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一京三都九边十八省(2/2)
大明此后只有一京,但马上就会有东南二都。东都建于松江府,其首官二人,俱为正二品。南都建于广州府所拆新安、香山等珠江口诸县,官秩相同。
这个巨大改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需要在这个过程里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南直隶疆域广阔,形势堪称龙蟠虎踞,襟带长江而北控黄淮,财赋、物产、文教都甲于天下。
“执政院及诸相尊重南京,所以此事,自然要朕来先问过你们。该给的出路要给,该给的权力会给。朕是肯放权的皇帝,任官佐政为民办公,但官却终究是官。朕只有一句话:在地方扎得太深想做土皇帝,朕和朝廷都不能容。”
控制了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进攻南京的门户安庆。
赵世卿等人低头称是。
“陛下既然是对我等一起说了大略,其实不怕消息出去。”赵世卿看着他们,“不过,陛下之坚决,诸位也知道了。”
“贪图安逸的就算了。这几天你再看看吧,有定见的,子嗣有些本事的,到时候就让世子随朕一同去广州。那南都如今虽然荒凉,但毕竟已经有了海贸行在那边打底。这八字要写完,他们也不能坐享其成,过去好好共谋才是。”
那是由于大明立国之时,南京确确实实就是国本。在大明疆域未稳的情况下,当然事事以中枢为先。
这句话是吩咐刘若愚的。
而后,便是离开这南京紫禁城。
葡萄牙人已经没了多年前的优势,目前,倒是荷兰、英国都在开始锐意进取。
可谁让万历爷没这份气魄呢?
刀虽然不必出鞘,却可以指向谁,甚至架在谁的脖子上。
现在问题来了,而且已经存在两百年。
维朝堂斗争的稳——有个养老去处,地位、权力都有一些。
白粮是贫民百姓的重担,却是官绅富户的财源。多收的耗米,以此为纽带与官府缔结的地方关系网络,掌握着北京最高层的日常主粮供应,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控制了淮东淮西这个“守江必守淮”的北部防线。
朱常洛即将启程去常州,临行前这一晚又召来成敬。
大明此刻堪用的海战人才沈有容仍旧带着北洋舰队在朝鲜那边“练兵”,专门向海洋方面积累实务和经验的枢密院参谋解经傅早已提前奉旨去了广东组织大明沿岸的西方据点清剿驱逐。
包括刚刚上了皇帝船的徽州大盐商们,徽州划归江西省,同样意味深长。
皇帝真的是来做仁君的!
而这一次,皇帝的意思是:淮安、徐州、凤阳、庐州、安庆五府单设一省曰江淮省,省治设于凤阳;扬州、滁州、和州、太平、池州、宁国、广德、镇江、常州、苏州、应天则为江宁省,省治为改称金陵的南京。
官绅虽也一样要颂德,却只能有苦说不出。
现在,还有葡萄牙人在澳门那边,之前都没顾得上。
“将来是不是还有西都、北都?”他的孙子很兴奋,“孙儿该往哪边走?”
江南可以不血流成河,纯看他们怎么选择。
维朝廷财政的稳——江南只要不捣乱,安心供着北京,那有些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了南京户部,赵世卿先让闲杂人等离开了官厅。奉上茶之后,就连南京户部右侍郎等人也无法坐过来。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在真正碰上之前,大明要有更往外的海防前线和实质上的势力范围。
赵世卿开了口,其他人自然都凝重地点了点头,默不作声地随他而去。
他看得通透,在南京足够逍遥自然。
现在,李成梁反倒有点羡慕刘綎。
总之:多了包括北直隶一样会改完之后四省两都的官位,南京官员们不愁安置。
控制了九江以下的长江两岸,所有可以渡江进攻南京的渡口都在南直隶手中。
那些明面上只是做粮长为朝廷分忧、并不牵涉生意的大家大族,要么就明明白白地有个商人身份来赚这份钱,要么就再不能插手其事,失去白粮这一个影响地方的支点。
要不然,同样可以像刘綎那样,成为黔国公之外第二个永镇一方的国公,更加逍遥自在,堪称无冕之王。
他也不必按照旧思维搞出个散装江苏,为了过于控制地方防止割据而牺牲发展。海船带来的运输成本降低是不可逆的,海洋时代,只要海军在朝廷手上,什么划江而治这种旧时代的天堑思维已经不合时宜了。
只能说自己生不逢时,已经太老了。
明天,皇帝就要启程去常州府无锡,他们会有几天时间来好好商议。过去的一些问题怎么洗一洗,拾掇拾掇;将来的南京诸部衙权力向北移交、改制推进,该怎么配合。
实质上朝廷早已通过设置诸多巡抚切割着南直隶的权力,加强朝廷对于江南的控制力。
南京诸部衙手上的权力确实香,但东都、南都也非同小可:市舶司、港口、海师舰队……许多要害都会设于两都。皇帝更明确说的是:不经两都首官,不登相位。
南京改称金陵,仅为寻常省治;南京紫禁城虽然依旧保留,拆了可惜,继续住些藩王,但是上游将有改设于兴都汉阳的长江水师,下游有将设于东都的东洋舰队,还有个孝陵卫和前军都督府仍设于此,安庆又是在江淮省那边,其实动弹不得。
在南洋和外滇藩邦使臣面圣之前,大明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大明的目光看过去了。
现在大明在北方初步有了一套框架,南洋的风浪得开始搅起来。
在这种更需要准备好应对的时代大势面前,江南这些矛盾岂能不解决?“一京三都九边十八省。”是夜的李成梁府上,他不禁有些恍惚,“这才十年,大明已经要变成这模样了。”
奉天殿当中,朱常洛面前的人有:南京户部尚书赵世卿等六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等一整套过去朝廷衙门的首官。
而昨天面圣之后,今天这一次南京重臣们参加的燕朝上所说的内容过于震撼,他们都需要消化,需要交换意见。
御驾亲临江南,表面上都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暗地里全是惊涛骇浪。
他来,其实就代表了他说了算。
要么割肉,要么流血。
其实都是流血,区别无非是“哎呦”一声可以忍,还是“哇”的一声戛然而止、再投胎“嘤嘤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