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新皇登基,加爵卫国公(1/2)
宋朝的宰相制度是群相制。
宰相,参知政事被称为副相,枢密使被称为使相,主管財政的三司使被称为计相。
群相处理政务的地方是大內皇宫外围的政事堂。
群相商议完事情,然后就会交予皇帝审查,最后交予下官去执行。
同时儒宋为防止宫闈政变,政事堂的宰相遇到紧急大事,两人以上可径直进入皇宫。
任何人不得阻拦。
简而言之,皇帝无私事,群相要有时刻见到皇帝的权力。
防止皇帝被架空,出现太监专权。
收到皇帝驾崩的消息,文武百官群臣风一般前往皇宫,拥立新皇登基。
苏尘想了想,他这位太子太师,一夜之间变成帝师。
也该去看一看他这个名义上的弟子。
未来儒宋朝廷的帝皇。
苏尘架起虹桥直接抵达皇宫门外,一袭华美的紫袍玉带,气势磅礴地走进皇宫。
“先帝驾崩,新王登基,合当拥戴太子赵禎登基!”
丁谓和王钦若对视一眼,要拥立赵禎登基。
这可是从龙之功,未来板上钉钉的宰执。
但是如何拥立,朝局如何,这又是另一番说法。
苏尘往大殿里一站,圣阶杀伐之气就震慑群臣,一堆文臣中冒出来一个武將。
还是先帝亲封的顾命大臣、太子太师。
苏尘不打算出手干涉,反正怎么去爭,上位的必然是赵禎。
这些人爭得是什么?
爭得是新皇登基之后的权力和地位,爭得是未来的高低。
儒宋是群相制,宰相之间的话语权自然不同,参知政事和同平章事的地位差距很大。
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副相。
新皇登基之后,宰相的地位和职位会不会变动一下?
在新皇登基之前摇旗吶喊,显得自己无比支持,之后顺理成章执掌政事堂。
不过苏尘还是开口说一句话,“先帝遗詔,新皇年幼,当有太后垂帘听政。”
刘娥的政治能力毋庸置疑。
赵恆的遗詔也不假。
可这一点就直接剿灭王钦若和丁谓的计划。
身为“五鬼”,被朝野上下视为弄权的权臣,权是必须要弄得。
尤其是丁谓,可谓是大权在握,当朝的宰执。
他们本来计划,搬出后宫不得干政的古训,阻拦刘娥的手伸向朝廷。
这样他们宰执的权力会空前膨胀。
主少国疑,不依靠他们这些宰相,还能依靠谁?
结果苏尘上来一句话,直接干碎二人的计划。
关键是苏尘的话,有理有据,还有先帝遗愿,谁都无法从根本上反驳。
就是二人,本来也只是想著不提这件事,默默地把刘娥给忽略。
现在这个计划明显不可行。
恰此时,一位年轻人缓缓收回脚步,他的台词被抢了。
此人正是晏殊。
歷史上的晏殊凭藉力劝刘娥垂帘听政,当了多年的太平宰相,不参和权力爭夺。
但是地位和民间的风评蹭蹭蹭往上涨。
现在话被苏尘提前说出来,晏殊又能说一些什么呢?
吕夷简手持玉笏站出来,朗声说道:“先帝驾崩,新皇登基,太后监国,百官朝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