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你和尚摸不得(1/2)
第579章 你和尚摸不得
今年是雁冰文学奖第三届评奖,距离奖项初创已经超过10年时间,按理说评委会已经有了前面两届的工作经验,到了这个阶段,评奖规则也日趋成熟完善,评奖结果应该更加权威才对。
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有利有弊的,雁冰文学奖也逃脱不了这个客观规律。
一个奖项最开始举办的时候大多是公平、公正的,但举办的时间长了,各方的干扰也会增多,其中最大的干扰就是来自人情。
在后世,雁冰文学奖每每到了评奖结果出炉的时候,总会吸引大量的关注和争论。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有各式各样的讨论很正常。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评奖结果确实是越来越缺少公信力和权威性。
你说这奖没评出过好作品,那是扯淡,每年三五部作品里,总有作品是凭借着真才实学得奖的。
可为什么评奖结果又不能服众呢?
因为有人在往里面掺沙子,为自己谋私利。
今年我是当权的领导,塞一部自己人的作品不过分吧?
我今年第三届评委了,推荐个自己(人)的作品不过分吧?
*老师是老前辈了,推荐个学生,这个面子不能驳,得入围啊!
这种事放在后世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了。
多少一开始做的轰轰烈烈、有口皆碑的评奖活动,就是这样硬生生给毁了的。
于华再次开心的笑了起来,还是林老师对我好啊!
《活着》发表至今三个月,在国内的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群体当中引发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
国文社历来的首印规模,比这次高的并不少,林为民的小说每次开印都是几十万册。
“那不一样,得退给印刷厂。”于华给了林为民一个眼神,“这回成本有点高,他们不让留,得给社里留着备查。伱这个不用,你这个是领导样书。”
印刷厂出来的样书是为了给出版社做最终确认的,另外图书出版之后,社里还得拿出几套来送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图书馆等机构备查。
“你们编辑部不是有编辑样书吗?”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半个月时间以来,关于林为民和雁冰文学奖的传言在国内文坛传得沸沸扬扬。
整套文集共36册,由李学刚和于华两人一人怀抱着一套,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样书正常应该是印多套的,这回出的是文集,又有精装版和平装版之分,印个五套少说也是二三百块钱的成本,队伍才刚开张,林为民想想都心疼。
于华闻言欢天喜地,“谢谢林老师。”
得到林为民的许可,他高高兴兴的准备离开办公室,却听林为民说道:“给查先生的那份样书准备好了没有?”
“准备好了,在编辑部放着呢,太沉了就没搬过来。”
金庸武侠小说自第一部《书剑恩仇录》诞生至今已经有三十六年时间,如今首次以作品集的形式在内地出版,是件值得庆贺的喜事,林为民找到金庸后,他欣然答应了前来燕京参加发布会。
这次规格上肯定达不到梁凤怡上次发新书的效果,人家毕竟有相关部门鼎力相助,但气势上绝对不能弱,林为民这几天开始让社里同事联系各大媒体。
“瞧瞧你这点出息!”林为民数落了他一句,又说道:“等审完拿走!”
他所谓的“真话”更符合某些人对于这件事的想象。
汪硕这几年红遍大江南北,华艺出版社出版他的文集首印也就十万套。
但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出的是文集,这玩意一套顶单行本几十册。
作品研讨会如期在国文社前楼三楼会议室举行,受邀前来的作家、评论家、学者们济济一堂。
这两套文集,其中一套是精装版,另一套则是平装版。
此次金庸作品集的首印分为了精装版和平装版两种,精装版首印套数1万册,平装版首印套数10万册。
于华是今天的主角,从进了会议室嘴就没合上过,到处跟人打招呼。
就在大家意外和疑惑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又传出了消息。
林为民无语,赶情这小子在这等着自己呢。
林为民给两人泡了一杯茶,于华小声嘟囔:“越来越抠了。”
林为民点头道:“那不用搬了。那套给你了,这套我审核完之后给他。”
确定无误后,签字付印。
金庸作品集总字数超过800万字,分为了《书剑恩仇录》上下册、《碧血剑》上下册、《射雕英雄传》全四册、《神雕侠侣》全四册、《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上下、《倚天屠龙记》全四册、《连城诀》、《天龙八部》全五册、《侠客行》上下册、《笑傲江湖》全四册、《鹿鼎记》全五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