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阿尔戈西与珍奇图书(2/2)
“那么这本书就是你们的绝配……我並不是在刻板印象。”老者將双手举到胸口,“我这样说只是因为这本书对於来自中华文化的人们来说意义重大,正如我许多来自中国的老顾客告诉我的那样。”
“怎么没有人把它买走呢?”韩易提出疑问。
“因为它的价格稍微有一点点高。”老者做出一个让韩国人破防的手势,“许多人欣赏它的歷史价值,但很少有人愿意450美元来购买它。”
“450美元?”
这么便宜……不是吧?
成为亿万富豪近一年,韩易的脑迴路,已经有了与普通人迥异的构造。
“我们要了。”韩易毫不犹豫,“请问您能帮我们先包起来放在柜檯吗,我们再逛逛,回来一起买单。”
“当然没问题。”老者微笑頷首,“不过,这本书还有一个光面的木盒,是原厂就隨书赠送的……您看。”
韩易与小如顺著老者所指的方向望去,才发现在书柜前面,还摆著一个深棕色的木盒,上方用英文体字刻著“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的英文译名,下方则是红色印章样式的“论语”二字。
“更棒了。”韩易满意地点点头,如此有仪式感的贮藏方式,让这本限量版《论语》更显珍奇。
“我现在去帮你们包装好……请继续隨意探索,因为我向你们保证,作为图书爱好者,你们会看到更多让你们心动的东西。”
“我相信我们会的。”
韩易的期望没有落空,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惊喜一份接著一份。
“cathay,poems after li po?li po是谁?”
“我查查看……居然是李白?谁给李白翻译成li po的?”
“那这个书名的意思就是……《华夏:李白之后的诗歌》囉?”
“好像是这样的。这书的信息我找到了,我念给你听哈——由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埃兹拉-庞德於1915年翻译完成,《华夏:李白之后的诗歌》包含18首来自中国中世纪的著名古诗,其中大部分来自李白……”
“哎?不是『李白之后的诗歌』吗?为什么大部分来自李白?”
“谁知道呢……这还不是最稀奇古怪的。你听这句:埃兹拉-庞德不懂中文,但他的翻译,却被公认为是融合了原作韵味和英文风采的杰作。”
“不懂中文,这个……那他是靠什么翻译的?”
“1915年的谷歌翻译吧。”
“有够扯。”
“哦,看到原因了。埃兹拉-庞德是参考了一位东方学学者,叫欧內斯特-费诺罗萨的笔记。相当於是根据他的笔记,重新用英文再润色了一遍。”
“那这样岂不是二次加工了……不过这个好像翻译得真的很不错耶。”
“我看看,哪段?”
“『孤蓬万里征』,翻译成『a lone dandelion on a thousand mile journey』,很贴切,意境也很原汁原味的感觉。”
“確实。那咱们拿下?”
“好呀,我看看……天吶,怎么这么贵?两千美元?”
“我看看旁边的介绍啊,『由弗朗西斯科-克莱蒙特根据诗歌创作七色木版画作为插图,採用日本小川纸手工印刷,限量300册,並附艺术家亲笔签名』……这样看的话,两千美元还好吧,毕竟限量300册而已。”
“可是……”
“没事儿,不贵,我给他拿下去。”
“易易!这边居然有一本1535年的书!”
“关於什么的?”
“看不太懂欸,是义大利文。”
“这个时候就得把手机掏出来打开谷歌翻译了……《道德哲学家的生平,及其精妙箴言录》。据第欧根尼及其他古代作家著述辑录。附插图,並经托斯卡纳语重新修订。出版於威尼斯,作者尼科洛-达里斯托蒂勒,1535年。”
“也就是说,这是一本十六世纪在义大利出版,而且还是跟古希腊哲学有关的书?那这不就是……文艺復兴的一部分吗?”
“买!买买买!”
类似的对话,在小如与韩易之间又重复上演了两三回,一直在服务柜檯后面帮他们打包书籍的老者终於忍不住开口问道:
“你们说要买的这些书……现在总售价已经超过一万美元了,你们確定今天就要买这么多吗?”
“確定。”小如看起来有些犹豫,但韩易却坚定地点点头。他搂住女友的肩膀,用只有他们三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出了下半句话,以免被书店里的其他客人听到以为他在装逼,“事实上,我和我的妻子虽然还年轻,但我们正在效仿那些伟大的收藏家夫妇,尝试著开始建立我们自己的收藏序列。”
“明白了。”
举止得体,穿著老钱,谈吐不凡,身边还伴著这样一位迷人的妻子,老者迅速在心里描绘出了一副亚洲財阀下一代继承者的画像。
“如果你们想要寻找的,是我们面前这种可以持续升值的收藏级图书,那么我建议你们可以看看我们六楼的藏品。”
“那里展出的所有印刷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