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大势已定(2/2)
这一下马寻更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但是这件事情只能怪朱元璋咎由自取了。
三四岁的小胖墩帮著踩背確实舒服,分量刚好。但是这岁数的孩子皮啊,也容易失控,忽然蹦一下是说不准的事情。
这么一想我家儿子能给朱元璋弄伤,这也確实是本事。
“吃饭吃饭。”马寻连忙招呼著,“这事情只能怪你舅奶奶,宠孩子宠的太厉害。”
李景隆只是在笑,因为他就是被宠大的孩子。
看著现在马祖佑的待遇,李景隆是一点都不羡慕,因为他小时候也是如此,
甚至是在朱元璋那里,李景隆是更加受宠的那一个,这可是正经的外甥孙,是朱元璋最为亲近的姐夫和姐姐的孙子。
平倭大將军吃完饭、休息好,也不负责带娃,要开始办正事了。
“徐国公,我等已经画好了航图。”朱寿满怀信心的说道,“说来这些地方我也熟悉,肯定能率船队平稳到岸。”
其他人说这些可能是吹牛,但是朱寿这么说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可是偶尔追杀倭寇到琉球群岛的狠人,这两年一直都是在南海区域活动俞通渊也说道,“將士们也选好了,带出去一个卫所的兵马。水师亦有一个卫所,想来是够用了。”
那就是一万一千人,这还不算水手。
其实明朝的水师也能上岸作战,但是他们更擅长的是水战,操作大炮、火,或者是关键时刻跳帮、夺船杀敌。
马寻非常满意这样的安排,“这些事情你们看著安排,大都督府和兵部的回文就到了,你们准备出发。”
“我等选定以福州为母港。”朱寿回答说道,“算算日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年初就能回来。”
马寻说道,“要是获利超过五倍,你们直接北上,提前告知我一声回应天府。
朱寿等人眼前一亮,在应天府报功和在福州登陆派人报功,那是有本质的区別。
马寻隨即对赵大勇说道,“和锦衣卫的弟兄们说清楚,务必將各地的特產查仔细一点,尤其是我大明所缺的好东西,更要查清楚。”
朱寿立刻说道,“国舅爷,我想著能不能运回来些木头。”
“能运回来自然运回来,咱们满载货物而去,岂能只是带些金银回来。”马寻笑著开口,“好东西没人嫌多,回来也好报功。”
別说现在云贵深山里还有金丝楠木之类的好东西,这確实是有不假。
但是深山老林的想要去砍都难,运出来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好砍的,早就砍了。
马寻还是不太放心,说道,“去看看那边的稻种,要是合適也带些回来。”
刘璟立刻问道,“徐国公是觉得他们还有比占城稻更好的稻种?”
稻种改良也是持续不断的,占城稻在宋末就传入国內,现在也遍地开算是粮种了。
马寻就笑著开口,“我也不知,大体上我是觉得那边的稻种和我们相差不大,无非是气候更好。你们多留意,有高產的作物就带回来。”
即使现在的明朝地多人少,但是对高產作物依然非常渴望。
因为大家都清楚,因为现在基本上是小农经济,一家子的劳动力有限,没办法一家子精耕细作几十亩地。
所以如果作物的亩產提升了,对百姓有极大的好处。
能够偶尔一天三顿,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吃的稠一点,而不是到处去找野菜。
出海去找金银自然是大事,找一些贵重的物品、香料等等,这都是马寻不反对的。
这样可以丰富国內的物资,以及让大明的財政更加的健康。
但是马寻更加在意的是高產的作物等等,这才是本质的事情。
说到底就是乱世过来的人虽然知道金银好,而能够填饱肚子、能够活命,这才是最务实的。
没有足够的食物,百姓抗风险的能力就低,社会就容易出现动盪。
哪怕马寻对东南亚地区有高產作物不太抱有太高的期望,但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槓子,假如能够有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既然都已经出海了,既然都要去尝试著大航海时代了,就多做一番尝试,也不能只是盯著美洲大陆啊。
船队的准备工作十分充分,眼看著就是距离出航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马寻半点紧张都没有,因为他自认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完善,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而仔细算算时间,船队出航之日,那就是他准备回京之时。
不管他愿不愿意,回京后肯定会有一番波澜,他和胡惟庸之间肯定是要分出来一个高下了。
毕竟在这件事情上就算是马寻不想出头,皇帝也会推著他出头。
胡惟庸,你的末日確实是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