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章 终章(2/2)
洗牌速度越来越快,尉来如今的体量其实非常的危险,但是想要停下来根本不可能了,檀锦程要做的就是对现有產业进行各种优化瘦身,非核心业务儘可能的调整出去。
“好日子没过几年,就要开始贴身肉搏了,现在做点生意是真难啊。”
说起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红利期並不长,真正赚到钱的企业没多少家,反倒是那些倒闭的混个饱之后跑路了,新势力当中倒闭的,哪一家不是各种疯狂的捞钱,把烂摊子甩出去给当地zf以及投资人。
真要说赚钱,反倒是电池行业是非常的赚钱,在最巔峰的2022年,某些电池企业利润率能够做到夸张的55%以上,远比整车製造商活得要滋润。
“可不是嘛,好日子没过多少年,咱们就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
国內市场卷到没边,车子卖不上价,那就只能大力开闢海外市场,毕竟海外市场的利润率还是可以的,以星愿为例,在国內只能做到11%左右的毛利率,而在欧洲地区的毛利率高达20%。
整个2024年,全球汽车累计总销量为9060万辆,同比下降约0.5%,是特殊时期结束之后的首度下滑,国內总计卖出去约3144万辆,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乘用车方面,2024年总销量大致在2756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全年平均渗透率超过40%,远超2025年20%的產业规划目標。
成绩很好,但表现在企业上的压力並非如此,尉来是表现最好的几家企业之一,但同时也是压力最大的几家之一。
整个2024年度,尉来新能源汽车合计卖出去427万辆,燃油车出人意料的出去76万辆,是自悦驰系列销量下滑以来的第一次增长。
503万辆的全球总销量,堪堪完成调整之后的销量预期,同时也让尉来登顶全球第五大车企,排在丰田,大眾,现代起亚以及斯特兰蒂斯之后。
话说回来,今年车企的销量非常平均,全球销量过千万的仅有丰田一家,不过丰田相比起2023年,销量少了107万辆,排名第二的大眾也少了20万辆。
这些被分摊的销量,基本上是被国內企业拿下来,今年除了尉来登顶全球第五之外,还有吉利拿下了全球第十,前十榜单当中第一次出现了两家国內车企。
至於byd,由於尉来的压制以及吉利的追击,在没有燃油车业务的基础上,销量被压制在300万辆以內,与长安,奇瑞两家车企竞爭第三的位置。
尉来,吉利,byd,长安,奇瑞五家自主品牌,销量均超过250万辆,而燃油车时代的民营企业王者长城,销量则下滑至100万辆至120万辆区间,整体销量甚至不如五菱。
“燃油车业务还是要发展一下的,对海外出口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从今年的市场格局来看,燃油车的受眾还是很多的,梭哈电车,一条腿走路的byd明显吃亏不少,反观吉利,他们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虽然与byd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因为燃油车的销量,反倒是跃居byd之上。
受奇瑞的启发,去年下半年,悦驰汽车与尉来汽车都尝试著向非洲地区出口一些低端车型,还別说,燃油车明显更受欢迎;当然,主要是那边的基建太差了。
尉来能够登顶全球前五,也是因为有燃油车的补充,新能源汽车这么玩,或许某一天重新拾起燃油车业务也不无可能,实在是这个行业被玩得太夸张了。
拿长城来说,本来就不太看得上新能源的长城,在小米su7上市之际搞起了流量文化,似乎是要主推新能源,但到了年底老魏的看法似乎又改变了。
长城有一点也是让国內其他车企羡慕不已的,那就是他们的利润率一直是国內车企之內最高的,成熟的產业链,零部件自產自销,燃油车的利润是被他吃得足足的。
虽然只能卖出去100多万辆,但小日子过得很是不错,老魏时常带著一帮越野车主玩玩越野,搞搞流量,在网际网路上的知名度也提升不少。
或许老魏是对的,不爭第一,保持在中游水平,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才是最重要的。
尉来目前要做的就是维持目前的状態,度过行业內卷期,保存实力,不去刻意追求销量的上升,哪怕是行业头名丟了也没关係,等到合適的时机再蓄力一击。
在公布2024年度总销量之时,尉来也同时公布了2025年销量预期,依旧出乎外界预测,尉来仅仅开出了450万辆至500万辆的全年销量预期。
而在资本市场,檀锦程也是动作频频,受益於a股的回暖,巨量引擎以及檀锦程本人频频减持持有的股票,当年拿下的英柯医疗,如今檀锦程的持股已经下降至15%了。
而在港股以及美股,巨量引擎也是频频出手,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小米,小朋,闻界等等股票均开始拋售,小米更是给出了一份高达10亿股的拋售计划,让雷布斯很是鬱闷。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尉来在海外资產的处理上,也加快了速度,股价多少对於现在的巨量引擎来说,其实並不重要,加速回笼资金,做好过冬的准备,才是当下的战略。
国內卷价格,卷技术,海外赚利润,收缩投资,回笼资金,將是今后五年尉来的战略。
话说回来,尉来2024年度海外的业务发展得很是不错,全球范围內62.87万辆的销量,跃居国內出口第三,占据著尉来整体销量的12.5%。
就利润率而言,海外市场確实是可以,只要做好服务,国內看不上的车子在海外都能够卖得很好,就连知豆这种在部分市场都颇受欢迎。
国內车企目前都在猛干出口,也算是体验到了当年跨国车企的乐趣,不过想要加大销量,在海外建厂,实现本土化,成是必备之举,目前尉来已经有在巴西建厂的计划了。
有些投资是避免不了的,整个2024年度,哪怕是一再收缩,尉来也有不少投资,除了必要的研发投入加大之外,像是甬城,庐州等地的工厂,三期,四期项目也在如期投入。
另外,尉来还建了几条赛道,自打小米进圈之后,从前公眾不在意的赛道也被搞得卷了起来,跑了多少圈速成了车企攀比点之一,真是够够的。
冬季的漠河冬测,尉来都做了很多年了,其他车企也是如此,但没几家去刻意宣传,而小米则不然,雷布斯带著一眾高管去漠河搞了次直播,把这项目给炒热了。
一些明明是私下里正常进行的项目,在行业里也算是常规操作,被他们这一搞,其他企业就必须被迫增加公关费用,同样跟著去宣传一把。
实际上在檀锦程看来,这些边边角角的营销没有太大的意义,把造车透明化,看似是对用户的尊重,但其实並没有什么卵用,反倒是增加了行业成本。
用户需要的是安全,舒適又具有性价比的交通工具,而不是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同处一个行业,檀锦程也算是见识到了雷布斯的营销实力了。
都说他的营销能力很强,但比起雷布斯来说,確实是不够看的,不过檀锦程並不羡慕这些,从年底开始,su7的负面新闻就越来越多了。
这些负面新闻当中,多数是车辆的质量以及售后问题,一月份小米召回了3.1万辆汽车,原因是智能泊车的缺陷问题,全年卖出去13.5万辆的小米汽车,在新车开始就召回了3.1万辆,在流量的加持下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
除了车辆质量问题,涉及到小米汽车最大问题就是用户的投诉了,按照一月份一名汽车博主的说法,其在2024年5月20日锁单的小米su7,后取消並重新锁单。
当时客服告知其可申请360天延期,然而在一月份,又被告知必须在一周之內支付尾款,否则订单作废,最终其订单被取消且定金不退,引发了关於交付流程的爭议。
说实话,从消费者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檀锦程是有些不理解的,5月20日锁单,到一月份还没有交付,半年的交付周期都要去等,市面上又不是没有同款车型可替代。
时至今日,檀锦程愈发觉得流量这把双刃剑的厉害了,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就必须承受流量带来的伤害,当负面舆情积累到一定地步,出事也就是早晚的。
这也是檀锦程计划大笔减持其股票的原因之一,大手笔减持,从前十大股东当中消失,除了回笼资金之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做到切割。
mini ev的冰激凌事件,檀锦程还是记忆犹新的,很长一段时间与小米互动频发的尉来,不想再次被影响到。
“以后大家都老老实实的,好好造车,好好卖车,不要主动介入到流量居高不下,话题性很高的人物之爭,我们用產品力跟性价比来说话。”
春节刚过,回归工作的檀锦程,在第一次內部会议上,就下达了这样的指令,尉来从投资,营销等等方面全面转入到“低调”状態。
今后几年,在固態电池正式量產之前,尉来都將执行这一策略;当然,这也不意味著尉来是好惹的,同其他企业一样,尉来的法务部门也是很强的。
实际上小米汽车与尉来不存在太大的竞爭关係,订单很多,但產能有限,按照地行业內的推测,小米產能问题在2025年度都不一定能够解决。
su7 ultra以低於预售价28.5万元的价格推出,又一次点燃了小米的热度,两个小时完成全年销量预期,三天累计订单3.5万辆,拿什么交付?
大定小定的玩法,是越来越疯狂了,冷眼旁观的其他车企,似乎都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因此在2025年倒也没有太多针对小米的竞品推出。
比起小米,菊的威胁要更大一些,不过大嘴在s800发布会上翻车之后,低调了很多,几大系列虽然多有营销,但確確实实是安静不少。
反观雷布斯这边,檀锦程始终认为会出事儿,也没让他等多久,3月29日晚间,一则车祸信息出现在某音,之后以极短的时间迅速传播。
“终究还是来了啊,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撑住。”
檀锦程看到这则消息之时,已经是30號了,传播范围广到已经压不住的地步了,显然这背后有多重推手。
“走吧,我们不用理会,也不要落井下石,隨他去吧。”
口碑的分化,可能就是因为某一个点,某一次事件,今天是尉来的股东大会,他是没有兴趣参与这些的,2024年度的尉来財报表现依旧很是强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