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安顿和修行(1/2)
第365章 安顿和修行
石林虎等汉子此时目光也看向那狈村少女的脚下。
果然,没有影子!
不是活人!
身份被道破,那“少女”面上怨毒之色骤起,身形猛然扭曲,脖颈发出令人牙酸的“咔嚓”声,竟诡异地折断,头颅以一个骇人的角度歪斜着。
同时,一道深可见骨的狰狞裂口自右肩直划向左胸,皮肉翻卷,内里脏腑若隐若现,却无一丝鲜血渗出。
“嗬……”那女鬼喉中挤出非人厉啸,怨毒地剜了周承一眼,随即“啪”地一声脆响,整个形体如同泡影般炸裂开来,化作数缕污浊黑气,瞬间消散于无形。
顿时,无论是周承还是石村的一些赶山客都松了口气。
周承看到旁边几个十几岁的小伙子一个个脸上还有心有余悸的表情,开口道:“不用太害怕,这女鬼要是太厉害,也就用不着玩这种把戏了。”
“对对,这位周……周先生说得对!”
一个叫二狗的中年汉子连忙应和,粗声驱散众人,“都散开,该干啥干啥去!管住嘴,少嚼舌根子!”
“是,二狗叔!”
顿时,一群人散开忙活着。
四个年纪大一些的汉子则是凑了上来,为首的石林虎向着周承抱拳:“多谢周先生救命之恩了。”
周承连忙摆了摆手:“别别,该是我谢你们,要是你们出事了,我一个不识路的病人,怕是也下不了山。”
这古代的山道,和周承记忆中现代的山道可不一样。
这古代的山道,与周承记忆中的现代路径截然不同。
方才与几个小伙子攀谈,周承已大致确认了自身处境。
这蟒山,差不多和他前世所知那等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一般,说是人类绝域或许夸张,但单人独行,九死一生。
“周先生客气了!若不嫌弃俺们这穷山沟,便先在俺家落脚,养好身子骨再说。”另一个叫石飞蛟的汉子拍着胸膛,声如洪钟。
周承确无去处,便不再推辞,爽快应承下来。
不多时,石村众人已架锅熬煮出一锅热腾腾的汤羹。
说是汤,实则不过是将些周承不识的野菜山菌胡乱炖煮,佐以粗粝干硬的饼子,聊以果腹。
进食间,周承不动声色地旁敲侧击,与这些淳朴的山民闲话家常,倒也探知了不少讯息。
石村隶属桂平县治下,再往上便是定兴府。
此朝名为“大衍”,国祚已逾百年。至于前朝名号,这些汉子们便茫然不知了,或许村中耆老能晓一二。
石村与那女鬼提及的狈村,则皆是依傍蟒山的小村落,靠山吃山。村中壮劳力,除却农忙,皆有一身穿山越岭、猎取野物的本事。
“嘿嘿,周先生您瞧,这只火狐崽子就是俺猎的!”名叫石大壮的青年颇为自得,将背篓凑到周承跟前。
篓中除却山菌野果、两只雉鸡外,果然有一只毛色赤红、体型不大的火狐狸。
“好手段!”周承笑赞道。
石大壮却有些惋惜地咂咂嘴:“可惜箭法还欠点火候。若是俺有族长阿爷年轻时的本事,能一箭贯目而入,不损分毫皮子,那才真值钱哩!”
周承目光落在大壮背负的那张土弓上,弓身材质奇特,形制颇大,弓弦足有一米余长。
不知道为何,周承只觉得一股莫名的熟悉感油然而生,仿佛他天生便知如何挽弓引箭。
只不过现在也不是玩的时候,周承也就没张嘴说要试试。
吃过饭后,算是安稳了下来。
周承有一搭没一搭的和这些汉子们聊着。
气氛也算和谐,周承莫名的也有些心安,感受着腹部传来的暖洋洋的感觉,莫名的似乎有一些模糊的记忆在浮现。
“六库……仙贼?”
周承心念微动,口中无声念诵。随着这名字清晰,那纷乱的记忆碎片骤然凝聚,化作繁复玄奥的信息洪流涌入脑海。
与此同时,一些荒诞怪异、如同梦魇般的模糊记忆,却如指间流沙般悄然消逝。
一股寒意毫无征兆地窜上脊背!
周承猛地打了个寒噤。
“周先生,您没事吧?”
石林虎注意到猛然发抖的周承,连忙询问。
周承摇了摇头:“没事,只是想起来一些没啥用的东西。”
话虽如此,但周承接下来便沉默了许多,心里咀嚼着这回忆起种种画面。
自己都穿越了,都见到鬼了。
那有些金手指,不应该很正常么?
“炁,乃人身先天之精粹,性命之根本。”
“炁者,万物之祖,万法之根。形而上者,玄之又玄。”
“混沌寂寥,鸿蒙未判,唯先天一炁萌动,谓之‘太初’!”
“……”
“先天一炁化生太始、太素、太极……衍生万有,故天地万物,本源皆系于一炁。”
“修行之道,便在唤醒沉寂之先天一炁,引其勃发流转……”
诸般玄理,如涓涓细流,在心湖中缓缓流淌。
正当周承凝神参悟之际,庙外的浓雾竟也悄然散去。
“林虎叔!飞蛟叔!快看,雾散了!”一个约莫十四五岁的少年指着庙外喊道。
那先前浓得化不开的山岚,不知何时已消散大半,只余远处山腰尚有薄纱萦绕。
日头亦穿透云层,看光景已近午时。
“走!下山!”石林虎大手一挥,随即看向周承,“周先生,脚程可还使得?”
周承起身,感受着体内充沛了很多的精力:“应该问题不大。”
“好好好,那咱们就下山。”
……
下山的过程中,一切顺利,没有闹什么幺蛾子。
一行人赶在下午三点左右,终于走出了山林。
周承站在这里已经能远远望见一片村落,规模并不大,约莫有个百十户人家。
当然,这是按照现代人的眼光。
放在古代的话,百十户人家的村落属于并不算小了。
“周先生,那就是俺们石村。”
大壮站在周承的身侧,指了指远处的那村落。
周承想起来此前的狈村,询问道:“那狈村不是挨着你们村子的吗?”
“嗯,在这个山坡的另一头,差不多四五里地吧,他们村子进山走的另一条道,这里看不着。”
石大壮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山坡。
按照古代的粮食产量,平均一个人得耕种个五亩地才能混个饱饭。
这一个村子百十户人家,耕种着差不多千亩地,所以村子周围一大片,都是他们种下的地。
那个狈村的情况也类似,所谓挨着,也只是村子的地挨着。
“原来如此。”
周承恍然而后跟着一群人往石村的方向走过去。
路过那耕种的田地,周承看到了一些类似狗尾巴草一样的植物,不过结出来的种子粮食是黄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