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知识是无价的”(2/2)
法塔赫仍然有点难以置信:“您说的这些,是对大明人而言的吧?我们波斯人……波斯和外国的普通百姓,也能去大明的学校学习吗?”“所以朝廷鼓励地方衙门、官营厂商、民间厂商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资助协议或者免息贷款。
法塔赫听着听着,眼睛就慢慢的瞪大了,总觉得这一切都非常的不可思议。
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改革,清代的摊丁入亩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都是这种转变的体现。
但是马卫国这边说所有人都可以去,藩国更是可以合法公开的安排学生去之后,法塔赫现在反而没有那么的积极了,法塔赫甚至稍微有点失望了。
就算是直接从百姓身上收到的税,也远高于法塔赫的粗暴估算。
同时总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普通人不会拥有什么有价值的资产,自然也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的时候。
“所有孩子必须上完小学,成绩优秀的可以继续免费上完中学甚至大学。
“那样学校的工作就更加轻松了。”
神洲之外的绝大部分地方,在古代时代的绝大部分时候,都始终处于人少地多的状态。
“圣上和大工匠们创造的技术和知识,按照以前的说法确实都是价值连城的绝门秘籍。
“也就是说,大王你可以自己出钱,选拔一批聪明的波斯儿童,送他们去大明的学校学习,学成之后回去为您效力。
但最让法塔赫惊愕的事情,实际上还不是这些:
“所以,大明的学校虽然收费,但收的不是知识本身的售价,而是在传授过程中所费的成本。
“不是……马先生您刚才说了什么?“大明普通工人的工钱,每个月都有十几金票到二十金票,这相当于二十甚至三十块银元?”
特别是学习如何大规模开采火油,如何用火油做出那些神奇的东西。
本来法塔赫真的已经在考虑,自己要想办法安排人去大明的学校,学习一下大明是怎么搞出的这些东西。
“中学毕业生的收入,至少在每月三十金票以上,大学生毕业有机会直接进衙门工作,到厂商工作有每月五十金票。
“我们现在生活和使用的东西,都是这些知识的造物。
“大王如果真的感兴趣的话,等到了大明之后,您可以到科学院的学校里面听听课。”
大明已经掌握了这种知识的人非常多,可能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就能直接雇佣到,那自己当然不用专门麻烦了。
“小学的学费是每年二十到三十金票。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比如说一本书,我们只要这本书的编撰、装订、印刷、运输费用,书的内容没有售价。
马卫国继续解释:“普通外国百姓不行,但大明的藩属国百姓,经所属藩国审核批准之后,就可以去大明学习了。
如果大明不允许,自己就应该钱去大明本土雇人,雇佣毕业的大明学生去波斯,帮自己搞这些产业。
也就是开始人多地少了,人头税自然开始逐步向土地税转移。
土地税针对乡村,拥有土地越多,交的越多。
“按照十分之一的比例交税,每年就有四十亿到五十亿?“关键是,我听马先生您的意思,好像大明朝廷和工厂以及商行,好像都特别缺乏工匠和管理人员?
“当然,如果学生想要到外地工作,可以将补贴名额让给排名靠后的学生。“藩国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这样做。
“所以朝廷才不得动用了各种手段,想方设法的去主动培养。
也确定自己此前了解的那些神奇的技术和知识,真的都是完全公开的了。
“他们可以自费入学,也可以由藩属国朝廷提供费用,或者是由合作的厂商提供费用。
“不过领过这种补贴的学生,毕业之后必须返回领取补贴的地方工作一段时间。
“这大明百姓也太富了吧!“大明有五六亿人,算能干活的工人也有两亿吧?“每个人每个月二十到三十银元,那每个月就能收到三十到四十亿银元的工钱?
“大明所有宗室子弟,由皇家财团出资,全部强制必须去上学,至少要上完中学。
“中学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每年学费在五十到一百金票之间,大学学费在一百到五百金票之间。
“这还只是本土的情况,算上大明边沿省份,海外省份,用人的地方太多了。
“他们毕业三到五年之内就能偿还所有的欠款了,所以其实也没有什么压力。
“每个工厂至少得有几个大师傅吧?这些人是哪儿来的啊?“这些地方都要人啊,大明对工匠和管理人员的要求,是数以十万计甚至数以百万计了。
“大明以及大明藩国的工厂和商行,如果需要有特定技术的工匠,有特定文化水平的管理人员。
法塔赫的小家子气和土鳖气息,在这段话里面完全暴露出来了。
神洲的人口在北宋中期和明代中期,增长到了需要开垦梯田耕作的程度。
但相比以往的历代王朝,以及此时的其他国家,都是非常优秀的。
“还有,所有屯田卫所系统内,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免费上学。
“也可以与特定的学校合作,自己出钱支持一部分学生去学习特定的知识。
马卫国听到这个问题就乐了:
“考试成绩不够,脑子不够聪明,想要到更高级的学校去学习,也是进不去的。
朱简烜对教育体系考核标准,就是收多少多少为最佳。
“我也不是很明白,不过大明的学校里面都有教。
“最近好像又有新的圣旨了,每个县统考排名前十的学生,学费和上学所需的书本材料费用,将由当地衙门提供全额补贴。
“如果是波斯的百姓,未来经过大王您的许可后,就可以去学习了。
“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就到对应的工厂和商行工作。
“那他们要交多少税金?
马卫国听到这一连串的话,甚至有点不知从何说起了。
相比朱简烜前世二十一世纪的义务教育,现在大明在教育上的投入当然是差了很远的。
更何况,大明的主要税收来源是经营税,是针对工厂和商行直接征收的税金。
大明的普通百姓?好像……确实可以,大明百姓每个月三十个银元,确实能买很多的好东西了。
法塔赫对于大明缺少人才的情况,也是同样的惊讶。
同时还有了几分不解的反问:
“大明民间的私人学校,无法满足现在的朝廷、工厂、商行的需求的话,那就没有人想办法改变吗?“就算是现在没有相应的人,而朝廷、工厂、商行确实有需要的话,百姓自己也会去学习的吧?“他们已经有每个月二十金票的工钱了,足够他们去另外主动学习更多的技术和知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