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新佛法的问题(1/2)
第1097章 新佛法的问题
玄奘抬眼看着面前的金池禅师,目光当中有些疑惑。
他已经知晓这其中的问题所在了。
——他来见金池禅师,是想要见证金池禅师的佛法,是想要以此触类旁通。
可问题是,金池禅师此时所提及的,根本就不是佛法。
而是以佛法教化的‘用法’,是‘方法’。
那是手段,而非佛法这样的根本。
“禅师,这不是佛法。”玄奘看着金池禅师,满脸都是肃然。
“这只是方法。”
“若这不是佛法,那什么才是佛法?”金池禅师反问。
佛法,哪有这么多的限制?
佛法的存在,是为了渡化众生,是为了教化众生——这方法,是渡化众生的方法,是教化众生的方法,那又如何不是佛法呢?
听着金池禅师的言语,玄奘也不由得默然。
良久过后,他才是摇了摇头。
相比于其他的而言,金池禅师对于‘佛法’的认知,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认知,同样的,他也基于自己的佛法,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天地的逻辑。
虽然他的佛法和玄奘的佛法不同。
但玄奘也不得不说,金池禅师的佛法,的的确确,是一种佛法。
但那不是正确的佛法。
那太功利了!
也太极端了!
——仿佛,他所求的一切,都是为了渡人,都是为了宏法而存在。
若是不能渡人,若是不能宏法,那一切的东西,都没有意义。
尤其是,金池禅师从未想过传承的问题。
就算这佛法,在金池禅师这里,还是真正的佛法,是慈悲的佛法,和传承下去过后呢?
其会变样吗?
会被曲解吗?
肯定会的!
“法不辩不明……这话错了!”
忽的,玄奘对于佛法,对于道法,都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
世人提及道,世人提及法,总是爱说一句,不辩不明,就似乎那道,那法,是多么玄妙的东西,是多么让人难以理解的东西一般。
可实际上,道和法,哪里需要如此呢?
道和法,其间的对错,其间的好坏,其间的明晰和模糊,不是该一眼看过去,就能看得真真切切的吗?
那哪里需要去辩呢?
如果说,有法要辩了才能明,有道要辩了才能知,那这法,这道,必定是有问题的。
原因也很简单。
同样的道,同样的法。
今日你辩赢了,便以此为准。
那明日你辩输了呢?
那道和法的解释,是不是又要变一个了?
这样一来,受此道此法教化的百姓,那些生灵,他们又该如何呢?
这种涉及到了‘对与错’,‘该与不该’,‘能与不能’,‘可与不可’的东西,又怎么能轻轻松松的,因为不同的认知,而变来变去呢?
玄奘垂下目光。
刹那之间,他想起了一个人。
高天之上的承天秉义大龙神。
齐天大圣是一位很‘嚣闹’的妖神。
他总是有着很好的心情,对天地之间的各种事,各种变化,各种生灵,都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
同样的,他也很喜欢和他人交流。
西行的道路一路而来,齐天大圣几乎就没有安静的时候。
在那一次又一次的交谈之间,天地之间很多的隐秘,都被玄奘所知晓。
而在齐天大圣的‘讲述’之间,玄奘也‘认识’了天地之间无数的强者。
而在天地之间那诸多的强者当中,总有一些人,便是在强者当中,都能称之为传奇。
比如说,那位承天秉义大龙神。
——齐天大圣其实并不怎么乐意提及这位大龙神。
但在天地之间,这位大龙神所触及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
无论是齐天大圣聊什么,最终,都不免拐到那位承天秉义大龙神的身上。
是以,如今的玄奘,他虽然还不曾见过承天秉义大龙神,但对于这位威严的天神,却有相当的了解。
这位天神身上,最大的标签,便是天规!
在玄奘的理解当中,天规的存在,一开始,并非是‘规则’,而是‘工具’。
彼时,天庭虽然以天规治天地,以天规治仙神。
可那个时候,天规的存在,却是‘隐秘’的。
天地之间的生灵,他们知晓天规的存在,却并不清楚,天规的明细。
更不清楚,天规的尺度。
彼时,天规的存在,更加的近似于一种天庭当中,维系大天尊和天庭威严的东西。
直到这位承天秉义大龙神触及天规的权柄,而后以此铸造了那斩仙台。
紧接着,这位大龙神,便将那天规当中,有关于‘死律’的那一部分内容,直接铭刻到了斩仙台上。
又将天规的完整内容,铭刻到了天门前的碑上。
于是,往来的仙神们,便都能知晓那天规的内容,知晓天规的分寸。
在那过后,天规的存在,天规的存在,才真正的成为了一种治理天地的规度。
天地之间,无数的仙神,都循此而动。
甚至,那天碑之下,以及司法天神殿之前,还有那掌刑殿之前,都还有专门的司法一系的神祇们在此间安坐。
若是有人对天规不解,便可直接询问这些神祇。
当然,因为那掌刑殿的特殊性,那绝大多数的仙神,都不会去那里而已。
“佛法,也该如天规那般,清晰直接。”玄奘暗自想着。
“不,不仅如此——不但需要清晰直接,更需要简单明了。”
“是要人一看,就知晓那佛法的真意。”
“知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从金池禅师身上所得的警醒,玄奘便直接将佛法的存在,和天规对标。
然后,在天规的层次上,再往下一压。
毕竟,天规针对的,乃是那无数的仙神——且不说聪明不聪明,但那些仙神,至少都是识字的,都能理解那天规当中的内容。
但人间的那些凡人,不识字的,却不知道有多少。
若他的佛法,真的对标天规,延伸出无数的繁文缛节,那些寻常的凡人,又哪里能理解这些佛法呢?
如此,佛法岂不是还是被那些人扭曲来,扭曲去?
总是如此,能澄澈清明,可一两代过后,不也又是一片浑浊?
想着这些,玄奘再去审视自己所梳理出来的佛法,便立刻是发现了其间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