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第159章 于有光的笔记(2/2)
往下仔细看的时候,才慢慢弄了个明白。这天,于友光到了一个叫火狐洞的地方,那个地方人很少,村子里也没剩下几户人家了,大部分还是老人。
一个长约十五公分,宽十二公分,高约十公分的盒子被放在地穴中央一个青石砖堆成的小台上,估计也是为了防止浸水。于友光跳下去,将那个盒子小心地捧了起来,这才发现,这东西保存得相当好,不但没有腐朽,好像还很坚固,看样子,这盒子的包浆方法比较特殊。
这是刚才照片里那块大石头的近照!这是一块很普通的石头,从外表看,除了能看出它是玄武岩之外,实在看不出什么多余的东西了。它就立在山顶上,而且看着还不是很稳当,表面的风化已经相当厉害了,狭缝里还有很多枯草一类的植物,因为没有参照物,看不出它的具体大小。看老半天,也没能看出个所以然来!
地点:赤峰红山火狐洞不明家族遗址
发现者:于友光
只好再看第二张照片。
等全部打开后,他却愣住了:里面除了了一个小的檀木盒子,什么也没有!
他将那些带字的石头都收到了一起,并开始拼凑,最后终于给他拼出了一块看似家族训诫的石刻,但已经不完整了,只剩下不到一半的内容,还是东一点西一点的。从内容上勉强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姬姓家族,家训的内容也很奇怪,好像有个什么爻,又有传承、保护等字样。他看了很久,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只得作罢。为了便于日后的研究,他将那残碑拍了些照片。
这些稿纸都是书城里常见的那种学生练字用的方格纸,其实就是一种信笺纸,大约有好几十张。
描述:无合适测量工具,见照片
这地窖的位置选得很好,不易积水,而且,窖顶及整个内腔都是采用了石灰糯米浆混合了三合土构筑而成,密封性相当高,因此,他看到那个紫檀盒子时,那东西居然还没完全腐朽。
由于手里没有工具,他从旁边削了几根树枝来当撬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开了一块,之后就简单多了。
于友光去了以后,没几下就没了兴致,因为无聊就独自一人跑到乡下去瞎转悠。他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只要有机会,他总喜欢在乡下跟老乡们东打听西打听,按照他的说法就是,考古就是要学会自己发现!
地点:赤峰红山贺家沟
山很普通,应该也不是很高,除了中部山腰的部分能看到一些枯黄的一丛一丛的野草外,基本没什么植被,只有左下角的位置有一些还是绿色的树木,看视角应该是山脚部分了。整个山体呈红褐色,稍微有一点显眼的就是山顶有一块大石头,其余再也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了!
一看扉页的抬头,就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不明石盘发掘经过。
这事发生在去年九月份,于友光因为得到行内朋友的邀请,去参观一个新发现的玉猪龙,那东西其实也很平常了,在红山文化中属于出土比较多的东西。
发现物:女娲补天之石
我有些疑虑,这么一张很普通的一张风景照夹在这里做什么?
我有些好笑,怎么这个于友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研究啊!出于谨慎,我还是把这部分也拍了一下。
待他方便完正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忽然发现那堆石头中,有些石头上有字。而且,那些带字的石头还不少。于友光是个酷爱工作的人,见有意外的收获当然不肯就此罢休了。
发现者:于友光
9月22日,晴。
这一张让我有些意外,竟然是一张风景照!照片的背景是一座小山,占了照片大约四分之三的幅面。山的背景是一片灰白,想来那天应该是多云的天气。
我看了半天,是一头的雾水,根本就是不知所云。
这篇论文很长,我差不多翻了二十多页才算翻完,之后应该是另一部分资料了。
现在,就只剩下了旁边那一摞稿纸了!叹了口气,只得拿起了它。
这个发现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费了很大的功夫,在那段沟渠里清理出一小块空间,并开始清理青石砖周围的泥土。这青石砖很大,比普通的大了一倍有余,这让于友光有些奇怪,因为这种规格的青石砖他从来就没见过。
他又看了看盒子的盖子部分,发现盒身与盖子的结合处还被封了一层火漆,只不过,盒子上搭扣已经完全锈蚀了,几乎看不出它原来的材质。
这里面应该装了一件极为贵重的物件!
于友光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盒子,慢慢地爬了上来,就在他刚刚爬到地面,还没站稳,草丛里忽然窜出一只山鼠,这忽如其来的动静将于友光吓了一大跳,一个不留神,手里的盒子直接就摔地上了!
‘啪啦’一声,于友光吓了个魂飞魄散。要知道,他对所有考古中发现的东西都爱如生命,这么一摔,几乎就将他的魂魄全给摔掉了。
他慌忙蹲下检查,发现这盒子还真是很结实,居然没被损坏,只是,那道密封用的火漆上裂开了一道缝隙,盒身和盖子已经分开了。于友光不敢有太夸张的动作,他双手捧住,慢慢地转了过来:盒子已经可以打开了!
于友光心里念了句‘罪过’,就将盒子小心地放在地上,再轻轻地揭开了盒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