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形式一片大好(2/2)
这才仅仅两年的时间,就因为宝钞被税关停收,就跌成了这个样子。
朱厚照很快整理了心情,说道,“也就是说,若是达到两年前的标准,这些宝钞还有三十倍的涨幅?”
陆訚怕朱厚照搞不清形势,连忙道,“宝钞的价格连年下跌,就算没有当初的停征宝钞,也在不断的贬值。如今朝廷已经有两年多没收过宝钞,价格自然会有下跌。”
“想要让宝钞的价格,回到正德五年,恐怕不是容易的事情。”
朱厚照闻言,有些失望。
好在,错过了昨天的四倍,还有以后的三十倍,额,三十倍不了的话,十倍总行吧。
朱厚照想了想,说道,“昨天你们收了几百两银子的宝钞,就把价格拉高了四倍。今天你们收了七千多两银子的宝钞,宝钞却维持了十五贯的平价。”
“由此可见,十五贯是个很重要的关口。”
“你们就在十五贯的价格继续收购宝钞,明天朕再看看情况。”
朱厚照又看了眼那些账目,随手扔还给了他们。
第三日的时候,陆訚和张锐继续收购宝钞。
张锐因为已经把钱落袋为安的缘故,心情比较放松,操作起来也比较随意。
中午的时候,朱厚照微服而出,寻到二人,向他们询问收购的状况。
或许是那些钱庄从各地抽调来的宝钞已经陆续到位的缘故,仅仅一个上午,陆訚和张锐就收到了一万多两银子的宝钞。
朱厚照查看了两人今日的账目,在确认价格没太大变动后,思考了一下说道,“今天下午先不要收购宝钞了。”
两人闻言各怀心思,连忙询问缘故。
朱厚照没多说什么,只道,“让朕先看看会发生什么。”
两位大珰闻言,赶紧把消息传了下去。
结果没想到,一得知内官们暂停收购宝钞,那些番子立刻作鸟兽散,不知去哪里报信了。
没多久,钱庄里挂牌的宝钞兑换价格,几乎是直线跳水到了“二十贯兑换一文”。
接着,这价格的变动几乎崩塌式的在蔓延。
临近黄昏的时候,宝钞的兑换价格,直接砸到了“五十贯兑换一文。”
而且和第一天的时候不同,第一天的时候,虽然有价格,但是成交量并不大。
但是今天各处钱庄调配到的宝钞十分充足,几乎把价格死死的按在了“五十贯兑换一文。”
陆訚和张锐见状,都是惊得汗如雨下。
这样的结果,让他们这两天的操作显得无比愚蠢。
张锐在吃惊之余更是庆幸不已,那可是他们兄弟俩凑出来的八百两啊,幸好昨天套现及时,不然这会儿就要赔麻了。
结果就因为他们操作果断,不但没有赔钱,还赚了不少。
张锐庆幸,陆訚就有些蛋疼了。
当初正是出于他的劝说,张忠和尹生才没在“十五贯”的位置出货,现在陆訚总感觉背后有两道幽怨的目光,一直盯着自己。
他陆訚有裴元兜底,可是张忠和尹生没有啊。
两人手中的宝钞,整体成本均摊在“四十贯”的价格左右,要是昨天就出货,用内承运库的银子兜底,足以赚到两倍多的好处。
陆訚和张锐战战兢兢,赶紧去向朱厚照回报。
朱厚照听了之后,没有丝毫意外,他想了想问道,“内承运库这次拿出来多少白银?”
陆訚连忙道,“有白银十万两。”
皇家的内承运库也和这个时代的其他府库一样,充斥着五八门的本色征收。白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且朱厚照摊上了个不省心的老子,疯狂的在各种法事营建上败家。
朱厚照接受的是个本就不富裕的烂摊子,最近又不得不拿出钱财犒赏外四家军,内承运库早就不堪重负了。
这次朱厚照虽然咬牙拿出家底来博一票,但能动用的闲钱,也只有十万两而已。
结果没想到陆訚和张锐这两人一顿操作猛如虎,了接近两万两银子在“十五贯兑换一文”的价位大量吃货。
谁想,他们的扫货刚被朱厚照叫停,宝钞的价格就雪崩似的砸到了“五十贯兑换一文。”
陛下从内承运库挤出来的银子,这才刚两天就开始缩水了。
张锐倒是还勉强有些欣慰,毕竟他赚的钱成功套现出来了,天子赔那是天子的事情,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经手人。
这时就听朱厚照吩咐道,“趁着钱庄天黑停业之前,再拿出三万两银子去收购宝钞。要快。宝钞的收购价每五贯的波动,回来向朕禀报一次。”
陆訚和张锐听了朱厚照的吩咐,连忙再次撒开番子去收购宝钞。
在内官们开始收购之后,宝钞的价格果然受到扰动,开始缓慢上涨。
这会已经临近打烊,两个公公不敢怠慢,严厉的督责手下尽快买入。
还没等天色全黑,那三万两银子就全部变为了宝钞。
综合摊平之后,这三万两银子收购的宝钞,也不过在“四十五贯兑换一文”的价格左右。
相比起前两天他们以“十五贯兑换一文”买到的那些宝钞,成本差了三倍。
等到第四日一早,经历了昨晚一整夜的酝酿,不少钱庄都得知昨晚打烊之前,有人偷袭式的进行了大量吃货。
是以,等到陆訚和张锐他们再次带着银子想要收购宝钞的时候,宝钞的价格竟然开在了“二十五贯兑换一文”的位置。
这个价位比起第一天的“十五贯兑换一文”略有不如,但是比起昨天打烊前“四十五贯兑换一文”的价格又出了巨大的增幅。
这让张锐和张雄都后悔不迭。
他们在第一波操作中已经尝到了甜头。
一想到只不过睡了一觉的工夫,宝钞的价格就几乎翻倍,两人就感觉简直错过了几百万两。
这就是背靠内承运库的资金,有内幕后台操盘的快乐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