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懒人政策(2/2)
他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极具穿透力:“陈爱卿,你可知,若因此法,选上来的儘是些夸夸其谈的无用之辈,你这首辅之位,怕是也坐到头了。”
满朝文武心头一紧,都以为这是问罪的前兆。
陈默却懒洋洋地抬起眼皮,答道:“陛下,若祖宗之法能选出让天下百姓都吃饱饭的能臣,臣何必多此一举?既然选不出,换个法子试试,总不会比现在更糟。大不了,臣回家种地,也饿不死。”
这番近乎无赖的回答,反倒让皇帝眼中的笑意更浓。他要的,正是陈默这份打破常规的底气。
他收回目光,朗声道:“新奇。就依陈爱卿所言,朕也想看看,能写出『安居乐业』之策的,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才。”
“准了。”
陈默心中一喜,面上却依旧保持著那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李德全与他身后的一眾老臣,则如遭雷击,僵硬地愣在当场。
新科放榜那日,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皇榜之下,人山人海,拥挤得水泄不通。
“怎么可能!”
一个衣著华贵的世家子弟,死死盯著榜单,脸色惨白如纸。
“我族中那个最有才学的子弟,文章冠绝江南,竟然名落孙山?”
人群中,议论声此起彼伏,匯成一片嗡鸣的潮水。
这一次的中榜名单,太过诡异。
往年占据了榜单大半壁江山的世家大族,此次竟十不存一。
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闻所未闻的寒门姓名。
从前不足一成的寒门学子,这一次,竟然硬生生占据了四成席位。
更离谱的,是新科状元。
李狗蛋。
这个乡土气息浓郁到让人牙酸的名字,出现在状元的位置上,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衝击。
而他那篇被皇帝用硃笔亲批“传阅百官”的策论——《论水稻增產十法》,更是让全天下的读书人跌破了眼镜。通篇都是最朴实的大白话,详细论述著如何选种、育秧、施肥、灌溉。详尽到连田埂应该修多宽,水渠应该挖多深,都写得明明白白。
但这策论也並非完美无瑕。在文章末尾,李狗蛋大胆提议,为推广良种,应由朝廷强行在各州县设立“官田”,收缴部分民田作为试验田,此言一出,立刻引得户部官员眉头紧锁。
这哪里是经世文章,分明是一个懂种地却不懂人情世故的“愣头青”的种地心得!虽有璞玉之质,却也带著未加雕琢的稜角。
陈默府上。
管家正眉飞色舞地匯报著外面百姓交口称讚的盛况。
陈默却只觉得一阵阵头晕目眩。
他只是想偷个懒,怎么就搞出了个“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千古美名?
就在这时,一名小吏满头大汗地匆匆跑进门来。
“首辅大人,高丽国使者在宫门外求见,指名要拜访您,说……说是要学习我大炎的『科举新政』!”
陈默端著茶杯的手,轻轻一晃。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不仅要在国內当“金牌讲师”,还要走向国际,给那些金髮碧眼的外国友人开巡迴培训班了。
一个冰冷而庄严的声音,在他脑海中恰到好处地轰然响起。
【叮!恭喜宿主推动教育改革,文化影响力+100!奖励“万国来朝”光环——各国自动对你產生好感。】
陈默无力地靠在椅背上,仰头看著头顶精致的雕房梁。
这下好了。
连外国都知道我的“丰功伟绩”了。
那个他看不见,却时时刻刻折磨著他的“退休进度条”,在他的脑海里缓缓浮现。
一个刺目的新註脚,正在成型。
-15%。
下面,还附著一行让他眼前发黑的字。
那是礼部尚书李德全,在史馆亲笔记录的原话。
“陈大人开创之新政,利国利民,当为万世之法,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