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东欧也需要专车,机械厂起风了(1/2)
专车在世界上引起的哄动,远超乎了一机部的预期。
老大哥开着专车在大广场上转了一圈。
旁边那些前来捧场的东欧小兄弟个个羡慕得口水快流下来了。
威武霸气的外观且不用说,关键是全车防弹,这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当时就有不少东欧小兄弟通过外事部门转达了定制专车的想法。
他们需要的专车长度要稍微短一点,内饰的奢华程度也要降低一个标准,不能高过了老大哥。
一机部本以为定制专车是锤子买卖,得到消息后喜出望外,立马派人划拉这些小兄弟家里面有什么好东西。
考虑到都是自家兄弟,这边也没有狮子大开口,还给了不少优惠。
有些东西是钱买不来的。
小德子家的齿轮加工车床和重型车床、捷克的柴油发动机、大波子的炼钢炉和轧钢技术、大匈的农业技术.这些在世界都走到了前列,咱们早就眼馋了。
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拉上关系,哪怕是只引进一些,都能吃到一块大肥肉。
一机部摸清楚底细后,联系了前门机务段,要求采购一批定制专车。
李爱国整个人都惊呆了:“还得造专车啊。”
“这是整治任务,上面点了头的,你们再辛苦一阵子。”一机部的领导也觉得不好意思。
一机部把肉吃了,前门机务段这边只喝点肉汤,虽现在全国是一个大局,也不好意思总占便宜。
“这样吧,你有什么要求,尽可以提出来。”一机部的领导抬头看向了李爱国。
“也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想着能让各位领导为我写一副墨宝。”李爱国直了直身体,提起了要求。
“嗯?”
一机部领导在确定李爱国没有开玩笑后,笑道:“好好好,大家伙今天都得把自己的墨宝留下,都写好一点。”
那些领导们纷纷点头赞成。
他们也听说过上级领导两次给李爱国题字的事儿。
邢段长最开始有些不理解,这会也思索明白了,喊来教育室的佘主任,让她安排了笔墨纸砚。
各个领导都写了字,内容各不相同,这些大字被装裱起来,挂在了前门机务段的荣誉室内。
这些大字除了能鼓舞机务段职工,以后有兄弟单位来参观,个个都得竖起大拇指。
邢段长最开始还不理解,等大字挂上后,喜得连嘴巴都合不拢了,当天下午就给丰台机务段的老兄弟打电话:“老刘啊,我这边得了好东西,你过来瞧瞧吗?”
这批专车的制造工作比老毛子的专车简单多了,那些老师傅们被紧急抽调过来,各种材料送到机务段。
李爱国现在只负责设计工作,以及提供技术支援。
由陈祖明同志负责专车的制造工作,李爱国也能腾出手来继续鼓捣铲车。
铲车的进度也很喜人。
发动机造好了,铲车的关键部件也陆续造出来,由于首批铲车是军工产品,可能需要送到南亚那边,还进行了特别的改造。
一些特制的零配件需要从东北那边运来,耽误了点时间。
配件运来后,李爱国带着宗先锋和野生汽车专家开始组装铲车。
邢段长觉得李爱国每天连轴转有些太拼了。
李爱国倒觉得没什么,在后世加班是常事儿,这点工作量算不了什么。
时间在忙碌中渡过,东欧小兄弟采购的那批专车陆续交工,等专车运送过去后,客户都非常满意。
美观大方,奢华程度恰到好处,并且同样拥有黄金制作的立标,上面是金色的五角星,非常符合身份。
有专门的汽车杂志还把前门机务段制造的专车,定为了本年度最具吸引力的轿车。
这下子就连西欧那边的一些大人物也动了心。
只是考虑到专车的意义,他们只能把这小心思藏在肚子里。
至于那些大资本家们,手里虽然有钱,也不敢开如此显眼的专车。
他们要是跟大人物们见面,到底是自己开车门呢,还是让大人物帮着开车门呢?
很多人觉得国外没有人情世故,那是因为跑出去的人压根达不到搞人情世故的地步。
没看到别人一封介绍信就能读最好的大学吗?
那些大人物建议海克斯科技可以研制跑车,最好是能防弹的那种,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采购。
李爱国接到杨继宗的电话后,却没有立刻上马跑车项目的想法。
跟搞外汇相比较,军工铲车和116工程项目明显更重要一些,特别是军工铲车项目到了关键性阶段,要不了多久就能组装完成了。
下午,李爱国刚进到工作室内,又接到了娄晓娥的电话。
现在红星文化娱乐公司靠着拍广告完成了资金积累,也招募了一批专业的电影制作人才。
现在已经开始物色导演和剧本筹划拍电影了,娄晓娥要讨论并不是电影的事儿。
“爱国,这边需要订购一辆敞篷车防弹的那种。”
娄晓娥并不清楚神秘客户的真正身份,对方是通过一个合作伙伴联系到了娄晓娥,表示可以大价钱订购。
敞篷车和敞篷跑车不同,不要求速度,只要将顶棚去掉,再改造一下车体就可以了。
但是,李爱国没有任何犹豫就拒绝了。
开玩笑,肯大统领真要在自己制造的车里脑洞大开,到时候那些军工复合体和fbl还不得把屎盆子扣到这边。
倒不是李爱国谨慎,而是那边特别喜欢干这种事情。
有什么事儿首先都会把责任推到这边来。
“好吧,我把你的意见转告给那个朋友。”娄晓娥虽不清楚原因,还是直接点了点头。
挂掉电话后,李爱国换了一身油包服,拎着扳手进到了车间内。
“先锋,今天咱们安装油压管。”
时间一天天过去,波澜无惊,却又特别的充实。
这年代就是这样,很多人过的日子都平平淡淡,每天默默的在工厂里按部就班的工作,看似没有任何变化。
等所有的力量加起来,所有的成果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内累积,将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这天李爱国跟往常那样先在工作室忙碌一阵子,看到接近中午,便打算去食堂打饭。
“爱国,这个月的工资你领了吗?”宗先锋从后面跟上来。
“领工资,今天不是才1号吗”话刚出口,李爱国就意识到自己疏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