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论功行赏(1/2)
翌日,清晨。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琉璃瓦,洒入金碧辉煌的太和殿时,钟鼓齐鸣,声震九霄。
大武王朝的第一次正式早朝,开始了。
宋青书身著十二章纹的黑金袞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缓步走上那九十九级台阶,最终端坐於龙椅之上。
冕旒垂下,遮住了他的表情,却遮不住那股君临天下,睥睨八方的无上威仪。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开口,一股无形的压力便笼罩了整个大殿,让下方站著的文武百官,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昨夜宴会上的隨和与亲近,仿佛是一场梦。
此刻的宋青书,是帝王,是这片天地唯一的主宰。
大殿之下,文武百官分列两班。
武將一列,以董天宝为首,身后是张无忌、常遇春、杨逍、范遥等一眾悍將。他们一个个身形笔挺,煞气內敛,目光炯炯,如同蓄势待发的猛虎。
文官一列,则显得有些参差不齐。除了少数几个跟著宋青书从微末时一起走来的老人,大部分都是新近提拔或归降的。他们中的许多人,此刻正偷偷地用眼角的余光打量著龙椅上的那位年轻帝王,心中充满了忐忑与敬畏。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隨著太监那尖细的唱喏声响起,大殿內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早朝的重头戏是什么。
新朝建立,百废待兴,但最要紧的,是论功行赏!
这不仅是对过去功劳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利益的分配,关係到在场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果然,沉默没有持续多久。
以杨逍为首的文官集团,与以常遇春为首的武將集团,几乎同时出列。
“启稟陛下,臣等有本奏!”
宋青书看著下方两拨人,心中跟明镜似的。
“杨爱卿,你先说。”
“臣遵旨!”杨逍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奏摺,朗声道:“陛下,如今我大武初立,国基未稳,当务之急,乃是安抚万民,恢復生產。臣以为,当效仿前朝,设立三省六部,分理朝政,並减免赋税,与民休息……”
他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都是治国安邦的老成之言。
宋青书静静地听著,不置可否。
待他说完,宋青书才將目光投向常遇春。
“常爱卿,你呢?”
常遇春性格耿直,不像杨逍那样会讲大道理。他直接抱拳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天下虽定,但四海未平,北方草原尚有残部,东南沿海倭寇横行,更有那天外神魔虎视眈眈!我大武,当以强军为本!臣请命,扩充军备,设立五军都督府,总领天下兵马,隨时准备为陛下开疆拓土,荡平不臣!”
他的话音一落,武將一列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臣等附议!”
文官们则纷纷皱起了眉头。
一个要休养生息,一个要穷兵黷武。
这几乎是每一个新王朝建立之初,都无法避免的路线之爭。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龙椅上的宋青书身上,等待著他的决断。
宋青书的手指,轻轻地在龙椅的扶手上敲击著,发出“篤、篤”的轻响。
每一下,都像是敲在眾人的心头。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杨爱卿和常爱卿说的,都有道理。”
眾人一愣,皇帝这是要和稀泥?
“治国,要文。安邦,要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缺一不可。”宋青书的目光扫过全场,“三省六部,可以设。五军都督府,也要建。”
“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凌厉起来。
“朕要让你们明白一件事。”
“这天下,是朕,是朕身边的这些兄弟,一刀一枪,用命拼回来的!不是靠嘴皮子说回来的,更不是靠老天爷赏下来的!”
“所以,在我大武,军功,永远是第一位的!”
“轰!”
此言一出,武將们瞬间热血沸腾,一个个挺起了胸膛,眼中冒出精光。
而文官们,则脸色一白,心中咯噔一下。
完了,这位陛下,果然是重武轻文!
“传朕旨意!”宋青-书的声音,如同金石交击,在大殿中迴荡。
“朕的师伯祖,董天宝!”
一直闭目养神,仿佛事不关己的董天宝,闻言睁开了眼睛,懒洋洋地出列。
“老臣在。”
他连“臣”都说得不情不愿,更別提下跪了。
文官们气得吹鬍子瞪眼,宋青书却毫不在意。
“师伯祖为国征战,劳苦功高,更於北境独抗十万铁骑,力斩天狼魔神,护我山河无恙。此等盖世奇功,当为百官表率!”
“朕今日,册封董天宝为『镇国武王』!世袭罔替!赐王爵金印,享超品待遇,见朕不拜,赞拜不名!”
“另,擢升为大武兵马大元帅,总领天下兵马!並將北方收降之十万铁骑,赐名『天罚军』,由武王亲自统领,作为我大武第一支,也是最锋利的——亲卫军!”
话音落下,满朝皆惊!
王爵!
这可是开国第一位异姓王!
还是世袭罔替!
更恐怖的是,兵马大元帅,总领天下兵马!这意味著,大武所有的军队,名义上都要听从他的调遣!
这是何等的恩宠!何等的信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