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安顿和修行(2/2)
“这是……小米?”周承打量着这粮食,而后神色有些不确定的看向大壮。
大壮闻言一愣,而后挠头憨笑:“小米是啥?这是谷子哩!听族长阿爷说,南边那边管这叫粟米。”
“哦,对,是我说岔了,小米便是粟米。”
周承点头,不再多问,只好奇地打量着这全然陌生的田园风光。
前方带路的石林虎与石飞蛟却悄然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位周先生身上透着古怪,他们早已察觉。
这位周先生说是记忆全失,很多常识都不知道,但谈吐间时不时蹦出些闻所未闻的词句。
譬如这‘小米’,他们年轻时随老族长行过远路,深知南方唤作‘粟’,断无称‘米’之理。
那米乃是贵人老爷们的精贵吃食,岂能与这粗粝谷子混为一谈?
……
不多时,一行人便入了村子。
登时就有不少妇孺涌了上来,这入山还是比较危险的活计。
要不是最近快到了交税银的时候,一般村子里的青壮们也不会轻易入山。
“阿爸回来了!”
“大壮哥他们都没事!”
“……”
一时间,村头热闹非凡。
此番进山,赶山的众人或多或少皆有收获,可换些铜钱抵税,算是一桩喜事。
赶山的汉子们七嘴八舌,向家人讲述山中遭遇。
“雾鬼?!”一位被称作屿二爷爷的老者闻言,脸色骤变,“这可不是小事!近些日子,万不可再进山了!”
“屿二叔说得是!大伙儿都警醒些!”
“老天爷保佑!能全须全尾回来,真是万幸!”
“回了家都去给土地爷上柱香,磕个头!”
几位村老七嘴八舌地叮嘱起来。汉子们连忙解释,自然提到了周承的援手。登时,村民看向周承的目光更添几分感激与亲近。
一个彪悍的大婶子,说啥也要拉着周承去他们家吃饭。
吃饭的时候,周承才知道这大婶子是石大壮他娘。
至于大壮亲爹,早些年进山的时候看到山崖上有灵芝草,想要去摘。
结果么……自然是灵芝草摘到了,人也掉下去了。
这农家晚上的饭,算不上好吃。
但周承也不嫌弃,这年头能吃饱就算是不错了。
“还好有这个六库仙贼……也不知道动漫里的漫画能不能练成。”
“要是练成了,起码吃土也能活着。”
周承一边吃着干冰,就这没啥盐味的野菜,心里默默想着。
……
夜阑人静。
石大壮家西厢房内,一盏如豆油灯早已熄灭。
周承盘膝端坐于稻草铺就的简陋床榻上。
这西厢房本是堆放杂物之所,匆匆收拾出来,仅能容身。
不过周承并不挑剔,能得一隅安顿下来就行。
此刻,他心神归一,摒除杂念,尝试引动那玄之又玄的“先天一炁”。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心中默诵《清静经》,万般念头渐次沉寂。
不知过了多久,周承只觉身心空明,浑然忘我,仿佛天性挣脱束缚,自在遨游于太虚之中。周遭世界,宛如泡影幻境,皆归虚无。
山村的夜,远比周承想象的更为岑寂。
盛夏时节,一旦暮色四合,约莫戌时(晚七至九点),村中里就彻底安静了下来,各家都开始睡去。
此时,人间的小院中。
“又是那雾中邪祟作祟……好在这石家堡没有出世躲。”
一个沙哑苍老的声音,突兀地从地下幽幽传出。
紧接着,那地面如同水波般微微荡漾,一个身形佝偻、穿着陈旧员外袍的老者,竟缓缓从地下“浮”了上来。
他拍了拍并无尘土的袍摆,下半身赫然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半透明状态,双脚更是虚无缥缈,难以辨识。
“嗯…这家的香火,倒是搓得用心,烟气醇正……”
老者如无形之风,挨家挨户飘过,每到一户便在神龛牌位前略作停留,深深吸一口那凡人无法察觉的袅袅青烟,脸上便露出满足的惬意。
倏地,老者身形一滞,浑浊老眼猛地转向一个方向。
那户人家他方才巡视过,平平无奇,只是多了一位借宿的客人。
彼时那客人盘膝静坐,气息内敛,他只当是寻常江湖人练些粗浅内功,并未在意。
可此刻,异变陡生!
老者清晰地感知到,周遭天地间那丝丝缕缕、精纯无比的自然灵蕴。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那西厢房汇聚而去,其势虽缓,其意沛然!
“嘶——!”
老者倒抽一口凉气,脸上浮现出恍然大悟之色,“原来竟是位有道行的仙修高人,怪不得那雾鬼未曾伤人。”
这老者非是旁人,正是此方水土的土地公,尊号“庆德公”。
他生前乃此地一长寿老翁,寿逾九旬,前朝视为祥瑞,敕封为本地福德正神。
凡入仙修之辈,在庆德公眼中,都称得上是高人。
“糟了!方才巡视,未及拜见,已是失礼。若惹得高人不快……”
庆德公心中忐忑,略一踌躇,身影便飘至那西厢房门外,垂手肃立,只待屋内高人行功完毕,便叩门告罪。
恰在此时,异象再生!
丝丝缕缕微弱却精纯无比的银色光华,竟似被无形之力牵引,自九天之上垂落,如轻纱薄雾般,无声无息地没入土地公身前的厢房之内。
“吐……吐纳月华?!”
庆德公如遭雷击,整个人僵立当场,老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吞吐日月,那是古籍中的传说!
对于凡俗黎庶来讲,土地、城隍就已经算是神明。
各种仙修之辈,只要有些道行,在百姓眼中,那也是仙师、大师。
然而,即便是在庆德公这等神祇眼中、或者那些仙修高人眼中……
这等吞日吐月精华之辈,亦是传说中的陆地神仙,道妙真人。
“这、这、这……此事非同小可,必须速报城隍大人知晓!”
庆德公不敢有丝毫犹豫,一位传说中的真仙人物在此显迹,已远非他一介小小土地所能应对。
仙道中人,性情莫测,若有道德高人还好说话,若遇上性情乖戾之辈,那就麻烦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