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代工模式,机载打井机大显神威(加(1/2)
傍晚。
李爱国骑着摩托车回到家,刚进门,一直盯着这边的刘海中就拎了两条鱼找上了门。
“爱国,这是我跟三大爷一块钓的鱼,雪茹不是怀孕了吗,这玩意补身体最好。”
两条鱼个头都挺大,李爱国让陈雪茹接过去,把刘海中让进了书房内,倒上一杯茶水。
“二大爷,您有事儿吧?”
刘海中知道自己的小心思瞒不过李爱国,便把李副厂长交给他的任务讲了出来。
“现在我们厂里面确实需要再多一些定单了。”
“怎么,轧钢厂现在情况不佳?”李爱国这阵子还真没关注轧钢厂这边的情况。
“害,别提了,最近两年咱们兴建了不少轧钢厂.”刘海中把情况简单解释了一遍。
刘海中罗里吧嗦讲了十几分钟,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大势所趋。
红星轧钢厂是老牌轧钢厂了,是少有的拥有全套轧钢设备的工厂,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内,承接了大量订单。
随着这些年国内工业的发展,东北、西南,甚至是燕郊都建立了新的轧钢厂,红星轧钢厂的订单被分走了一大半。
更严重的是因为红星轧钢厂距离京城太近。
这年月虽没有高污染企业的说法。
但是烟囱整天冒黑烟,也讨人厌,这两年很多车间都属于半停工状态。
这也是红星轧钢厂以前积极配合前门机务段的原因之一。
李爱国本身也有把代工权交给红星轧钢厂的想法。
一来是双方合作过几次,比较熟悉,二来自己能够通过大院里的邻居,实时掌握代工情况。
“二大爷,你来的正好,我正想向你请教,如何在卡车上焊接构件呢。”李爱国拿出了一张图纸。
刘海中看到图纸,眼睛瞬间亮了。
“爱国,这次太谢谢你了。”
“客气啥,都是为了工作。”
刘海中在李家待了两三个小时,李爱国把机载打井机的生产流程和注意事项,挑主要的讲了一遍。
机载打井机除了液压系统的装配,其余的步骤都很轻松。
“液压器的位置很关键,必须安装在标记点,错一丝一毫,都有可能导致行程偏差。你们最好是制定出相应的安装标准。”
“明儿到厂里面找几个老师傅研究一下。”
刘海中感觉这玩意越来越有意思了,晚饭时间,二大妈来李家喊刘海中回去吃饭,他才离开。
“老头子,今儿怎么聊那么久?”
“大院里有些人看爱国搞出那么多东西,眼红了,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人家是个有真本事的。要是刘光齐能够跟爱国一样上进.”刘海中赞叹两声,想起了刘光齐,心情顿时不好起来。
“老头子,刘光天今天考试考了96分呢!”二大妈见刘海中的样子,连忙岔开话题。
“真的?这小子上次才考了十几分,这次倒是上进了。”
刘海中心中很高兴,刘光天以前成绩很差,属于是吊车尾,要是真开窍了,那以后刘家说不定又能出个中专生了。
回到家,刘海中很大方的赏给了刘光天一把奶,夸奖了刘光天一番。
“卷子呢,让老爹看看。”
“给。”刘光天吃着喷香的奶,顺手从书包里取出卷子递过来。
刘海中接过卷子,只是看了两眼,就觉得不对劲。
“这是96分?”
“是啊。”刘光天心虚。
“啪!你小子糊弄谁呢!把6分改成96分,你胆子不小啊。”刘海中抄起皮带,对着刘光天就是一顿暴揍。
刘光天挨了打,一瘸一拐的进了里屋,刘光福小声说:“哥,我劝你把6分改成66分,你不听,现在挨打了吧?”
刘光天从兜里摸出那把奶,嘿嘿笑:“要是66分,能吃到吗?”
刘光福沉默了。
他低头看看自己卷子上的63分,觉得自己好像失误了。
夜幕降临。
喧嚣了一整天的四合院逐渐陷入沉寂中,家家户户亮起昏暗的灯光。
易中海家,贾东旭汇报了情况:“师傅,我刚看到刘海中给李爱国送了两条鱼,他们还聊了好几个小时呢。”
“知道了,东旭啊,这次千万别写匿名信了。”易中海叮嘱贾东旭。
贾东旭气愤:“师傅,上次那封信确实不是我写的,肯定是哪个断子绝孙的家伙陷害我。”
自打贾东旭被罚扫厕所后,他就称呼写匿名信的人为“断子绝孙的家伙”、“绝户王八”。
这些称呼跟无法生育连在一起,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易中海很受伤
易中海听得耳根子发烧,连忙岔开话题:“时间不早了,明天还得早点上班,你先回去吧。”
临走前,易中海让一大妈给贾东旭拎了五斤棒子面。
还叮嘱他,别让大院里的住户们看到了,免得人家嚼舌根子。
“您放心吧,师傅。”贾东旭拿了棒子面,乐呵呵的离开了。
有了这袋子面,他不用发愁接下来几天的伙食了。
现在易中海特聪明,不再借给贾东旭钱,只借粮食,每次还只借三五斤。
送走了贾东旭,易中海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脸色逐渐阴沉下来。
“李爱国和刘海中估计又打算搞什么事情了。”
一大妈将饭菜摆在桌子上,劝说道:“老头子,你还是放下以前的那些事儿吧,跟爱国拉拉关系,你看,现在人家刘海中在你们轧钢厂里混得风生水起的。”
“让我向一个毛头小子低头,门儿都没有!”易中海猛地一拍桌子。
一大妈见他这样子,只能无奈的叹口气,转身进到了厨房里。
此时的一间书房内。
上级领导刚刚听取了一机部赵部长关于“代工模式”的汇报,指尖轻叩桌面:“爱国同志提出的这个‘代工’,倒是个新鲜提法。”
赵部长略显顾虑地补充:“这一模式在现行制度下尚属探索,我担心在政策层面存在风险,特来向领导请示。”
上级领导翻阅资料,沉思片刻,点头道:“当前全国工业生产正需统筹兼顾、协同发力。
爱国同志提出的‘代工’,本质上是现行制度下工厂间的互帮互助、协同协作。
是对现有生产调度方式的有益补充,符合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我看没有问题。”
听到这番定论,赵部长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最后一道政策障碍已然扫清。
他当即表态:“请领导放心,我回去后立刻组织落实,确保以最快速度完成生产任务,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稍等。”领导抬手示意他留步,进一步强调,“这个‘代工模式’,很有探索价值啊。
它抓住了计划经济下工厂协同生产的关键问题,能够有效盘活存量资源、提升整体效能,潜力巨大。”
赵部长见上级领导对这一模式如此重视,连忙汇报:“实际上,部里的同志们经过研究论证,也深刻认识到这一模式的价值。
目前我们正抓紧完善代工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待成熟后,计划在部内各工厂逐步推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生产虽由部委统一规划。
但受限于信息传递、资源调配等因素,时常出现部分工厂产能闲置、部分工厂任务饱和的不均衡现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