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守周礼(1/2)
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他乘著牛车,走过一国又一国。
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不过转眼之间,便是十年春秋。
如果说此前十二年,在草堂中听讲、在阁楼里读书的经歷,是思想的最初积淀,
那么这十年游歷列国的岁月,对於孔丘而言,每一步都是一次心灵的升华。
他从未想过,离开鲁国之后,会目睹如此多未曾见过的人与事。
他曾见到仙种神裔欺压百姓,而百姓却只是跪拜低头,毫无怒意,更无反抗。
他曾见到痴情男女彼此倾心,却被礼教束缚,最终投江殉情。
他曾见到荒年之中,百姓易子而食,饿殍遍野,而贵族府邸却依旧宴饮不休。
他也曾见过山林深处的异族踪跡,也感受到人间冷暖与疾苦。
“礼教二字,便是吃人的法理。”
当年许凌渊对礼教的评价,如今在孔丘心中愈发清晰可辨。
世间有没有善良的仙种神裔?
有。
有没有和平有序的国家?
也有。
但这些美好,是礼教所保障的吗?
不是。
“礼教所立的规范,能约束百姓言行,能限制外在举动。”
“唯独无法,约束人心。”
孔丘在周游列国之间,早已看清这一真相。
若执掌权力的仙种神裔仁德有才,礼法便成为安居乐业的保障。
若掌权者残暴贪婪,礼法则沦为製造苦难的工具。
可惜的是——邦周传承至今已五百余年,
真正贤良又有才能的仙种神裔……实在太少了。
就像那天,孔丘偶然听到许凌渊对弟子唱起的小调:
“这荒山草堂內,俺曾睡春秋觉,將五百年兴亡看饱。”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兴礼教,眼见他楼塌了。”
礼崩乐坏,对於邦周来说,只是迟早的事。
孔丘已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旅途中,他结识了许多如端木赐一般的人物。
他们出身各异,却都聪慧过人。
皆因敬佩孔丘的德行与才学,自愿以师礼相待。
像顏回这样的弟子不在少数,总共有三千余人。
其中隨他一路奔走、游歷诸国的,共有七十二人。
但这一天,
“哞!”
顏回驾著牛车,载著孔丘再次来到一个村落。
不远处,一群孩童正在泥地里玩耍。
牛车內,孔丘远远望著那些孩子,神情有些恍惚。
说来巧合,那群孩子中,一个小女孩忽然抬头望向了孔丘。
“二丫,你在看什么?”
一旁的男孩轻声问道。
两个孩子以为自己说话很轻,但其实瞒不过孔丘。他从小在造化湖边长大,耳聪目明,一听便知。
“二丫?”
他先是一怔,隨即回过神来。
这种名字,在各国乡野之间极为常见。
“那边那位贵人,好像想和我们一起玩呢?”小女孩低声说。
“真的?”小男孩睁大了眼睛。
可还没等他们多说几句,一位满脸惊慌的母亲便从村里衝出来,一把將他们拉了回去。
“你们两个,想找死是不是?”
“冒犯了贵人,小心被抽死!”
母亲一边训斥,一边低头行礼,然后匆匆退回村中。
顏回站在孔丘身旁,轻声唤道:“孔师。”
孔丘身后还跟著不少人。
有人骑马,有人骑牛,也有人步行。
皆是隨他一路同行的弟子。
这便是那对母女如此惶恐的原因——如此阵仗的贵人,定然身份极高。
而越是身份高的贵人,在百姓眼中,就越难招惹。
“我没事。”孔丘摆了摆手。
思绪却飘到了八岁那年,在陬邑东城遇见的那个名叫二丫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
同样是乡间劳作的妇人,同样叫这个名字。
“当年,都没来得及说声谢谢。”他低声说道。
隨后,他看著眼前的弟子们,嘴角微微扬起:“子渊,我们……该回家了。”
“回家?”顏回一愣。
十年漂泊,这两个字早已遥远。
但片刻之后,他立刻明白了孔丘的意思。
“孔师,您……要回鲁国了?”
他声音微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