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章 简直超乎想象!(1/2)
第1283章 简直超乎想象!
在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的各个结构之后,徐川便带着一行人走进了观测室。
在牧伟晔研究员的指挥安排下,工作人员很快就‘点燃’了这台太空引擎。
庞大的磁能和电能如山洪一般汹涌的朝着环状脉冲电容器组奔腾而去。
当那一圈亮得无法直视的、蓝白色交织的环状等离子体光幕以一种固定的频率闪烁、爆发着从喷口阵列中瞬间膨胀、喷薄而出的时候。
观测室中,一群人站在实时传递实验数据大屏幕面前人脸上无不带着震撼的表情。
尤其是那些航天领域专家院士和工程师们,这些人脸上的震撼可谓是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1.5万公里每秒喷出的等离子体!
相对比他们内部所研究的各种电推进引擎来说,这台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的等离子体喷出速度简直就像是科幻电影小说中的黑科技,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即便是之前就已经提前知道了它能够将航天飞船的速度提升到上万公里每秒,但听说和自己亲眼见证所带来震撼和反馈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
站在集团内部负责电推进引擎领域研究工作的陈波鸣院士旁边,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一把手卢良哲伸手推了推对方的胳膊一下,小声的询问道。
“陈老,你怎么看?”
盯着屏幕上的实验测试数据看了好一会,陈波鸣院士才深吸了口气,郑重的开口道。
“简直超乎想象!”
听到这一句简直超乎想象,航天科技集团的卢良哲挠了挠,想了一下后继续追问道。
“那陈老您觉得我们能在电推进技术这条路线上追上这台发动机吗?”
听到这个问题,陈波鸣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转过头看了一眼卢良哲,下意识的问道:“你说嘛?”
卢良哲轻咳了一下,重新开口说道:“就是,以咱们航天集团的技术储备,有没有可能制造出这种级别的电推进引擎?”
听清楚对方的问题后,陈波鸣院士嘴角抽搐了一下,忍不住开口反怼道:“这太阳都还悬在天上,你怎么就开始说梦话了?”
“咳咳。”
被陈波鸣院士怼了一句,卢良哲倒也不生气,只是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厚着脸皮继续道:“徐院士研究的发动机能将飞船推进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咱们也不要求做到一样的速度,能够将飞船速度加速到上万公里每秒就足够了。”
“现在室温超导材料的限制不是放开了嘛,用室温超导材料做磁场控制您看怎么样?”
见对方还在幻想上万公里每秒的电推进引擎,陈波鸣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说道:“还制造能够将飞船速度加速到上万公里每秒的电推进引擎,你怎么不上天呢你!”
“室温超导材料放开了又能怎样,没有磁场和等离子体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你拿头造?”
“还是说你脸皮那么厚,可以用它来阻挡等离子体的冲击?”
又被怼了一句,卢良哲讪讪的笑了笑,没再说话。
陈波鸣院士没理他,将目光重新落回了面前的监控屏幕上,盯着上面的实验数据皱着眉头思索着。
虽然说怼了两句对方异想天开,但他心里其实也在思考着该如何在电推进技术领域继续往下推进。
但很快,他就叹息着摇了摇头。
面对上万公里每秒喷出的等离子体速度这个巨大的鸿沟,他怎么都想不到对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而且老实说,在电推进技术领域钻研了一辈子,陈波鸣也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看到将飞船推进到十分之一光速的引擎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要知道,在徐川研究的空天发动机出现之前,世界电推进技术领域出现过的等离子体喷射速度最快的引擎,其喷出的等离子体也不过是100公里每秒而已。
即便是空天发动机技术出现后,他们同样有展开大功率的电推进引擎研究工作。
但最大的提升也不过是在实验室中,利用超导材料将电推进技术的等离子体喷出速度从100公里每秒提升到了1000公里每秒级别而已,还追不上徐川研究的空天发动机。
而从1000公里每秒到1万公里每秒,这中间的提升,跨越了足足一个量级。
别小看这一个量级,对于航天航空来说,这几乎就是一辈子都难以跨越过去的鸿沟。
毕竟,速度越快,需要的能量也就越高。
将粒子加速到如此高的速度,需要巨大的能量。
如果将1克(0.001 kg)等离子体加速到10,000 km/s,根据动能公式,能量需求5x10焦耳的能量,约等于 12吨tnt炸药的爆炸当量。
或者说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电数年。
而这仅仅是加速1克工质所需的能量。
当然,如果是能量的话,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实现的今天并不用担心。
最核心的难题在于如何“驾驭”这以每秒上万公里喷出的等离子体!
传统的热推进(如化学火箭或核热火箭)通过加热工质来加速,但其喷气速度受限于材料耐温极限。
虽然电磁加速可以使用用电磁场直接加速离子,但这必然需要足够强大的电场或磁场来持续加速等离子体到目标速度。
而足够强大的磁场和电场,必然会涉及到电弧放电、电磁击穿、热效应、.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等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每一个对引擎的喷管、磁喷嘴等各个部件来说几乎都是毁灭性的。
老实说,研究了一辈子电推进技术的陈波鸣真的不知道这些难题该如何解决。
哪怕是其中的任何一个,在他看来这几乎都是超出现有认知的研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