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中药十八反也能用?」「能用经常(1/2)
第1342章 “中药十八反也能用?”“能用经常用!”(月票加更)
“那后续针对石癭的药,是不是能提前想想了?总不能一直拖著肿块的问题。”贺普仁对著方言问道。
方言点了点头说道:
“其实在急救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一个方子,兰州董静庵先生的『海藻甘草汤』,我认为略微做点修改,应该可以用来治疗这个病。”
“董静庵?谁啊?”一旁的老陶一脸懵逼看向方言,河北农村的他是真没听过兰州名医。
方言说道:
“已经去世五年了,陇原针灸神手,59年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的时候,获得了好些领导人的接见。”
一旁的贺普仁说道:
“我见过他,针灸术很厉害,不过这个海藻甘草汤……我没听过。”
他对著方言问道:
“治疗瘰癧的方子能用来治癌症?”
方言说道:
“这个是董静庵先生的经验方剂,专门用来治瘰癧,由海藻,甘草十克,全虫12只,蜈蚣一条组成。”
“治疗癌症当然不能直接用这个原方来,需要加一些东西进去,但是我认为治疗思路是没问题的。”
这会儿李可都还没把这个完整版搞出来,方言当然不能说李可用这个方子四十多年救治了多少人的事儿,只能说是自己的想法。
方言对著他们说道:
“这方子的妙处,正在於『异病同治』的思路。”
“瘰癧是痰瘀互结在颈项,『石癭』(甲状腺癌颈转移)也是痰浊、瘀血、热毒缠结在喉间要道,病机根源都是『瘀阻经络、痰毒內蕴』,只是程度更深、毒性更烈罢了。”
“打个比方,都是一堆堵在水管里的泥垢,瘰癧是刚积的软泥,『石癭』是积了五年、被放疗烤硬的老泥块,但清淤的思路是相通的,先化软,再疏通,最后排出去。董先生的海藻甘草汤,就是化软淤的『钥匙』。”
贺普仁点了点头,露出思索的神色。
老陶就不一样了,他愣了一会儿后,说道:
“等下等下,十八反记得不?甘草反大戟,芫,甘遂,海藻!”
“海藻和甘草不是十八反里的禁忌吗?同用会有毒性,怎么还敢用来治癌症?”
听到这话,贺普仁也一拍脑门儿:
“誒,对啊!”
他看向方言,不相信他会记错,赶紧问道:
“这是有啥说法?”
“十八反”的概念最早由五代后蜀韩保昇在《蜀本草》中提出,他统计《神农本草经》中“相反者十八种”,首次明確“十八反”名称。
但其理论可追溯至东汉《神农本草经》的“七情和合”中“相反”之说,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进一步列出多组相反药对。
后世金代张从正《儒门事亲》將其编成朗朗上口的“十八反歌诀”,使其广为流传並沿用至今。
后来还被某些人修改过。
比如最有名的就是未来出现的乌头反半夏。
要是这么算,方言就不止一次用过。
所以十八反方言认为原版应该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了,流传的不一定是准的。
当然了,他这会儿肯定不会这么说,他只是说道:
“这正是董先生的过人之处。十八反是古训,但临床从来不是死规矩。董先生发现,海藻软坚散结、能破痰浊之结,甘草调和诸药、能缓攻伐之力,两者看似相反,实则『相制相济』甘草能制约海藻的峻猛,海藻能借甘草的药力渗透得更深,反而比单用海藻效果强十倍。”
“董先生用这个方子治瘰癧,一辈子没出过毒副作用,反而活人无数。”
“事实胜於雄辩,这些都是能够查证的,咱们研究所里不是还有从甘肃来的人嘛,应该是知道这个方子的。”
老陶和老贺听完点了点头,方言既然敢这么说,那肯定不是胡诌。
“那你打算怎么改呢?”贺普仁对著方言问道。
方言说道:
“原方加量3倍,虫类药研末吞服,以加强药效。另加鱉甲、消瘰丸(元参、牡蠣、大贝)、夏枯草、生半夏、鲜生薑,大大加强了养阴化痰、攻坚散结之力。”
这个方向其实是李可用了四十年时间总结出来的,最开始也不敢这么干,主要是太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