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道路指示不清?那会影响我迷路!(2/2)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向西三百步,通往西城门大街。
布商愣住了。
他顺著指示走,没过多久,又看到一个路牌。
【西城门大街】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顺著清晰的路牌指引,他没费多少工夫,就找到了那家货栈。
货栈的掌柜见他一脸惊奇,笑著递过来一张纸。
“客商,您是外地来的吧?这是咱们县衙新印的舆图,一个铜板一张,拿著这个,在清河县保准您丟不了!”
布商接过那张“舆图”。
纸张厚实,印刷清晰。
上面用不同顏色的线条,標註出了主街、次街和小巷。
县衙、市场、驛站、医馆、甚至是几家最大的客栈和茶楼,都用小小的图標画了出来,一目了然。
“我的天……”
布商抚摸著这张精美的地图,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他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去过比清河县繁华十倍的州府大城,也从未见过如此细致、如此人性化的举措!
一个城市的管理者,能把心思在这种细节上,那这座城的治理水平,得高到什么程度?
“这……这也是那位陈县令的手笔?”
“除了咱们的陈青天,还能有谁?”
掌柜的一脸自豪。
布商看著手里的地图,又看了看窗外井然有序的街道,心中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要把在南阳州府的生意,匀一半到清河县来!
不为別的,就为这份安心,这份便利!
相似的场景,在清河县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
前来投亲的、慕名而来的、路过歇脚的……
所有外来者,都被这套完善的“城市导航系统”所折服。
清河县,不再是一个需要小心翼翼摸索的陌生地方。
它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友好的、任何人都能轻鬆融入的家园。
半个月后。
主簿再次捧著一叠文书,激动地衝进了陈默的后院。
彼时,陈默正躺在躺椅上,手里拿著一张新鲜出炉的舆图,研究著下一处摸鱼圣地。
这张图可比他想像的好用太多了。
“大人!大人!成了!大成了!”
主簿的声音把树上的鸟都惊飞了。
“您快看!这是商会的统计,自从咱们县的路牌和舆图推行之后,半个月內,来咱们县登记的外地商户,比过去三个月加起来都多!”
“还有户房的记录,迁入咱们县的外来人口,也暴涨了三成!”
“现在外面都在传,说咱们清河县,是『路不拾遗,门不闭户,行不迷路』的天下第一善地啊!”
主簿的脸涨得通红,仿佛这天大的功劳是他自己的一样。
“商人们都说,有这路牌和舆图在,生意都好做了几分!他们说,这叫……叫优化营商环境!”
陈默抬起眼皮。
他看著手里的地图,上面標註的“城南静心茶坊”似乎不错,离县衙不远,名字听著也安静。
哦,外来人多了?
那倒是好事,这样他微服私访的时候,就更不容易被认出来了。
“嗯,知道了。”
他淡淡地应了一声,將地图仔细折好,塞进袖子里。
“一点小事,不必大惊小怪。”
“继续保持。”
主簿看著县令大人那副云淡风轻、视天大功劳如无物的模样,心中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这才是真正的“为政者”啊!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
他的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都蕴含著深不可测的智慧,推动著整个清河县滚滚向前。
而自己,能做的就是紧紧跟隨他的脚步,將他的每一个“懒得说出口”的伟大构想,完美地执行下去。
主簿带著满腔的干劲退下了。
陈默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决定去新发现的“静心茶坊”一探究竟。
他揣著地图,哼著小曲,悠哉悠哉地走出了县衙后门。
一路上,看著那些崭新的路牌,他心情极好。
然而,当他穿过热闹的市集,走到一处居民区时,脚步却慢了下来。
街上的百姓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上却没什么笑意。
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却听不到多少欢声笑语。
整个区域,明明人来人往,却瀰漫著一种……无所事事的沉闷气息。
陈默皱了皱眉。
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清河县的百姓,吃饱了,穿暖了,病了有得医,孩子也养得好。
可是,他们下班……啊不,是农閒之后,能干什么呢?
除了回家待著,好像就没別的乐子了。
这日子,也太无聊了吧?
陈默摸了摸下巴。
这可不行。
要是全县都这么无聊,那他这个想找乐子的人,又能去哪里消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