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守株待兔潢雀在后,雷霆手段清扫妖氛(2/2)
可惜,在宫外官宦后宅,诋毁正妻又栽赃妾室,这个丫鬟或许能得宠一时,可是宫里,牵扯到体同天王的皇后,牵扯到皇家阴私,甚至还能煽动为数不少的宫人,这样的媵妾,皇帝会留他一命,甚至宠他吗?
萧怀素摇了摇头,心道,这就是看似精明,实则愚蠢。
侍女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却来不及觉得解气,而是忧心忡忡,唯恐萧怀素真的被连带厌弃。毕竟此事不小,贵妃又确实无法证明自己未曾指使萧染,不过她总是抱有幻想的,又说:“可您毕竟……陛下和您,不是渐渐已经好了吗?他会相信您的吧?”
萧怀素闻言,眼里却慢慢沁出泪来,摇头:“我凭什么?凡事总不能都靠信任与宠爱,我拿什么去说服陛下,我当真……进宫后,我本以为身上桎梏渐少,总能把日子过起来,从前的事,我也极力想要忘却……可是我自己的家人却不肯放过我,将这样的事都教给萧染,让他来胡作非为,难道他们真的没有想过,此事一出,我会落到什么境地……他们根本就是给了萧染一把刀,也警告我若是不听话,家里仍然能叫我生不如死……一次两次,就算陛下真的信了我,可是有他们拖着后腿,给我找这样那样的麻烦,我总不能次次都指望着信任……信任本就是自己做了,别人才能信的,空口白牙,谁凭什么就信你?若论无辜,皇后何曾想过做靖皇后,陛下又何曾想过做英宗?我不能约束萧染,防患于未然,终究是我自己蠢,也是我自己命数如此,连娘家人都……我又拿什么去要求陛下一定信我……”
他起初还能忍得住,但事情渐渐被他揣摩透彻,一想到家人告诉萧染这种事,一定也告诉过他事情有多严重,一定也想过萧染心术未必端正,但就是不曾告诉他,反而由着萧染观察形势,自己发挥,显然是防着他不听话,不肯如他们的意,也给了萧染机会。
可惜萧染实在太蠢,说得明白也理解不了这事不是一般人轻易能沾手,把杀招早早用出来,反而连自己一起暴露。而贵妃的反应实在不慢,又根本没有多扯皮,而是直接叫熟手审问——宫里的人要问出一句话,实在是太容易了。
萧怀素知道,自己就算是看懂了这一切,也未必一定栽跟头,但还是心灰意冷。他被家里惯坏,又被消磨傲气,心性本就不稳,在宫里逐渐过得顺心了一点,家里埋伏的后招又把他杀了个猝不及防,做完了能做的事,静下来想一想,只能越想越伤心。
从前他以为家中十分疼爱自己,人人面目都是慈爱和善的,后来他以为无论如何,自己多少还是有些价值的,现在才发现,其实在自己的家人看来,自己并非不可取代,甚至就像一条狗,不能言听计从,他们有一万种方法让他明白,现在他的安稳日子,都不过是一种幻觉。
他自己的家人尚且如此,他又拿什么去要求皇帝信任他,保全他?
等到皇帝终于离开含凉殿,次日拿到萧染等人的供词,也把能查明白的都查得清清楚楚后,萧怀素就与淑妃一同来求见皇后,素衣请罪。
瑞香见了他们,也收了供词,但却和颜悦色,还安抚他们自皇帝登基后宫人尚未换过,上下不够配合,自然多事,奴婢阴蓄异志,挑拨是非,实则清者自清,他与皇帝并未因谣言而怪罪贵妃与淑妃二人,只是刁奴实在可恶,必然会清理一番,整肃宫闱,随后就把他们打发回去了。
萧怀素心知皇后不是虚以委蛇,而这态度不过定了个基调,宫奴要处置清理,宫规要再次被宣明,至于萧染等人该如何处理,只是眼下未曾大张旗鼓动手罢了。这手段,不可谓不高了。
他和淑妃也幸好未曾脱簪待罪,弄出什么大动静来,虽然看着诚意似乎不够,但终究是押中了上面的意思,那就不算做错。
剩下的,大概要看皇帝最终的决定了。
紫宸殿里,李元振清楚明白地将来龙去脉讲了一遍,连同各宫动静都说了个清楚明白,轻描淡写间,甚至连贵妃淑妃两处的媵妾如今到底关在哪里,又被如何审问,都弄清楚了。
他从不邀功,但皇帝也知道这并不容易,微微一颔首,道:“你既然已经查清,就去皇后处禀报一番,协助他将后宫众人先清理一番,该打该罚,都看着办。”
李元振心知这肯定不包括昭阳殿和仙居殿两处,只有决定了如何处置贵妃和淑妃,才能真正对这两处的人谈及如何处置,之所以叫自己去含凉殿,一方面是为了说明谣言根本不重要,帝后恩爱如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协助皇后,将该清扫的人全都清扫一遍。
皇帝的做事风格一向是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处理,然后逐级往后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每个方面要出事,都是千头万绪,只要掐准了重点,其他人也翻不出大浪来。所以他登基之后对于宫中仆婢也是如此,只要自己身边的人干净,皇后也压得住后宫,换了重要位置上的人,又基本运作如常,剩下的也就是慢慢换掉的事。
这次谣言虽然恶毒,但真正诛心的地方在于会给帝后心中种下一根刺,真要让皇帝大张旗鼓宣告皇后已经失宠,彼此生隙那是不可能的事。真正心里扎上一根刺,是数十年的梦魇,是始终不能释怀的疑虑。但帝王多疑,一向不会表现在面上。
会表现在明面上的,自然是对宫里人人传谣的愤怒,对仆婢的肃清,对传播谣言的人的怒火。
所以不管是谁,做了此事,注定没有好果子吃。
李元振身为皇帝近侍,知道的远比后宫之人多,就连皇帝的态度和心事,他也只会看破不说破,虽然有猜错的时候,但他吃的就是这碗揣摩皇帝心意行事的饭,早就看出某种端倪。
其实英宗又如何,只要皇位江山安稳,太祖皇帝当年还不是一样念念不忘发妻,以至于极度行为失常,也曾暴虐过?哪个大臣敢置喙?英宗之败,一在于不够强势,二在于不够英明,前朝后宫都失策,只能暴怒,一意孤行。
李元振看着皇帝一步步走到如今,实在很难不觉得这谣言大部分都是无稽之谈,不过是赶上了皇帝尚未来得及以雷霆之势扫清内宫,上下齐心,才能兴风作浪罢了。毕竟先帝和皇考在位时都拼命扩张后宫,以至于仆婢也数目庞大,如今皇帝的后宫妃嫔不多,所占宫室也少,前朝后妃又屡经变故,不是出家就是身亡,并不能指手画脚。皇后日常管理宫务用到的人大多数已经是替换上来的自己人,就是有些不顺,或者明知内府局吃了回扣,但也不忙着清理——都记着呢。
萧染一出头,妖风就都出来了,反而给了皇后理由和机会,正大光明在李元振代表皇帝的配合下迅速扫清剩余的刺儿头,从此宫里就再也没有帝后二人力不能及的地方了。
李元振不由开始怀疑,皇帝到底是从多久之前,就在等着这几个媵妾闹出事端了。毕竟宫里若是不出事,也就不能用上雷霆手段,只好徐徐图之。处理后宫事务尤其奴婢动静大了惹人怀疑,更不体面安静,丢的还是皇帝的脸,而若是旁人先动,皇帝就完全师出有名,甚至可以进而要求萧家吴家给出解释,顺便切断了想伸进宫里的手。
……这才是真正的一箭多雕。
李元振实在是见过太多次皇帝走一步看百步,事先又完全不曾露出端倪的例子,内心已经认定了自己的猜测,见皇帝已经没有别的事要吩咐,告退之后出去,交代其他人自己要到皇后宫里伺候几天,安排好自己走后紫宸殿要注意的事项,理清思路,洗澡换衣,整理过后往后宫去了。
瑞香见是他来,态度随和许多,叫人端茶给他润喉,含笑问道:“可是陛下有什么旨意?”
李元振深知他在皇帝心中的分量,更猜得出两人究竟走到了哪一步,笑得既亲切又恭敬,既清爽又自然:“陛下说谣言之事甚嚣尘上,不老实的人实在太多,遣奴婢前来听候吩咐,为您分忧。”
瑞香沉思片刻,猜得出光是自己一个人,要压服全宫上下,自然不如李元振代表皇帝,证明他的举动全都是皇帝知情同意的好。由此可见,治理谣言,皇帝是想雷厉风行了。他心中已有章程,但还是得问问李元振的意思,便和善道:“大伴在宫中日久,有些事还得请教你。”
李元振连道不敢,姿态放得十分之低。
他在含凉殿也是常来常往的,瑞香虽然知道拉拢他多半是拉拢不到,但其人深受皇帝信任,也从来都很客气。双方都客气,相处自然和睦,李元振果然如他所说,是来听候吩咐,伺候皇后的,与伺候皇帝是一样的周全,且知情识趣,不用说话就明白瑞香的意思,更是亲自出面传旨,一连从宫内各处带走许多人,又叫各宫之内自己查问检举,除了查清谣言,甚至连一些偷盗财物,暗通款曲的腌臜事都给查出来了。
瑞香这里从前也不是没有皇帝派来御前的人来帮忙过,此时此刻也不由感叹,李元振能出头不是没有原因的,只他一人在此,瑞香虽说每日不得清闲,但也几乎只是说说话,动动嘴,李元振既能出谋划策,又能替他立威,省了好大的功夫,却是比前几次那几个人高出一座山去。
他不仅办事清楚利索,也很清楚轻重缓急,言行无不流露出这是皇后的意思,公正严明,皇帝全部支持,自己也只是听令行事,慈爱威严的都是皇后,给他扯了好大一张虎皮当大旗。
瑞香也知道他陪了皇帝十几年,身份非同寻常,等风波迅速平定下来,就备了一份厚赐谢他,善始善终。李元振在他这里交差之后谢恩,就立刻回了紫宸殿复旨。
皇帝沉吟片刻,道:“看看时间,今明两天有空的话,就召贵妃来一趟。”
李元振应了,心想,看来当初皇帝等着动手然后掉进坑里被坑个尸骨全无的该是萧家了,嘴上道:“奴婢明日请贵妃过来。”
今天那是肯定没空了,早上常参,五品以上官员齐聚,中午加了个午朝,肱骨心腹留下议事,现在被放回去紫宸殿往前宣政殿那里写文书吃饭喝水,等会儿估计还得回来,再忙可就到晚上了。皇帝既然说今明两天有空就召见,可见只能是明天。
皇帝点了点头,算是准了。
李元振松了一口气,躬身后退到一边,静静站着了。
【本章阅读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