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大二大三的来凑什么热闹?!(1/2)
第393章 大二大三的来凑什么热闹?!
周五晚上,
陈露阳洗了个澡,剃了个头,换上一身干净立正的新衣裳,踩着一双亮晶晶的皮鞋,潇洒的走向了三教。
给人上课嘛~就要有一个上课的样子!
不管别人咋看自己,
反正陈露阳是自升一格,先把自己当成是老师再说。
等他拿着原著和翻译完的大半本手稿来到教室门口的时候,陈露阳激动的手都有点抖了!
大!
真大啊!!
这教室可比哲学系的教室大多了!
装200人轻轻松松不说!
关键连靠窗那排常年闲置的小折迭椅都给搬了出来,一水儿等着听课的。
都是等着听我讲课哒~
陈露阳心里真是又高兴又长舒一口气。
亏了自己今天盛装打扮,又提前备课做了充足准备。
否则这么大的阵仗,自己要是装逼只带本书来,可就太不尊重这些来听课的同学了。
“文委,你怎么不进去啊?”
高小琳和几个女生背着书包,有说有笑的走向教室,还没等进去呢,就被门口狗狗祟祟、偷偷观察的陈露阳吸引了注意。
陈露阳马上装出一副茫然又不确定的样子,问道:
“是这间教室吗?这么多人……别是哪个教授来讲课,我再走错了。”
“没走错。”高小琳肯定道:
“现在不光是大一的经济系、哲学系同学在听课,大二、大三的也来了。”
“啊?”陈露阳真的茫然了:“真的假的?”
“真的。”
高小琳压低了声音:“下午我在图书馆看到哲学系大三的那个李宇凡还在借萨缪尔森的原文书,说‘今晚得听清楚生产函数是怎么回事’。还有经济系的大二班长,也坐在最后一排……喏,就是穿灰外套那个。”
陈露阳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眉头一动。
“那是班长???我还以为他是老师!”
“就是岁数大。”高小琳压低声音,“听说以前当过兵,复员了才考上大学,他们那两届的学生,岁数好像都挺大。”
确实是……
陈露阳的目光扫过教室。
陶润泽算是他接触过年纪大的学生了。
岁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陶润泽生活的环境晒的人也显老,脸看起来就比其他人要成熟的多。
但是今天在教室里,陈露阳竟然发现有人长得比陶润泽还老!
除了大二的班长以外,
教室后排靠窗户的两个笔直而坐的学生,一个留着平头,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眉宇间一看就是“组织上干过事”的,不像刚从高中来的学生。
后排更不用说。
靠墙那几个穿旧夹克、拎帆布包的男同志,叫陶润泽一声“老弟”都不为过,还有一个人手边放着饭盒,像是下了班就赶过来听的。
这……这怎么还越整越大扯了?
陈露阳心里微微嘀咕。
他原以为这课就是自己给大一同学们读点原文,图个理解、顺顺思路。
没想到现在不仅是跨系,
居然还跨年级了?!
陈露阳心里有点嘀咕了:“大一新生没有教材没有笔记,一切从头开始,听听也就得了。”
“大二大三的还来凑什么热闹啊?”
不过转念一想!
“也不知道北大的校长是谁,这是不是应该给我发点讲课费?”
陈露阳内心涌起了一股微微嚣张又胆大包天的想法。
这要是自己能赚到北大的钱~
爸爸妈妈不知道会有多高兴!!!!
想着想着,陈露阳的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美滋滋的笑容。
“还是年轻……”靠墙的穿旧夹克的一个中年人开口。
“确实年轻……讲几堂他就笑不出来了。”拎布兜子的人也侧头回答。
俩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时不时的跟进来的哲学系学生们点头。
哲学系的学生们瞧见这俩人,眼睛都瞪大了,一个个仿佛跟见了鬼一样,不住的跟他们点头打招呼。
只可惜,
讲台上的陈露阳正低头往外掏原著书籍和稿纸,浑然没有注意到那中年人的存在。
铃铃铃~
随着上课铃响,
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
陈露阳轻咳几声,清了清嗓子,朗声道:
“各位学长学姐、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经济系(1)班陈露阳。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阅读萨缪尔森,今天我们读‘生产者行为’与‘生产理论’。”
“……”
由于事先备过课,稿纸上又有已经翻译之后的手稿,所以陈露阳讲起来非常的轻松自如。
讲课的内容和方式也很简单粗暴。
他先一段一段的读原文,然后再翻译成中文,方便大家理解。
遇见专有名词和重要概念的时候,就把名词和释义抄写在黑板上,领着大家读一遍,再把大家不认识的陌生的词汇单独写在旁边,顺便拓充一下大家的词汇量。
他在上面讲,
下面的人就疯狂的抄,简直恨不得把陈露阳讲的每一句话全都抄下来。
没办法……不管是大一还是大二、大三,
哪怕他大四了!
都要面对一个残酷的客观现实:
没有教材。
所有的东西都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述来复习。
甚至于他们的课堂笔记,就是下一届学弟学妹的教材。
现在好不容易有人愿意把教材一句句翻译给他们听,大家都努力抓住机会,争取多抄一点是一点。
很快,大黑板上密密麻麻写着“生产函数”、“等产量线”、“最小成本组合”等关键词。
“下面这段比较长,我抄在黑板上。”
陈露阳注意到教室里有人已经抄的手酸甩腕子了。
他便有意识放慢了节奏,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连串的英文,让听课的同学能够借机休息休息。
“a rational producer seeks to maximize output or minimize cost, subject to constraints of technology and resource availability.这句话的意思是理性生产者会在给定的技术与资源限制下,追求产出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
陈露阳还没讲完,一个声音从教室里响起:
“那我想请问一下,这个‘maximize output’和‘minimize cost’不能同时实现吗?”
声音不大,却很突兀。
大家手里的笔一顿,纷纷转头望向发问的人。
那是一位坐在中间靠窗位置的大一男生,穿着蓝灰色外套,神情中写满了疑惑。
“比如说我又想多产又想省钱,那这两个目标能不能一起实现?”
陈露阳看向说话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