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轧钢厂也能造轴承?!(2/2)
“雷射干涉仪,和电感式三坐標测量仪的初步设计方案。”
林野淡淡地说道。
“雷射干涉仪,可以用来精確测量零件的尺寸和形状误差,精度能达到纳米级。”
“三坐標测量仪,可以快速获取复杂零件表面的三维坐標数据,用於检测曲面轮廓。”
“有了这两样东西,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的检测,就不再是问题了。”
“轰!”
会议室里,再次雅雀无声。
所有人都像看怪物一样看著林野。
雷射干涉仪?
三坐標测量仪?
这些名词,他们当中有些人听都没听说过!
这……这已经超出了他们对“总工程师”这个概念的认知了!
林总他……他到底还藏著多少惊世骇俗的东西?
他那个公文包,难道是连接著未来科技的吗?
“林总……您……您连这些都会?”
杨总工的声音都有些发飘了,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林野一点点顛覆。
“略懂一点。”
林野谦虚地笑了笑。
他当然不会告诉他们,这些东西,在他那个“神级隨身空间”里,都有著完整的设计图纸和製造工艺。
甚至部分是他將所有內容融会贯通后做出的改良版本。
“咳咳,”杨总工清了清嗓子,努力平復了一下激动的心情。
“林总,就算……就算我们能造出这些检测设备,那也需要时间啊。”
“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的离心铸造机,可等不了那么久。”
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研製全新的高精度检测设备,其难度和周期,恐怕不比研製轴承本身小。
“所以,”林野说道,“在我们的高精度检测设备出来之前,我们可以先用一些『土办法』。”
“比如,我们可以製作高精度的標准量块和样板,通过对比法进行检测。”
“还可以利用光学投影放大的原理,检查零件的轮廓误差。”
“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请兄弟单位,比如计量科学院,或者一些军工研究所,协助我们进行一些关键参数的检测。”
“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林野一番话,有理有据,既指出了长远目標,又给出了眼前的解决方案。
眾人心中的疑虑,再次被打消了不少。
是啊,有林总在,似乎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好了,基本的技术路线,就是这样。”
林野总结道。
“从材料冶炼,到锻造热处理,再到精密磨削、装配和检测,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全力以赴!”
“我给大家一个月的时间。”
“一个月之內,我要看到第一套合格的,完全由我们红星轧钢厂自己製造的特种高速轴承,装配到我们的离心铸造机上!”
“能不能做到?”
林野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眼神锐利如刀。
“能!”
这一次,回答的声音,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响亮,都要坚定!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轧钢厂怎么了?
轧钢厂就不能造轴承吗?
有林总带领,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就没有他们华夏工人攻克不了的难关!
……
会议结束后,整个红星轧钢厂,都像一台加满了油的战爭机器,轰然运转起来。
特钢车间,灯火通明,赵铁柱带领著他的团队,围绕著林野给出的高温轴承钢配方和电渣重熔渣系,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试验。
铸造车间和热处理车间,王卫国亲自上阵,一遍遍地摸索著锻造工艺和热处理参数。
机加工车间,李建国他们把厂里所有能用的精密磨床都集中起来,按照林野的图纸,开始了艰苦的设备改造和工艺攻关。
就连平时最清閒的计量科,也被林野发动起来,开始研究各种“土法”检测高精度零件的办法。
整个工厂,都瀰漫著一股紧张而又昂扬的气氛。
每一个人,都在为了那个共同的目標,燃烧著自己的热情和汗水。
林野也没有閒著。
他几乎天天泡在各个车间,现场指导,解决难题。
有时候,为了一个关键的技术参数,他会和工程师们爭论到面红耳赤。
有时候,为了一个微小的改进,他会亲自操作设备,反覆试验。
他的公文包,也成了厂里的“百宝箱”,总能在关键时刻,掏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新东西”。
比如,一种新型的磨削液配方,能够大大提高加工表面的光洁度。
比如,一种简易的滚珠自动筛选装置,能够快速剔除不合格的滚珠。
再比如,一套用於轴承装配的专用工具和压装工艺……
每一次,当大家遇到过不去的坎,以为项目要卡壳的时候,林野总能像变魔术一样,给出解决方案。
渐渐地,厂里开始流传起一个说法:
“林总不是人,是神仙下凡来帮助我们搞建设的!”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反映了林野在工人们心中的地位。
时间,就在这种紧张而充实的工作中,一天天过去。
半个月后。
特钢车间率先传来捷报!
经过几十次的反覆试验,第一炉成分合格、组织均匀的高温轴承钢g20cr4mo4ni4v,成功出炉!
消息传来,整个工厂都沸腾了!
这是他们自己造轴承征程上,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林野看著手中那块泛著特殊金属光泽的钢锭,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总算是顺利进入正轨了!
昏天黑地的忙活这么久,总算是稍微可以放鬆一下了。
而且最近四合院那边似乎又有些不安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