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百十八章 三足鼎立(2/2)
不过尽管韩度心里不满,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来,反而直接就回答了朱标,毕竟这是自己今日前来找朱标的目的。
因此,文官在想要和皇帝扳手腕之前,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先将这股势力给除掉。
韩度又伸手拿过一个杯子,放在桌上两个杯子中间,顿时成三足鼎立之势。“原本属于文官的权力,被人先分走了一半。因此,文官就在和殿下针锋相对之前,就必须要先收回这部分权力。要不然,他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殿下叫板,更容易被对方坐收渔翁之利。”
朱标顿时领会到了,不禁暗暗点头。
朱标不再与韩度纠缠这个问道,转而问道:“可是你也说了武将手握重兵,若是谋反的话,那可是反手之间便能够弄得天翻地覆的,孤若是给了勋贵武将权力让他们娶制衡文官,那你就能够保证他们不会造反?”
朱标见了好奇的问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难道你还要想说些什么不成?”
朱标张了张嘴,想要反驳韩度,脑海里千言万语闪现,却找不到一句能够指出韩度不对的话,最终只余下一声叹息。
“当然!”
韩度继续解释道:“因为只要士卒见识过火器,自然就知道火器的威力无可匹敌。他们手里若是没有子弹,造反就只有死路一条。因为前来镇压他们的大军,肯定是装备着火器的。”
就算是一个普通男人,听到韩度这样的话,都会不高兴的。因为这话,有让人借助妻家势力的嫌疑。更何况,还是朱标??
“所以,我从来就不信什么文官治国。如果文官真的能够治国,那他们就应该将天下治理的越来越繁荣昌盛,而不是在盛世走向衰落的道路。”韩度撇撇嘴,满眼都是对文官的鄙视。
好在结果和韩度期望的一致,朱标的智慧让他能够站在韩度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角度不同,看到的利弊自然不同,这么一眼看下去,朱标便知道韩度说的是对的。
韩度微微叹了一声,说道:“若只是按照皇上制定的赋税,那百姓缴纳之后,还是可以过的很好的。但是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在开国之初,天下都能够在短短数十年里面恢复过来。可是为什么明明都已经处于盛世了,为什么还会衰落呢?”
既然朱标问了,那韩度也没有什么不敢说的,咬牙突出几个字来:“反客为主,文官获胜,将皇权架空,让帝王成为一个人形印章。”
韩度知道朱标愤怒,可是再愤怒也不得不面对事实。眼中喷火道:“这样的事情,以前的文官并不是没有干过。前宋的时候,不就是文官在和帝王的交锋当中大获全胜,将后来帝王的权力彻底架空了吗?帝王的旨意,一个文臣稍有认为不对,便可以直接驳回。这不是架空皇权,这是什么?若殿下不信,可以自己对比试试。现在朝中的大臣,有哪个敢驳回皇上的旨意?”
“哦?这是为何?”朱标有些疑惑。他对大明的军队并不陌生,自然知道武将为了提高战斗力,会让麾下的士卒完全听从他的命令。这也是武将容易造反的根源,因为他麾下的士卒只听从他一个人的。
半响过后,朱标才蓦然抬头,感叹道:“原来竟然这么简单,可是这么久了,竟然就没有人能够看的出来。”
朱标回头朝韩度看了一眼,见他满脸无所谓的表情,心中一动,尝试着问道:“你一想是足智多谋,对此有没有办法?”
嗯,相比起来,韩度反而要更加极端一点。
“碰~”朱标愤怒的一拳锤在桌子上。
韩度深吸一口气,嘶喊道:“那是因为只要天下一进入盛世,除了百姓缴纳的赋税之外,文官还会不断地巧立名目,收刮百姓的财富。起初的时候,因为百姓有着一定的积蓄,所以这种收刮并不明显,就连百姓也不会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可是等到百姓的财富被收刮干净,这个时候的文官不仅不会主动减轻百姓的负担,反而会变本加厉的继续巧立名目更加猛烈的收刮百姓。所以殿下翻看史书的时候,才会看到,一个偌大的王朝,在短短数十年之内边会逐渐分崩离析,天翻地覆。”
韩度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若是不是两人如此牢固亲密的关系。即便是韩度说了,朱标都未必能够听的进去。
韩度将桌子上的茶杯挪过来三个,说道:“天下最稳固的关系,就是三角关系。就如同魏蜀吴一样,三国彼此制衡谁也不能坐大。曹魏虽然一家独大,但是也在蜀吴的制衡之下了百多年,才结束了这种关系。”
朱标皱了皱眉头,并没有打断韩度的话。
韩度心里忍不住吐槽了朱标一句,用的着自己的时候就是“足智多谋”,用不着自己的时候就是“鬼点子多”,真的是好话坏话都被朱标一个人给说尽了。
“臣这才算什么?”韩度完全没有半点的羞愧之色,说道:“臣看过一些前宋的杂记,那些文官为了夺权,无耻起来那才是让人大开眼界。”
朱标闭口不言,脸色也逐渐变得难看。
朱标眼睛一亮,瞬间就明白了韩度的意思。忽然疑惑的问道:“这些话,你以前为什么不和孤说?”
韩度抬头看着朱标笑的意味深长的看向自己,便说道:“这不是很明显吗?现在朝堂之上,能够和文官抗衡的,就只有勋贵武将了。”
朱标闻言不语,等着韩度的后话。
朱标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笑着说道:“你还真是不客气啊,如此明目张胆的为勋贵说话?怎么,就因为你也是勋贵?”
“这盛极而衰不是常有的事情吗?”朱标神情疑惑了一下,理所当然的说道。
“从安史之乱,到陈桥兵变。前车之鉴太过深刻了,不得不防啊。”朱标真是拿韩度当自己人,连这么隐晦的事情都毫不犹豫的和韩度谈论。
韩度神色带着狰狞,说道:“明明百姓已经生活的很好了,为什么还会落魄下去?既然百姓自己种地缴纳赋税,都能够生活下去,为什么在他们有家有业之后,还会反而陷入到食不果腹的地步?”
“怎么样?”朱标脸色不好看,抬眼望着韩度。
朱标淡淡摇头,对于农事他很是熟悉。甚至不止一次的和父皇一起种过地,所以他深知若是百姓不用上缴赋税,那真的是轻易就可以自给自足。
朱标听着韩度说可以完全约束住勋贵武将,胸膛都不争气的猛烈起伏几下。若是真的能够做到如此,那对于他的后世子孙的好处,那可就太大了。甚至朱标都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就怕打扰到韩度,怕没有了下文。
韩度点点头,耐心解释道:“很简单,只要平日里不将子弹分发给士卒,等到有需要战斗的时候再将子弹发下去便是。这样一来,平日立士卒没有子弹,根本就丝毫威胁。即便是武将想要鼓动士卒,士卒也不会听的。”
“当然。”韩度撇撇嘴,无所谓的说道:“臣一向都是帮亲不帮理,殿下又不是不知道。”
韩度却解释道:“殿下对臣有救命之恩,而且殿下贤明,待人仁厚,臣自然愿意辅佐殿下。但是臣愿意辅佐殿下,却不意味着臣敢在殿下面前说这些话。因为,臣不知道在殿下心里,与那些文官孰轻孰重。”
“安禄山都起兵了,可是大唐的文官们却还在大办宴席醉生梦死。而且既然说文官可以治理天下,那我倒是想要问问他们是怎么治理天下的。为什么安禄山一起兵就可以如同一把火一样,飞快的蔓延到整个天下?”
捏着子弹放到朱标的眼前,韩度沉声说道:“左轮加上子弹,这才是大明的神兵利器。但是只要没有了这么小小的一颗子弹,那左轮完全就是一个废物。就算是扔出去,砸到人身上,都未必能够把人砸疼。”
这下连朱标都诧异了,连忙问道:“你真有办法??你有什么办法?快快说来。”
“可是,用子弹又该如何控制武将呢??”朱标皱了皱眉头,他只是心里有所猜测,但是并不确定,因此想要问问韩度。
“哈哈哈,有道理,你说的果然有道理.”朱标好似想到了,原本准备造反的武将,在一呼之后,竟然被自己麾下的士卒给绑了起来的画面,顿时高兴的连连大笑。
“还不仅如此,武将自然也能够猜到他说出造反的话之后,麾下的士卒会如何选择。因此,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他绝对不敢表露分毫。”韩度又补充了一句。
朱标闻言大喜,脸色全都是开怀的笑意,点点头说道:“你果然是足智多谋,不过若是大军里面没有子弹,必须要等到慢慢送过去的话。那一旦遭遇袭击,会不会来不及?”
韩度想了一下,诚恳的点头说道:“殿下的担忧不无道理,的确是有着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