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墙倒众人推哦!(2/2)
为了平息谣言,宣政司的印刷机都要印冒烟了,还是不能阻止流言的传播。
“陛下,徐元春认罪,臣以为可以将消息传给袁世振,让他开始将人都给送走了”
刚拿到了李征仪送来的供状,毕自严就迫不及待的亲自将之送到了南海子。
站在皇帝的龙书案前,毕自严脸色严肃的道。
徐元春一案,朝廷办的相当仓促,想要让这事降温,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处理,给办个加急。
“济州岛是前元的故土,被朝鲜人占据两百余年,朕好不容易将之给收了回来,一定不能再给弄丢了。”
手指在桌面上敲着,朱由校出声强调道。
“臣明白。”
看着皇帝,毕自严有些紧张的道。
“在南直隶将以徐家为首的人送到济州岛的时候,臣也会令人从京城将所需的工具都准备妥当,由天津出发的船队送往济州岛。”
虽然皇帝在让杨嗣昌等人玩里挑外撅,但毕自严等人还是担心,皇帝会不会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
“内阁早些准备吧,给戚金授爵的事情,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拿起桌上的天子宝印给毕自严的奏章上用了印,朱由校看着对方道。
“另外,明年朝廷在各处的规划,各项开支也要早些做出预算,不能大意了。”
“臣遵旨。”
抬头看了眼皇帝,毕自严心中愁苦的应了一声。
大明现在各类事物繁杂,又有新政从中搅和,万历年间该办没办的事情几乎都堆到了一起。
再加上眼前的皇帝时不时就有新得想法,给朝廷“添乱”,可很是让他头疼。
“这样,袁世振如今不在京城,内阁的事情都压在你和周应秋的肩上,每一个阁臣再多配五个幕僚,官秩定从六品,由你们自己挑选。”
看了眼毕自严仿佛又老了几分的面庞,朱由校叹了口气。
“在功名上,可以放宽松一些,从举人,甚至于秀才中选择。”
“但是要记住,只能干四年,四年之后外放为官。”
“朕好不容易才将翰林院的那些个书虫都给清理了,可不希望再有一个非翰林不入阁的惯例出来。”
“是。”
闻言,毕自严目光一闪,弯腰到。
“臣谢陛下体恤之恩。”
看着毕自严离去的背影,朱由校从椅子上站起,来到舆图前打量了起来。
对外扩张已经开始,就是不知道济州岛那边,杨嗣昌到底做的如何了。
如果让杨嗣昌知道皇帝在关心自己,恐怕他会感动的哇的一声哭出来。
难,太难了。
很多人对于朝鲜、倭国这些国家到底是有多穷,心里没一个确切的概念。
后世的电影中,总会有一个奇怪的场面,那就是小鬼子的士兵进村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挨家挨户的去捉鸡撵猪,这个形象,是比较符合史实的。
因为很多的鬼子的士兵,是在侵略时,才吃到了人生的第一口肉。
由此可知,即便是完成了工业革命,倭国也是穷到了骨子里。
而与倭国一海相隔绝的朝鲜,其穷苦程度与倭国不相上下,属于是一个要物资没物资,要工具没工具的境地。
这可就苦可杨嗣昌和一众跟着过来捞钱的勋贵们,船只运量有限,不可能说是为了他们的享乐特意运东西过来。
如果只是日子无趣了些,杨嗣昌到还能忍受。
但现在,杨嗣昌觉得自己面临着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
朝鲜内部已经打了起来。
推翻了前国王李浑的李倧,已经和因为封赏不公而选择造反的李适在汉城火并一场。
依靠着个人的勇武,李适扶持李浑之弟,仁城君李珙,拉拢汉城军兵,将李倧从汉城给打了出去。
而李倧的支持者又主要是由西人党组成,名如其人,这些人的大本营在朝鲜国境的西侧。
为了自己的脑袋不被人卸下来,李适直接在汉城搞起了大清洗,用“不忠上国”的名义,大肆清理朝堂,同时拉拢朝鲜北方边境上的军队,以图站稳脚跟。
而另外一边,被人赶出了汉城的李倧,也在金瑬等人的支持下,逃过汉江,在忠清道落了脚,而后就从朝鲜各地调兵遣将,以图夺回汉城。
这种情况下,正在济州岛上开荒的大明使臣杨嗣昌的态度,就显的至关重要。
大明想要什么,大明到底会不会直接出兵干预,在私下,三方人马已经进行了多轮接触。
而在接触的过程中,虽然已经答应了给双方提供兵器甲胄之物,但因为运力不足,这些都还在打算之中。
不过,这朝鲜双方的势力为了不让大明直接干预,却也是足够下血本。
大明答应的物资还没到位呢,双方就迫不及待的要提供“战俘”。
军事行动是个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活。
为了供养自己这方的小朝廷,朝鲜双方不约而同的开始了各种苛捐杂税和强拉壮丁。
也别管这些人到底有没有战斗力,先将门面撑起来再说。
然而,对于这双方所提供的“战俘”,杨嗣昌只想骂娘。
这哪里是战俘,这根本就是派军队下乡,随便绑了些人就来和大明换取物资,全都是些老弱病残幼妇。
如果真的是战俘倒还好,杨嗣昌将这些人往死里用是一点儿的心理负担都没有。
但这些个老弱病残,唯独没有壮丁的百姓,杨嗣昌就有些不好处理了。
因为这牵扯到一个大明将来到底能不能在朝鲜站稳脚跟的问题。
在皇帝的计划中,真的到了大明军队下场征服朝鲜时,是需要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来进行的。
但是现在这双方将普通的百姓贩卖给大明,这要是都给丢到矿场之类的地方给弄个十死无生,那大明可就丢了名声的优势。
那些失去了家人的普通朝鲜百姓会如何看待买走了他们家人的明军?
将来等到大明军队下场时,那些被拉了壮丁的朝鲜士兵,和大明军队就先天结成了死仇。
当这些人将大明军队当做入侵者看待时,双方必然爆发冲突,然后就会沾染上对方的鲜血,埋下仇恨的种子。
当一件事情以血为开始时,那么就必然以血为结束。
到时候,大明要杀掉多少的朝鲜人,才能保证在朝鲜的统治。
当地人都给杀光了,大明就能真的安稳的占据这块地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