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叫苦不迭的考生(1/2)
第564章 叫苦不迭的考生
听到每个方面军都要裁掉一半的人数,原本的四个军、八个师,也要缩编为一个军三个师,其他人还只是觉得编制缩减太多,军官不好安排,而身为武相的冯国用则想的更多,除了军官安置外,他想到的还有作战灵活性的问题。
于是冯国用当即问道。
“陛下,方面军一下裁掉这么多,军官如何安置,还有,为何师与团中间没有增加一个旅级,如果师团之间能多出一个旅级,就能安置更多军官,而且在兵力的使用上也会更加灵活,现在这种每师六团的大编制,会不会导致出现兵力调动不方便的问题?”
鲁锦当即道,“军官的安置方法之前就说了,被裁掉的军官可以选择去地方的内卫军,也可以去警务部做地方警务官,另外新编制下,还要在各级增加参谋人员,原来的将官也可以去当参谋。
“至于为何没有旅级这个问题,让夏煜回答。”
夏煜被点到名字,立刻向众人解释道,“没有增加旅级,主要是师和团这个中间级不太好分。
“在每师下辖六团的情况下,如果分为两个旅,那就是每旅辖三个团,也就是六千人,再加上一些旅级直属部队,就有七八千人,军改后增强火力的部队,战力会比原来强得多,一个三团制的旅足以承担战役级任务。
“然后每个师下辖两个旅,遇到什么问题两个旅长就能各自解决了,师部还指挥个什么?采用这种三团制的旅级单位,师部就显得很多余,纯粹变成了更高一级军部的传声筒,转达一下军长的命令,然后就没事做了。
“而如果每个师分为三个旅,每旅下辖两个团,则与上述同理,两个团的兵力只有四千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遇到小任务,两个团的兵力都用不完,遇到战役级的大任务,两个团又不够用,到头来还是得更高一级的师部才能组织协调更多的兵力,那这个两团的旅就同样显得多余。
“真想在师团之间增加一个旅级,且要各级都发挥出实际作用,倒也不是不行,但除非搞那种九团制的大编制师,三个团一个旅,三个旅一个师,但这样一个师的人数可能就有两万五以上,近三万人了,裁军还怎么裁?
“我们这次是裁军加军改,总不能越改兵越多吧?”
此言一出,在场有不少人都点了点头,夏煜说的这个情况确实有道理。
而冯国用则是又问,“可你这个编制,一万五千多人一个师,拥有152门各型火炮,战力能顶过去一个军,甚至一个集团军,可编制也太大了,这种大编制用来打大仗确实好用,可若是不打大仗呢?
“如今国内几乎已经完全平定,今后即便有敌国骚扰,只要不是国战,遇到的也肯定是小情况居多,这种时候处理小问题,总不能直接拉一个师上去吧?
“若是只出动一个团还好,团长可以自己指挥,可要是出动两三个团呢,那又该让谁来指挥?三个团长谁听谁的?在军队当中,指挥权责不明可是大忌,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在兵力的使用上,你这个六团师是不是就不够灵活了?”
众人闻言顿时再次点头,觉得冯国用说的也有道理,等今后所有的仗都打完了,天下承平的时代,肯定不会再轻易出动大军,遇到小情况直接出动小股军队,这才今后的常态,按照冯国用的说法,六团师确实有不够灵活的问题。
然而夏煜却是看了上首的皇帝一眼,见鲁锦没什么反应,于是又说道。
“此次军改,陛下要加强师级指挥部,这也是此次军改正规化改革的要点,改革后的师级指挥部,需要有一个正师长,一个师训导,一到两个副师长,一个师参谋长,参谋长之下还有作训参谋,兵器参谋,情报参谋,后勤参谋。
“也就是说,一个师指挥部就有五六个主官,好几个副官,真要到了冯相说的那种需要分兵,分出两三个团单独执行任务的时候,完全可以由师部下派一两个副师长,或者参谋长去临时指挥这支偏师,所以不存在兵力使用不够灵活的问题,更不会有指挥权责不明的问题。”
众人闻言顿时一愣,这次就连冯国用也轻轻点了点头,“这样的话,那确实够灵活的,同时还能加强师部对各团的领导,防止下面的团无法领会师部的命令。”
但是紧接着他又问道,“不过你这个正副师长和训导我懂,这个参谋长和一堆参谋又是干什么的,怎么会有这么多?”
这也是其他人很想知道的一个问题。
夏煜当即再次介绍道,“参谋就是以前参赞的意思,源自《中庸》的‘参赞化育’,后来被引申为‘参与,辅助,谋划’,以往历代军中也多有此职,只不过我朝将参谋职务细分了而已。
“师部参谋长下设四大参谋,其中作训参谋负责全师的日常训练,以及作战统筹,还有行军、扎营这些;
“兵器参谋要熟知我军各种兵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尤其是全师那152门各型火炮,在何种情况,如何使用这些火炮,才能达成战役目的,为全师制定火力打击方案,或协调更高级别的火力支援,比如军部下派支援的其他技术兵种,这就是兵器参谋要做的事;
“情报参谋顾名思义,收集、分析、研究、判读敌军情报,以供主官进行参考;
“后勤参谋负责全师后勤支援和仓储,以及运输等事务;
“而参谋长,又称首席参谋,总管以上这些日常和作战事物,下面四大参谋会的东西,参谋长都要会,用以辅佐军事主官更好的执行作战任务。”
众人闻言又是听的一愣,这么安排的确更显正规,而且职务安排的也十分合理,但是,冯国用紧接着又问了一句。
“这些事情都让参谋干了,那军事主官做什么?”
“主官负责决策啊,把军事主官从这些庶务里解放出来,就是为了让主官能更加专心的指挥作战。”夏煜再次解释道。
“而且指挥作战这东西,说白了,常在军中的人,对于如何作战都有自己的见解,一场战役还未开始,麾下的裨将、军师就会提出许多建议,而这个时候主官最难的不是没有办法,反而是建议太多,最后不知究竟该用谁的计策。
“因此最终下决定,才是主将的任务,一个决定便关系到全师上万人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一场战役的胜负。”
冯国用闻言就不再说话了,而其他人也有人点头,有人若有所思,都在思考如此改革的用意。
就在这时,鲁锦又补了一句,“刚才夏煜说到军改的重点是正规化,那么什么叫正规化,正规化就是标准化,工业化,这并非是指军队用何种武器,用何种战术,而是从根本上的建军思路做出改变。”
鲁锦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那这种正规化的军队,和以前朝代的军队有何区别呢?
“打个比方,以前的军队就像是家庭作坊,就好比前宋的岳家军、种家军、折家军,各家都有各家密不外传的练兵法子,也有自己惯用的作战战术,一支军队能不能打,全看各家将领如何带兵,如何练兵,惯用何种战术,那么这种传统军队,都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不等众人回答,鲁锦自己就接着说道。
“优点是这种军队的上限高,碰上韩信、霍去病、卫青、李靖那样的将领,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往往能打出不可思议的战绩。
“缺点是下限也低的令人发指,碰上李广、李广利、夏侯惇、范文虎这种人,那不就是纯粹给敌军送人头吗?
“另外这种家庭作坊式的传统军队,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将领在军中发挥的个人作用太大,一旦将领牺牲,或者被调职,同样还是那支军队,换一个新来的将领,就无法指挥,不会作战了,原来百战百胜的精锐之师,也可能变得战绩平庸,这支军队也就废了。
“同时若是将领犯浑,朝廷还不好处置他,因为这支军队离了他玩不转,将领便会挟军自重,以此跟朝廷讨价还价,甚至是阳奉阴违,听宣不听调,乃至公然造反投敌,这就是军事门阀,简称军阀!
“而军队正规化是什么?就像是大工厂生产的流水线产品,做出来的东西全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各支人马都使用同样的编制,同样的武器,同样的战术,同样的训练大纲,同样的作战条例,还有同一个军校教出来的参谋班子,帮着分担各种庶务。
“这样做的目的和好处是什么?一来,可以同时拉高军队的下限和上限,即使将领才能较为平庸,有这么多专业参谋辅佐,只要按照作战条例和指挥流程来打,也不会打出太差的战果。
“不仅如此,有了参谋班子帮忙分担庶务,碰上那种才能突出的将领,这种制度之下,更能发挥将领的全部才能,打出令人惊才绝艳的战绩。
“二来方便补充,野战军,内卫军,都按相同的方法训练,这样即便前线的某个师伤亡了三千人,立刻调集三千内卫军补上,拿起野战军的武器,不用再次训练就可以马上投入战斗。
“这样再配合轮战制度和兵员补充,就可以很好的保持该部的战斗力,让军队可以承受更高的损失,打以前不敢打的高烈度战争,不论是多长时间的苦战,鏖战,军队都更不容易崩溃,不像以前的老式军队,损失稍微大上一点,军队立刻就崩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