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有辱斯文(1/2)
第307章 有辱斯文
胡惟庸有些咬牙切齿,马寻的那些话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
作为李善长的得意门生,看似是接手了那位大明第一文官的资源。在接连斗倒了杨宪和汪广洋之后,仕途一路畅通的胡惟庸春风得意。
可是现在再看看呢,勛贵根本不给他面子,大都督府那边的人根本就不在意他这个右丞相。
就算是中书省,左丞相还是徐达,常遇春、马寻、邓愈这些中书省平章知事等根本就不在乎这个右丞相。
还是权力不够大,所以哪怕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敬畏、奉承的右丞相,在马寻这样的人眼里依然不值一提。
也是因为和淮西的那帮人来往太少,以至於说话都没有份量。
胡惟庸肯定不会想著去控制马寻,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一旦自己对马寻动了心思,那么没人能救他。
杨宪就是前车之鑑,他知道杨宪被诛杀是得意忘形,但是他也知道当初杨宪最风光的时候跑去马寻跟前耀武扬威。
控制几个侯爵,那些武將之中有不少人没太多的心机。尤其是一些人一身的坏毛病只要抓住一些把柄,迟早可以將那些人控制住。
这也要怪他的『好老师』,岁数越来越大,在淮西勛贵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得多走动、得控制住啊!
马寻可不知道自己算是激发了胡惟庸的上进心,让歷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静待下文,马寻现在倒是要看看詹同这些人还有什么心思。
大都督府的事情別想了,那不是这些人该去有想法的地方。
王禕这时候开口了,“徐国公,先前您抽调国子学的一些讲习去学校,是不是也该还回来了?现在各地学子入京,国子学的讲习、教授也不太够。”
学校,那就是马寻建的学校。国子学,那就是正经的“国子监”。
至於老师,有一部分是『共用”,马寻也確实抽调一些国子学的讲习等去学校教授一些基础知识。
医官,医官也得识字明理,不需要学文章,但是別书都看不懂啊。
马寻直接说道,“这事情我记得是太子殿下安排的吧?”
宋濂赶紧打住了,这徐国公说话没轻没重,“徐国公,这是朝廷之事,是陛下的旨意、这才差遣的人。
1
大明初创,很多规矩不太完善,虽然事情的真相是怎么样大家都心里清楚,可是也需要程序合法啊。
人確实是太子安排过去的,但是太子安排的也是讲程序的。到了你徐国公的嘴里,继续说下去就是太子有一己之私了。
王禕鬱闷啊,想要增强国子学的师资力量费劲,还要担心被主管国子学的徐国公挖墙脚。
看著王禕,马寻说道,“听闻陛下有意在中都置国子学?”
王禕赶紧开口说道,“確有此事。”
这就是朱元璋了,他不只是对老家有很深的乡土情结,更是什么好东西都想往老家送此前才勉强同意停止大力兴建中都凤阳,现在转头又想著在凤阳建一个国子学。
马寻仔细琢磨了一下说道,“你回头上奏章,京城和帝乡离的近,一下子弄两个国子学实在浪费。真要建,在北方建一个国子学反倒更好。”
宋濂眼前一亮,“徐国公说的有理,北地现在確实该大力兴建学校。”
马寻笑著点头说道,“本就该如此,衍圣公那边现在在选派教习了吧?我既然管著国子学,这些天也该组织一下教授、讲习了,选有才学、德行者赴曲阜。”
孔家被逼著接下兴建基层学校、派出孔家人赴各地州府当教諭,但是这可不是你孔家人说了就算。
必须要有朝廷的官方考评,有学识等才能去当教諭。
最主要的是这些人一旦成为了朝廷的教諭,那就不该归你孔家人管了,到时候管著的就是朝廷律法了。
孔家出钱、出人,我给你各地州府学舍建个孔祀,这也没什么,因为本来各地学院,
书院都有孔祀。
在大家还在討论这些事情的时候,有人来传话,“徐国公,工部尚书来了。”
马寻看了一眼在场眾人,淡定说道,“人既然来了,那就让他进来。”
衙门没事的,早就在国子学等著马寻了。处理完衙门事务的,马上就赶了过来。
看来这一次围堵徐国公是下了不少的工夫,这些人说不定私下里都商议了一些事情呢这反倒是让马寻更加好奇了,很期待接下来到底是有什么样的事情在等著他。
工部尚书李敏规规矩矩,“下官参见徐国公。”
不得不说明初的六部尚书换人极为勤快,尤其是户部、礼部、吏部,这三个衙门一年换两三个尚书都是正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