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大唐双龙传(华夏一家 完)(2/2)
两人便这样一前一后,在月华与险峰之间,宛如两位滴仙临凡,以一种超越凡俗的姿態,漫步於这常人视若畏途的绝险之地。
沉默地行了一段,穿过一片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的裸露岩脊。下方是云雾繚绕的深渊,望之令人目眩。
綰綰终於忍不住,加快半步,与易华伟几乎並肩,轻声开口,语气中带著她特有的、混合著娇憨与探究的意味,但那份恭敬却是发自內心:“盟主……”
“嗯?”
易华伟並未回头,目光依旧平视著前方蜿蜒入云的山路,鼻间发出一个温和的询问音节。
綰綰斟酌了一下词语,那双大眼睛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方才在密室之中,您对巴盟那几位首领所言……关於族群融合,关於『天下为公』……綰綰听得心潮澎湃呢。”
她先捧了一句,隨即话锋微转,带著一丝疑惑:“只是……綰綰心中仍有一丝不解,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说吧。”
易华伟语气平和,似乎早已料到她会有所疑问。
“盟主雄才大略,胸怀四海,欲包容万千,此乃綰綰之幸,亦是天下之幸。然而,自古便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说。汉人视巴、羌、瑶等为蛮夷,而这些蛮夷……恕綰綰直言,他们又何尝不是视汉人为侵占其土地的仇寇?千百年的血仇与隔阂,岂是区区制度、些许恩惠所能轻易化解?”
綰綰微微侧首,看著易华伟完美的侧脸轮廓,继续道:“盟主以强力、以利益、以理想將他们暂时聚合,可一旦主上……或是后世之君,威权稍减,或是朝廷势弱,这些如今看似温顺的『盟友』,难道就不会凭藉其地利与族眾,再生异心,裂土自立吗?毕竟,他们並非真心认同汉家文化,其心……终究是异的啊。”
这个问题,也是歷史上无数王朝都无法彻底解决的痼疾。綰綰出身阴葵派,见惯了人性之私与爭斗之酷,她相信力量,相信利益,但对於这种基於文化和血脉的深层隔阂,能否被真正消弭,她持著深深的怀疑態度。
易华伟闻言,脚步並未停顿,反而发出了一声轻笑声。笑声在空旷的山谷间迴荡,清越悠扬。
微微侧头,看了綰綰一眼。
“綰綰,你这个问题,问到了根子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看似有理,实则狭隘,更是……懒惰。”
“懒惰?”
綰綰眨了眨眼,对这个评价感到有些意外。
“不错,懒惰。”
易华伟肯定道,伸手指向四周在月光下呈现出墨蓝色剪影的连绵群山:“这巴山蜀水,险峻幽深,生活在此的巴人、羌人、瑶人……他们为何形成与中原汉人不同的习俗、语言乃至性情?是因为他们天生就『异』吗?”
不等綰綰回答,易华伟便自问自答道:“非也。是因为环境!巴人依山傍水,故善舟楫,性劲勇;羌人逐草游牧,垒石为屋,故崇力量,重集体;瑶人居於深山密林,故精於狩猎,信鬼崇巫。他们的『异』,是千百年来为了在这片特定土地上生存、繁衍,而逐渐形成的、最適合当地环境的生產方式与生活智慧!这与汉人在平原沃土之上,发展出精耕细作的农业,建立庞大的宗族与官僚体系,本质並无高下之分,只是『適应』的结果不同而已。”
顿了顿,易华伟继续前行,声音隨著山风飘入綰綰耳中:“再说『其心必异』。何为『异』?无非是利益诉求、文化认同的不同。巴人想要守住他们的山林和盐泉,羌人想要他们的牛羊肥壮、寨子平安,瑶人想要他们的歌谣传承、不受欺压……这与汉家农民想要几亩薄田、安居乐业,士子想要读书入仕、光耀门楣,有何本质区別?都是人最根本的生存与发展需求!”
“千百年的血仇,根源在於资源的爭夺,以及……居於主导地位的汉家王朝,往往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態,试图去『教化』、『征服』,甚至『驱逐』他们,而非平等地去『理解』、『尊重』和『共贏』!”
易华伟停下脚步,站在一处视野极为开阔的悬崖边,负手而立,俯瞰著脚下在月光云海中若隱若现的万千峰峦。夜风吹得他青衫猎猎作响,更显其身形挺拔,仿佛欲乘风归去。
“綰綰,你可知,在我眼中,这华夏大地,从来就不是只有『汉』之一族。”
“自黄帝炎帝部落联盟融合蚩尤部族始,这文明的熔炉便已点燃!夏商周三代,融东夷、纳西戎、合南蛮、收北狄,方有秦汉之气象!”
“巴蜀北有秦岭屏障,东有三峡锁钥,地势险要,物產丰饶,自古以来便是多种族群共生之地。汉人、巴人、羌人、彝人、苗人……他们在这盆地山川间,或毗邻而居,或交错杂处,虽有摩擦,但千百年来,总体上维持著一种动態的平衡,甚至形成了独特的共生文化。这本身,就是一个极佳的范例。”
綰綰顺著他的目光望去,月光下,远山如黛,近岭含烟,依稀可见零星灯火点缀在山坳之间,那是不同族群的村寨。她若有所悟:“盟主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
易华伟微微頷首:“巴蜀,將不仅仅是我们稳定后方的粮仓兵源,更將成为我们的『样板』。”
“待巴蜀局势稳定,我们在此地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尊重自治、发展经济、交流文化——若能取得显著成效,让这里的各族切实感受到融入华夏共同体带来的安定与富足,那么,巴蜀的经验,便可以成为一面旗帜,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我们要做的,是营造一种『吸引力』,一种『向心力』。让周边民族主动愿意接受华夏文明的薰陶,自愿加入到这个不断扩大的共同体中来。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缓慢,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持续的投入,但一旦形成趋势,其力量將远超百万雄兵!”
易华伟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著綰綰:“文化,从来都是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固步自封,排斥异己,才是文明衰落的开始!”
“我要做的,是创造一个平台,一个机制,让这华夏大地上的数十个民族——汉、巴、羌、瑶、苗、彝、壮……乃至更多——能够在一个共同的、平等的框架下,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展现自己的文化魅力,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我要让他们明白,他们的利益,与一个强大、统一、开放的华夏共同体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在这个共同体內部,他们不再是『异类』,而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巴蜀的茶叶、羌族的牲畜、瑶家的草药、汉地的丝绸瓷器……可以通过更顺畅的渠道流通;巴人的勇士可以加入军队,守护共同的山河;各族才俊可以通过科举或推荐,进入朝廷,参与治理这个国家!”
“当他们的子弟能够与汉家子弟一同读书,当他们生產的货物能够卖到全国各地,当他们发现遵守统一的律法、维护共同的秩序,远比各自为政、互相攻伐更能带来和平与富足之时……你所说的『其心』,还会『异』吗?”
“到那时,『非我族类』这句话,將失去其土壤。因为他们会发现,我们本就是命运与共的『华夏族』!內部的多样性,將成为我们文明蓬勃发展的源泉,而非分裂的隱患!”
易华伟看著听得有些痴了的綰綰,微微一笑,语气放缓:“当然,这需要时间,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也需要强大的权威来確保这个过程不被破坏,確保任何试图挑起族群对立的行为都被坚决打击。这便是我展现力量的原因所在。”
“恩威並施,缺一不可。恩,是给予他们尊严、利益和希望,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融入。威,是划定红线,震慑宵小,確保融合的过程不被阻挠。”
轻轻拍了拍綰綰的肩膀,易华伟温和道:“綰綰,你要记住,真正的强大,不是消灭所有不同於己者,而是能让眾多不同,和谐共存,並凝聚成一股更为磅礴的力量。这,才是天道盟之『天道』,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霸业之基。”
綰綰怔怔地听著,易华伟的话语一次次衝击著她固有的认知。看著易华伟在月光下仿佛散发著微光的脸庞,那双深邃眼眸中蕴含的智慧与胸怀,让她心旌摇曳。
她原本以为,权力就是掌控与支配,力量就是毁灭与征服。但易华伟却向她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为宏大、更为艰难,却也更为光辉的道路。
“盟主…,綰綰……好像有些明白了。”
声音微微颤抖,綰綰深深吸了一口清冷的山间空气,赤足在微凉的岩石上轻轻摩挲,仿佛要藉此感知这片易华伟意图包容下来的壮丽山河:
“是綰綰之前眼界狭隘了。盟主之志,非綰綰所能揣度万一。但綰綰愿追隨盟主,亲眼见证主上描绘的这片未来,哪怕……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易华伟温和一笑:“路,总是要一步步走的。走吧,夜更深了。”
綰綰紧紧跟上,望著易华伟的背影,心中一片火热。
山风依旧凛冽,山路依旧险峻,但在她眼中,前方那袭青衫所引领的道路,却仿佛通往一个无比光明、广阔的天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