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神级车工技术!DD6合金横空出世!(2/2)
“我们没有高精度的自动配料系统,但我们有全中国最心灵手巧的工人!”
“我们没有先进的成分分析仪,但我们有最负责任的老师傅,可以用最原始的化学滴定法,一遍一遍地去校验!”
“路,是人走出来的!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林野的话,像一团火,点燃了会议室里所有人心中的激情。
“今天,去车间!我们现场冶炼,现场浇铸!”
“我就不信,我们集中全厂最优秀的人才,用上最好的设备,还造不出这一片小小的叶片!”
“走!”
林野一声令下,带著所有人,浩浩荡荡地开赴车间。
为了这次试验,厂里特意腾出了一间最好的精密铸造车间。
林野换上工作服,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跳上了一台经过改装的c620车床。
他要做的,是为定向凝固炉,加工一个最核心的部件——石墨坩堝的底座。
这个底座,要求极高的同心度和光洁度。
“林总工,您……您要亲自上?”一个八级老师傅愣住了。
林野没说话,只是拿起刀具,直接开动了工具机。
只见他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多余。
车刀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
进刀,走刀,退刀……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了极致。
那飞溅的铁屑,都带著一种韵律感。
杨总工和几个老师傅,看得是目瞪口呆。
他们一辈子都在和工具机打交道,自认为是顶尖高手。
但这哪里是在开车床!这分明是在表演!
很快,零件加工完成。经过检测,尺寸分毫不差,光洁度堪比镜面!
完美!
在林野技术的激励下,整个团队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他们按照林野的指导,开始冶炼dd6合金。
林野亲自上手,用最原始、却最可靠的手工配料法,將十几种金属元素,以一种近乎苛刻的精度,投入了坩堝。
升温,熔炼,除渣……最后,是浇铸。
炽热的合金液体,被缓缓注入到预热好的陶瓷型壳中。
然后,整个型壳,被放入那台刚刚组装好的、简易的定向凝固炉中。
启动设备。
所有人都紧张地盯著控制面板上的仪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当冷却程序完成,一个工人用夹钳,小心翼翼地將陶瓷型壳从炉中取出,敲碎外壳。
一片泛著幽暗金属光泽的,造型精美的涡轮叶片,出现在了眾人面前。
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其外形已无限接近设计图纸!
杨总工颤抖著戴上老镜,拿起放大镜凑近仔细观察,又用卡尺小心翼翼地测量著各项关键尺寸。李专家则取了一小块浇口料,准备立刻拿去做初步的成分和性能分析。
整个车间,先是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片小小的叶片和杨总工的脸上。
几分钟后,杨总工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烁著难以置信的光芒,他声音嘶哑地喊道:“尺寸……尺寸基本符合要求!內部冷却通道……目测完整!这……这太不可思议了!”
隨即,李专家也拿著一份初步的测试数据跑了回来,激动地几乎说不出话:“成分……成分与dd6標准配比偏差极小!初步的硬度和韧性测试……表现优异!林总工,我们……我们初步验证了dd6合金的可行性!”
“轰!”
车间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和掌声!
“成功了!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林总工牛逼!dd6合金,我们造出来了!”
杨总工和李专家两位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
“我这辈子……我等了一辈子……终於亲眼看到了希望!”李专家泣不成声,“我们……我们要有自己的爭气叶片了!”
而林野,站在人群之后,看著眼前这沸腾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dd6合金的成分稳定控制、单晶叶片的成品率、复杂冷却通道的精密铸造成型……每一个环节都还有无数的“拦路虎”需要攻克,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攻关和工艺摸索。
但今天,他们成功点燃了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