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一贯兑换一文,只是起点(2/2)
就在张家兄弟急火火的跑去找张鹤龄借贷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察觉到风向开始入场。
有些钱庄,甚至暂停出货,等待价格的进一步明确。
等到张家兄弟从张鹤龄名下的钱庄借来了两万两银子准备入场的时候,却惊愕的发现,宝钞的兑换价格,已经来到了“两贯宝钞兑换一文。”
这可就只剩下一倍的盈利预期了。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钱涌入,这些钱庄也一反常态的开始收购宝钞了。
尽管卖出价格和收购价格有一些差距,但是普遍也到了“十贯兑换一文”的价格。
张锐还特意关注了下那些价格不错的“泉”字号。
十来家“泉”字号给出的价格依旧很好,宝钞的出货价格跟随当前的行情,也是“两贯宝钞兑换一文”,但是收购宝钞的价格,却给出了“五贯兑换一文”。
也就是说,随着内幕消息的泄露和朱厚照的无脑买入,市场情绪被快速的催动,朱厚照现有的持仓已经大幅盈利了。
张锐斟酌了一番,选择从“泉”字号购买,毕竟这些钱庄看上去就很有实力。
至于出货,张锐倒不担心,他甚至不准备走钱庄的渠道。
钱庄收货有折价,就算是兑换比例涨上去了,也会大幅度压缩他的利润。
如果等价格走到“一贯宝钞兑换一文”的这个预期价格,天子还没收够的话,张锐就打算直接出给天子。
就算不行的话,他也可以直接出给商人。
毕竟那些需要缴纳税金的商人才是刚需。
监督各地商税征收的税监,大多是从东厂派人的,张锐可以从商人们那里获利,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一天结束的时候。
朱厚照只吃到了两万多两的货。
一个原因是,价格的上涨已经超过了朱厚照的心理预期,他想再稍微观望一下。
另一个原因是,许多钱庄纷纷开始惜售,并且加大力度四下收集便宜的宝钞。
朱厚照对此十分郁闷。
他已经对此有些不耐烦了,也对那些贴上来想要逐利的人十分恼火。
朱厚照已经下定决心,只要完成了剩余白银的收购,他就立刻公布恢复收取宝钞的决定。
而且,朱厚照还埋伏了另一招暗棋。
前段时间,监察御史张景晹上奏,因为霸州盗贼猖獗,导致商货不通,京中百姓颇受其困,因此打算在正阳等九门减免入城钱钞。
当时户部给出的意见是,正阳等七门减十之二,朝阳东直二门减十之三。
此事经过了内阁票拟,为了减少商人负担,还同意革除了顺天府通州北关巡检司。
但朱厚照有个更好的想法。
反正要减免了,就是一笔朝廷拿不到的钱。
他完全可以将这些入城费,全部改为宝钞支付。因为宝钞的价值低,也相当于变相进行了减免,而且还促进了宝钞的流通。
要革除的顺天府通州北关巡检司,也可以暂缓。
在北关征收的商税,也可以完全使用宝钞。
朱厚照相信,当朝廷恢复在运河征收宝钞的利好,再迭加上入城税使用宝钞,以及在陆地口岸使用宝钞的双重利好,一定会让宝超的价格出现超乎预期的表现。
虽然这政策只影响北京九门和顺天府通州北关,但是想象空间却是巨大的。
就在朱厚照殚精竭虑的筹谋时,今天有关宝钞的异动,也迅速地传遍了京城。
京城的官场本就没有什么秘密,何况这场关于宝钞的炒作,已经近乎于半公开了。
有些勋贵外戚,不但知道天子进场的事情,甚至就连天子已经买了七万多两宝钞的事情,也知道的清清楚楚。
还有不愿意透漏姓名的钱庄老板,信誓旦旦的说,东厂提督张锐在“两贯宝钞兑换一文”的价格时,仍旧借贷了两万两白银果断入场。
关于宝钞即将大涨的消息传的火热,就连很多百姓都怦然心动了。
连天子都亲自入场了,甚至东厂提督都借贷买入了,这几乎就是要明牌上涨了吧?
这件事导致的结果就是,等到钱庄再次营业的时候,许多商人、豪绅、百姓,甚至妓女也都跑去兑换了一点宝钞。
许多人在聊天或是键政的时候,不展开手中的一张大明宝钞,拍着叫喊“一贯钱兑换一文”只是起点,就仿佛跟不上潮流。
整个京城都笼罩在宝钞上涨的火热之中。
最终等到这一天打烊的时候,宝钞的价格突破了所有人的预期,和正德五年“一贯钱兑换两文”持平了。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对价格没那么敏感。
他们只是感觉要涨,就跟风买入。
而且他们买入的不多,也赔得起,心态上更加的放松。
就算没赚到,也能图个刺激。
有些钱庄试探性的比正德五年“一贯钱兑换两文”稍微叫高了点,居然也能零星出货。
虽然没卖出多少,但是这个象征意义就很恐怖了。
这意味着大明建立百余年以来,宝钞兑换白银和铜钱的价格,首次出现了倒挂。
裴元对这虚假的繁荣,感受更加直接。
因为他之前囤积的大量宝钞,在这两天几乎被扫荡一空。
而且在兑换比例上,钱庄给出的卖价和收货价,已经越来越接近,在大量的成交之下,几乎接近实价自由流通了。
裴元出货的成交价,大多是在“两贯宝钞兑换一文”和“一贯宝钞兑换一文”的价格。
手中收集到的白银已经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在裴元的催促下,陆訚、萧韺等人也都趁机卖出了大笔宝钞,这让裴元的兜底压力大大减小。
甚至可以说,假如裴元就此不管,任由之后的宝钞自由落体的话,裴元就足以带着巨大的收获潇洒离场了。
虽说他手中的宝钞已经全部在“五贯宝钞兑换一文”的价格套现,理论上,后续的巨额收益是属于大和尚基金的。
但是把基金的利益做掉,回吐出来,又不是很难的事情。
可……,谁叫这是裴元终将要收拾的大明呢。
他总不能为了这眼下的利益,为以后扔下个烂摊子吧。
如果现在不救宝钞,那等到后面,拿什么来推行一条鞭法呢?
总不能让百姓在沉重税负之上,再迭加上白银的血汗和利润吧。
大明宝钞提供的低廉交易成本,将会从方方面面强壮这个国家。
至少,不会被马上赶来的西班牙人,用轻松挖来的白银,交换走大明辛苦积攒的财富。
而“一条鞭法”给出的明朗数字,又能尽量让百姓避免一层层的盘剥。
裴元有信心,只要救活了大明宝钞,再大力推行“一条鞭法”,就能让这个开始腐烂的大明,重新走回上升通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