物”,在乞丐眼中,全是惊天动地的伟力被强行束缚在凡俗表象之下的偽装!
“噗通!”
老乞丐再也支撑不住,双膝重重跪倒在问心古钟前,浑浊的眼中流下两行血泪。
他仰天嘶吼,声音沙哑得如同破锣:“你不是懒!你不是废物!你是怕……你是怕你稍微动一下,这天地的命数,就全改了啊!”
话音落下的瞬间,天地间的一切嗡鸣骤然静止。
“咔嚓——”
问心古钟的钟身上,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一滴宛如活物的液態光芒,从裂缝中缓缓渗出,它在空中盘旋一圈,最终在乞丐面前凝聚成一枚晶莹剔透的符籙。
符籙之上,只有八个古篆大字——【签到终章·苟道归源】。
钟声停歇,苏清雪从记忆的衝击中回过神来,她她迫切地想要知道林閒的一切。
她取出一面宗门秘传的“窥灵镜”,此镜能追溯万物过往,探查因果痕跡。
她將灵力注入镜中,低喝一声:“显!”
镜面起初一片混沌,继而,无数破碎的画面如雪般浮现。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斩妖除魔的豪情。
镜中出现的,全是琐碎到极致的“无用之事”。
她看到,林閒在深夜里,偷偷用木板和草绳,修补好了被管事踩塌的另一名杂役的床铺,而那名杂役白天还抢走了他的口粮。
她看到,一位长老因丹药炼废而暴怒训话时,所有弟子都战战兢兢地低著头,唯有林閒,低著头,看似恭敬,实则在认真地数著地上搬家的蚂蚁,以此来精准计算长老怒气从爆发到平息的时间节点,確保自己不会成为那个撞在枪口上的倒霉蛋。
一桩桩,一件件,全是微不足道的善意,全是谨小慎微的生存智慧。
苏清雪忽然懂了。
他的强大,並非源於毁天灭地的力量,而是源於对每一个微小生命的尊重与共情。
这种力量,无法通过吐纳修炼,无法通过丹药堆砌,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活出来”。
另一边,老乞丐颤抖著双手捧起那枚【苟道归源】符,转身返程。
他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用,只知道这是那位前辈留下的东西,必须带走。
归途中,他恰逢山洪暴发,浊浪滔天,冲断了山谷间唯一的木桥。
下游村庄的村民们哭喊著向高处逃命,乱作一团。
乞丐本能地想绕路而行,却瞥见对岸一座孤零零的祠堂里,一群年幼的孩子被洪水围困,哇哇大哭,眼看就要被上涨的洪水吞没。
他想救人,可他只是个凡人。
危急关头,他下意识地掏出怀中那枚温热的符籙,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猛地贴在自己胸口,用尽全身力气低吼道:“林前辈教我们的是怎么活著!我这条烂命不算什么,就算要死,也得让这些娃娃先活下去!”
符籙上的光芒一闪即灭,快到无人察觉任何异样。
但下一瞬,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旁边一座正在塌方的山体,轰然滑落的巨石和泥土,竟然在半空中诡异地偏移了三寸!
就是这微不足道的三寸,使得整个洪流的方向发生了一丝偏转,堪堪绕过了祠堂,为孩子们爭取到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事后,当村民们將孩子们救出,那老乞丐早已不见踪影。
他胸口的那枚符籙,也早已化作了最细腻的尘土,仿佛从未存在过。
当夜,青云宗废墟。
苏清雪在一片废墟中,焚香三拜。
她对著空无一人的天地立下重誓,自愿卸去圣女之位,散去一身荣光,入凡尘行走,去体会林閒曾走过的那条路。
她带走的,是她在杂役房找到的,唯一一件属於林閒的遗物——一只碗口带著豁口的粗陶碗。
当她走到山脚下,隨手在山泉中舀了一碗清水。
碗中清水平静如镜,却忽然泛起一圈圈涟漪。
涟漪之中,一道模糊的身影渐渐清晰——那是一个穿著粗布麻衣的青年,正站在一片金黄的稻田边,弯著腰,认真地插著秧。
是林閒!
苏清雪的呼吸瞬间停滯,她脱口而出,声音颤抖:“前辈,您……您究竟想要什么?”
风拂过稻浪,沙沙作响,一道极轻、极淡的回应,仿佛穿透了时空,直接在她心底响起:
“我想看,你们好好吃饭。”
话音未落,碗中身影骤然消散,唯余那一圈圈涟漪,在清澈的碗底久久不平。
远处山脚下的村舍里,几缕炊烟正裊裊升起。
而这仅仅是开始。
那自根本处盪开的涟漪,所牵动的因果丝线,远不止於此。
在世人看不见的角落,某些沉寂了十年的约定,也正因这声无声的钟鸣,悄然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