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另一种人生(47)(2/2)
歷朝歷代的农民起义,底层逻辑莫不如此。
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会冒著诛九族的风险去干这样的事?
农民揭竿而起的原因,无非就俩字——活著!
因元朝包税制的缘故,到了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江南一带的土地兼併已经相当严重了。
她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大量吸纳大明的人口,让华夏人来主导大虞王朝。
其实蓝綾心里也明白,以大虞如今的发展状况,想要引入华夏人口並不是很难。
毕竟她统一之后,已经將土地国有化,並按照种姓制度不同,逐级分配。
作为天字第一號高种姓的华夏人,分到的土地是最多最好的。
社会地位高,又有土地可以分,这样的诱惑,哪个底层百姓能顶得住?
蓝綾之所以不立马行动,原因有两个。
其一,锦上添固然好,却不如雪中送炭来得更珍贵、更刻骨铭心。
別人快饿死时,哪怕只是一口餿饭,也能够救人性命,让被救之人铭记一辈子。
反之,不愁吃穿,纵然送了你一千斤大米,也没什么意义。
蓝綾想要最大程度收割民心,就必须等到生死关头再出手。
其二,蓝綾是想要引入华夏人口,却並不是什么歪瓜裂枣都要。
王朝新兴,她需要一批辛勤耕耘的人民,与她一起创造发展,迎接盛世的到来。
社会是残酷的,人的命运总是那样讽刺与可笑。
钱流向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不缺爱的人,肉都长在了不缺肉的人身上。
同理,能吃苦的人往往吃了一辈子的苦。
封建社会的士绅、地主不做人,越是勤劳肯乾的,往往被压榨得越厉害。
反倒是那些一肚子心眼,擅於偷奸耍滑的人,最是轻鬆愜意。
当天灾来临,粮食绝收,这群最勤劳的底层劳动人民却是受创最严重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老实人就应该被人拿枪指著吗?
蓝綾的回答是:“不——”
最勤劳的底层百姓,需要一位明主来带领他们走出贫困,奔向小康,迎接幸福生活。
蓝綾作为一国之君,也需要他们来为盛世添砖加瓦。
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君民同心,携手共进,双向奔赴,岂不美哉?
而洪武一朝,天灾人祸不断,又是洪水,又是乾旱的,连续好几年没完没了的。
蓝綾心想,要不了多久,机会就会来了。
不过,在这之前,有件事要提前安排好了,才能让移民计划丝滑流畅展开。
且说朱標接受凤辰奕的调教磋磨,寧死也不肯屈服。
凤辰奕见他这般死硬派,也来气了,奏请蓝綾催发生死符,植入体內,让他尝尝生不如死的滋味儿。
蓝盈袖念著一夜夫妻百夜恩,不愿让蓝綾做的太绝,更不想看到凤辰奕將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朱標这样不值得人的身上。
於是,蓝盈袖就以太上皇的名义下旨,免了朱標的调教,將他禁足在漱芳斋,不许踏出一步。
蓝盈袖此举,看似发了善念,对於朱標而言,又是一种全新的折磨。
歷朝歷代被打入冷宫的女人之所以没过多久就疯掉,除了看不到希望之外,更在於冷宫太安静、太荒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