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一贯兑换一文,只是起点(1/2)
第626章 一贯兑换一文,只是起点
裴元的十三家钱庄除了开业的时候热闹了一下,其他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但是这几天密切关注宝钞行情的番子们,却很快发现这几家钱庄的特别之处。
在“宝泉钱庄”、“云泉钱庄”、“万泉钱庄”、“瑞泉钱庄”、“丰泉钱庄”这些地方,宝钞的收购价格高达四十贯兑换一文。
这也就意味着,内承运库低价收购的那些宝钞,可以立刻兑换获利。
朱厚照听说这件事之后放声大笑。
陆訚和张锐也算有能力,却只能被人在“十五贯兑换一文”的价格狠宰一刀。
而他朱厚照略施小计,就买到了“四十五贯兑换一文”的宝钞。
而且,“泉”字号今天开出“四十贯兑换一文”的价格,就说明他的这一招确实干的漂亮。
就连奸猾的商号,也愿意贴钱往回收了。
只不过这点利润,朱厚照还看不上。
等到将剩下的五万两银子吃满货,他就该亲自下场,宣布朝廷恢复对宝钞的征收了。
接下来,朱厚照刻意的没有收购宝钞,而是在傍晚的时候,想要故技重施再次大量买入。
结果没想到,平淡了一天的行情,临近钱庄打烊了,却开始不约而同的提升了兑换价格。
从“二十五贯兑换一文”直接到了“十五贯兑换一文。”
这个价格,就和陆訚以及张锐前期做冤大头的时候,价格差不多了。
两人拿不定主意,赶紧询问朱厚照。
朱厚照也有点意外,不过他很快猜到了那些奸商的心思。
在这等着自己呢?
朱厚照自然不肯吃这个哑巴亏,于是选择了按兵不动,停止购买。
结果,就在当晚,有人上疏朝廷,要求恢复宝钞征收的传闻,就开始在京城中蔓延。
第二天一早,当朱厚照听锦衣卫坐探说了这个消息后,暴跳如雷的要求追查。
但是等到暴怒完了,朱厚照才意识过来。
怎么查?
这个奏折本来就是个普通奏折,是走正常流程交上来的。
不但经历了通政司的誊抄,还由户部提出了方案,内阁做出了票拟,接着由司礼监递交上来的。
这中间经历了这么多环节,每个环节又不止是一个两个的人见证。
而且,朱厚照留中之后,也在大意之下并未要求底下人保密。
所以就算查,也只能查出一笔无法惩处的糊涂账。
一念及此,朱厚照赶紧让人去询问宝钞的行情。
没想到今早开市,宝钞的价格就直接冲到了“五贯兑换一文。”
朱厚照气的咬牙切齿。
有心不允诺那奏疏,直接掀桌子,可是之前已经投入了足有五万两。
现在宝钞的售出价格涨了,收购价格还没跟上。
一旦不肯让那奏疏通过,“四十五贯兑换一文”的那三万两或许能有微利,但是“十五贯兑换一文”的那两万两,就要赔的血亏。
何况,真要是自己这边开始出货,让那些钱庄察觉到苗头。
恐怕瞬间就会打崩现在的宝钞收购价,到那时候,他这五万两白银的宝钞,又能卖出去多少?
而且若是这么灰头土脸的离场,岂不是会被众人所笑?
现在想要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快刀斩乱麻,趁着价格还没有快速拉升,尽快多收购一些宝钞。
朱厚照向来是果决之人,他立刻命令手下开始分散吃货。
然而收购着收购着,陆訚和张锐这些直接负责的人都发现,宝钞的价格变动的太快了。
受到昨天传闻的影响,有大量新的资金入场,想要利用重启宝钞的机会,分上一杯羹。
结果刚到中午的时候,宝钞的兑换价格就来到了“三贯兑换一文”的位置。
陆訚虽然知道现在参与这场游戏的人还不多,想要出货的话,很容易会打乱市场,但是光看着纸面增长的财富,就让他感到十分的舒坦。
与此同时,张锐就难受多了。
他和张雄两兄弟以八百两的价格入场,然后在“十五贯兑换一文”的价格,出货给了天子。
前前后后总共赚了两千六百多两。
这笔钱虽然不多,但是解了两兄弟的燃眉之急,让两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可现在的宝钞兑换价格已经到了“三贯兑换一文”的位置。
要是把那些宝钞拿到现在才出给天子,岂不是就有一万多两银子了?
以张锐对朱厚照的了解,他现在疯狂的吃货,肯定是想抢在其他逐利者上车之前,吃这份独食。
等到十万两白银收购完毕,想必朱厚照就会立刻公布他的决定。
于是张锐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现在重新启用宝钞的好消息虽然开始小道流传,但是还没有正式公开,仍旧是入场的机会。
就算到时候达不到正德五年的“一贯宝钞兑换两文”,但就算能有一半儿,达到“一贯宝钞兑换一文”,也有至少翻倍的收入。
看朱厚照这急不可耐的样子,这个时间窗口,应该还是比较宝贵的。
现在正是趁机加码的时候。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一两天时间就能套利出来。
张锐把自己的想法和弟弟张雄分享了一下,张雄对此也十分赞同。
只是两人之前有本金八百两,后续又赚了两千六百多两,就算全部投进去,乐观估算也不过再赚三四千两。
这么一想的话,假如他们早期就坚定持有,现在就能赚一万多两了,感觉还是很亏。
于是张雄也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可以找相熟的人借贷一笔款子投进去,等到天子公布消息之后就立刻出货,见好就收。
如此一来,他们就能赚到更多的利润。
相比起能从中获得的暴利,借贷的利息几乎算不得什么。
两人也没想过赖账的事情,毕竟敢在京城开钱庄放借贷的,背后都是真正有实力的大佬。
不少还是那种很难缠的皇亲国戚。
张锐对别处不熟,但是对他家附近的那个钱庄知根知底。
那是寿宁侯张鹤龄家的管事开的铺子。
前些天的时候,张鹤龄有意拉拢两兄弟,送给二人一对玉瓶,如今求上门去,说不定就连利息都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