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给机器装上大脑!(1/2)
电话那头,最高指挥部的声音还迴荡在耳边,赵副部长放下听筒,只觉得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
他看著眼前这群被点燃了激情的共和国工业脊樑,看著那台虽然丑陋但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工蚁”,心中的豪情几乎要溢出来。
“同志们!”赵副部长走到眾人中间,声音洪亮,“军令状已经立下,任务的艰巨性,我就不多说了!”
“现在,我宣布,成立『工蚁项目东北前线指挥部』,由我担任总指挥,周长青同志担任副总指挥,林野同志,担任总工程师!”
“所有参与单位,人、財、物,一律由指挥部统一调配!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掉链子、使绊子,军法从事!”
命令一下,整个站台的气氛瞬间从激动转为肃杀。
“是!”眾人齐声应道,声音震天。
林野没有沉浸在这种氛围里,他第一时间找到了坦克厂和发动机厂的总工。
“王总工,刘厂长,我们需要马上开个短会。”
十几分钟后,在一个临时的办公室里,东北各大军工厂的头头脑脑们,第一次见识到了林野那超越时代的生產理念。
“各位,时间紧迫,我们的生產方式必须改变。”林野开门见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陋的流程图。
“传统的生產模式,是一个工厂负责一个总成,比如坦克厂造底盘,发动机厂造动力包,最后再进行总装。这个模式稳妥,但慢!”
“我的想法是,『分布式製造』。”
“分布式製造?”一个新名词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对。”林野点头,他指著身后那几台从闷罐车厢里卸下来的,“数字之手”工作母机和一台看起来像个大铁柜子的“移动计算单元”。
“这是我从红星研究所带来的核心设备。奉天机车厂,將作为我们的『中央厨房』和『大脑』。”
“我会把『工蚁』的所有零部件,按照工艺难度,拆分成上百个模块。最核心、精度要求最高的,比如『崑崙之心』的涡轮叶片、二级减速箱的齿轮,由这里的几台核心母机来生產。”
“而其他技术要求不高的零件,比如负重轮、履带板、车体装甲板,我会把图纸和標准化的工艺参数,立刻下发到各位的工厂。”
“你们要做的,就是放弃你们原来的生產任务,把所有產能都动员起来,像生產螺丝钉一样,疯狂地生產我发给你们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零件!”
“然后,把所有的零件,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来,进行最终组装!”
这个想法一出来,整个会议室瞬间炸了锅。
“这……这太冒险了!”坦克厂的王总工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林所长,这不符合生產规律!每个厂的设备精度、工人水平都不一样,到时候零件凑到一起,公差对不上,装都装不起来,那不就全完了?”
“是啊林所长,这叫『协同生產』,我们以前搞过,最后就是一地鸡毛!各厂都有自己的標准,谁也不服谁,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五八门!”
质疑声此起彼伏。
他们说的,是这个时代工业生產的现实。林野提出的,却是几十年后才成熟的“模块化”和“供应链”理念。
面对质疑,林野没有爭辩。
他只是走到那台“移动计算单元”前,拍了拍冰冷的铁皮外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