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忠诚的南京(1/2)
第395章 忠诚的南京
御驾在扬州盘桓的时间里,从盐政系统即将开始的动荡已经传到不远处的长江以南。
一个完全没有瞒的消息,便是有不少地方官和淮扬盐政官在面圣时都递了奏本,人均神情忐忑、如同待罪之身。
另一个私下里传得有模有样的消息,自然是皇帝先行微服到了扬州,还有那个名声更躁的观运楼。
于是御驾从扬州再启程后,南京部衙的官员们更加战战兢兢了。
尤其是南京户部的郎中主事和其他小官吏员们。
但没用,只能慌,堪称煎熬。
长江水师在扬州运河口加入了护航队列,御驾距离南京已经只有一天路程。
南京也有锦衣卫,现在南京这边的一道卤簿大驾也早就准备好了。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他们才是江南士绅富户与朝廷国策之间的桥梁。
到了乾清宫,这里和北京乾清宫自然不同。
“天色也不早了,先到乾清宫,过一会乾清宫家宴。”
成敬心里有了数:南京诸部衙,裁撤是一定的了。
回到乾清宫后,朱常洛已经换好了一身常服,见到成敬后就道:“此前削减南京紫禁城用度,如今又大张旗鼓地来,辛苦你忙里忙外了。”
成敬听得恍惚了一天,叹了一口气道:“老田和老陈都去了,就剩我这把老骨头了。”
南京不比其他地方,他们认为,南京百姓也只是在护驾亲军列队之外跪迎山呼万岁以示忠顺,并算不得劳民伤财。
现在这第一步,自然是先从江南最有动力维持现状、从朝廷分出了江南许多“自治”大权的南京部衙开始。
邹义在成敬面前很乖巧敬重的模样。
至于江南耆老、士绅大族之家,只在最外围。
“陛下气吞山河,臣叹服。”成敬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臣斗胆以为,南京部衙若是都改了,江南也就顺了。只是……若都如北京一样,却又未免换汤不换药。若是都裁撤了,又恐怕……”
待到临近黄昏时,才先有长江水师的战舰先过了定淮门,而后是清凉门。
“臣欢喜还来不及。”成敬好好看了两眼朱常洛,随后才大礼跪拜下来,声音有些哽咽,“臣在南京,每闻喜讯都要取酒庆贺一番。陛下圣明神武,如今气度更远胜当年。臣有生之年还能得见天颜,欢喜不已!”
已经是六月盛夏,迎驾的官民都等候在石城门外的莫愁湖畔。
所以他们最好是上船,别逼迫朝廷在江南举刀向内。
南京缺不了水运补给的各种物资,毕竟此时南京城百姓已过百万口。但莫愁湖西面南京外城墙最西面的江东门附近才是民船码头最繁华的地方,他们大可先绕行至水东门卸货。
一方面是以他们为先锋向外开拓,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把大明内部的部分利益空间腾出来,同时还会进一步分化江南的官绅富商群体。
紫禁城内今日热热闹闹。人手本身已经不太够,自然都是从各藩王院里抽调。
同样的话,现在是从朱常洛嘴里说出来,成敬却答道:“这都是陛下恩威普照,臣倒不曾遇到什么大麻烦。不说申王沈等阁老了,便是赵阁老,陛下厚待忠谨之臣,江南官绅还是知道的。臣也谨记陛下训诫,论迹不论心,只要不是真做出什么祸国害民之事,臣便只在这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江南只能说无功无过,几年下来臣倒是把身子越养越好,臣惭愧。”
何况南京诸部衙的命运始终是心头放不下的大石,皇帝亲临的压力庞大无比,让天气都显得更加沉闷。
这一次,是皇帝真的来了。不仅来了,还要去向更远的广州,返程时再来一次。
王微现在的身份是小宫女,她走在宫女队伍里,簇拥着两位后妃的轿辇往前走。
朱常洛看着成敬,笑着说道:“准备不少啊。”
简单听了听之后他就说道:“朕在扬州时,已经特许了六家徽州大盐商,将来允他们拓海团练……”
南京紫禁城里,皇帝初抵的第一夜是赐宴诸王及王妃,这十分正常。
南京很特别,御驾要在南京停留半月。
在等他们来赴宴之前,他抓紧时间面陈汇报。
成敬不敢受礼,只说了请娘娘们有所需要随时吩咐。
这种事自然不可能全部托付给大商家族,只把他们放出去就了事。
成敬又嘱咐了一番此前由他负责调派安排的人手,随后才往乾清宫那边去。
“快起来。”朱常洛走过去扶起他来,也仔细地打量着他,唏嘘叹道,“一晃就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年,幸亏有你在南京镇守。”
王微站在淑妃、荣妃身后做个小宫女,眼睛瞪得大大地看这雄壮森严的南京城。
如果不肯把目光放到长远的利益上,那他们都死守着目前的眼前利益,朱常洛无法兵不血刃地完成一轮利益再分配。
“成公公哪里话?我瞧您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南京的水土养人!”
成敬瞅了瞅他,随后道:“我哪有什么功劳?倒是你们,老田和老陈都走了之后,你们能把那么多老家伙们都镇住,不容易啊。”“那都是陛下恩威普照,我们倒不曾遇到什么大麻烦。忠谨的都有好福报,大伙心里记着呢。别的不说,那二位老祖宗那里,陛下就从不忘,年年都安排我们前去祭扫,家人后人也都有好安排。”
自永乐朝迁都后,大明再没有皇帝呆在南京过,哪怕只是短短时间。正德十四年南巡的正德皇帝,没有到南京,而且还在返京途中落水了;嘉靖十七年皇帝南巡,那也只是为了迁陵合葬,目的地同样不是南京。
“把身体养好就是大功!”朱常洛笑了起来,“江南的事千丝万缕,朕在北京大动干戈,南京能无过已是大功。现在诸王在这里住了多年,江南算是提心吊胆过了十年,朕这回来也是让他们都安心。忠谨的彻底安心,不忠谨的也要死心。朕盼你还能帮朕在南京看个十年,身体一定要养好!”
皇后娘娘没来,二妃自然不能居住于坤宁宫正殿,其余的宫院如今又都是王府家眷们住着。
长长的队伍从石城门缓缓移动,天色还只微暗,但南京城内已经灯火通明,更显得安定繁荣。
明天,皇帝上午亲自去孝陵。名为祭扫,但大家都知道,这是去巡检孝陵卫。
有了扬州传来的消息,从前天开始,秦淮河畔就早无往日里的热闹,许多地方都暂时歇业。
石城门外,顿时鼓乐大作,码头岸上的人齐刷刷地跪迎着。
船队的后面,吴养韬等六人如同小鸡仔齐聚一船。
而前面,朱常洛则站在大辂上面,看着南京城内的百姓们夹道欢迎。
石城门外就是莫愁湖,而莫愁湖所在的秦淮河,从它汇入长江的口一直到南面水西门处的那一个口,此刻都已经清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