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家风得正(1/2)
第486章 家风得正
即將和胡惟庸打擂台,马寻实际上对此並不是特別放在心上。
说到底就是有皇帝拉偏架,他甚至就是皇帝的提线木偶罢了,弄掉胡惟庸才符合皇帝的利益。
別看胡惟庸看似是权倾朝野,也结交了很多文武大臣。
可是实事求是的来说,胡惟庸的权力虚著呢,这就是虚胖罢了,弄掉他实际上並不是多有难度的事情。
朱元璋一大家子人都走了,马寻也落个清净。
將脑袋贴在刘姝寧的肚皮上,马寻挺高兴,“这孩子挺能闹腾。”
刘姝寧轻轻的摸著马寻的头,说道,“夫君,我和妹妹现在都有身孕,也不方便,要不然您再纳个妾?”
马寻头也没抬,“嫌家里人少了?觉得闹腾起来才好?”
“说什么呢!”刘姝寧哭笑不得,她还是有自信的,“就是再进屋一个,也闹不起来。”
马寻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没那兴致,现在这样挺好。”
刘姝寧就说道,“那外头就该说我善妒了。”
马寻更加没好气了,“善妒?我倒是要看看谁敢说。”
刘姝寧出谋划策说道,“实在不行,您您就將我本家的那个才女给纳了,也算是一桩佳话。”
马寻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这就是说和他緋闻满天飞的才女刘莫邪呢!
不过马寻也好奇起来了,“这人还没许出去呢?”
刘姝寧笑著解释,“外头都传您跟她情投意合,谁敢接近。您要是不纳了她,她只能单著。”
马寻嘿嘿直笑,“拿我扬名的时候就该想到这些,现在急了?我就见不惯这些名满京城的才女、大家闺秀,真要是有贤名就不至於满京城都知道。”
虽然马寻的观点有点极端,但是放在如今这个社会氛围,那也是有道理。
大户人家的小姐怎么可能名满京城呢,最多就是一些相对来说“门当户对”的人家听说过一些,那都是私下打听。
那些炒作出来的大家闺秀,多半是有其他的一些动机。
刘姝寧也笑著说道,“前两年太子纳妾,京城最出名的几个闺阁女子如今多是嫁的不太好。”
马寻顿时乐了起来,这里头就有吕本之女,也就是歷史上朱允的母亲。
谁都知道当初听说太子要纳妾,一下子冒出来好几个恪守妇德、样貌姣好的大家闺秀,只是李贞和马寻直接无视了。
不少人慾哭无泪,没能一步登天不说,女儿的名声也受到了影响,毕竟那会儿都知道这些『名门闺秀』的心思。
不过刘姝寧说的『嫁的不太好”,那也比寻常的女子不知道要强多少。
刘姝寧忽然问道,“夫君,若是妹妹为您添了子嗣,如何起名?”
马寻不太理解,也有些担心,“姐夫总不会又想著帮起名吧?”
之所以这么想,那也是因为朱元璋的“前科”实在太多。
常家的三兄弟,徐达的儿子们,都是朱元璋起名。
没人觉得有问题,因为他是主君,帮手下大將的子嗣起名是表示亲近、信任,哪怕那时候的他还只是吴国公、吴王。
而现在他是皇帝,还是马寻的姐夫,给马寻的儿子们起名在大家看来就是信任、宠信。
马寻隨即好像反应过来,看了一眼刘姝寧,“就你想的多,你这要是儿子自然是按字辈来。观音奴那边也按字辈来,只是不用站人旁。”
端水大师还是有些水平的,按照朱元璋定的规矩,马寻的子嗣只有嫡长一脉才能用『祖”。
但是既然都是儿子,马寻就不偏心,都用字辈。
只是还是稍微做点区分,偏旁部首可以稍作区分,反正马寻这里也不讲究什么五行相生。
刘姝寧就非常开心,她和观音奴的关係不错,也有当家主妇的气度,但是涉及到自家儿子的利益,那肯定要在意。
马寻小声问道,“驴儿是真的不爱读书?”
刘姝寧发愁了,说道,“读书就犯困,数数也数不明白。”
马寻想了想说道,“我姐的意思是让驴儿跟著回家,但是隔两天送进宫里一趟。要我说就送给她带,以后驴儿是好是赖都是皇家受著,到时候让標儿和雄英去发愁。”
挑子了,马寻也是有脾气的。
天天惦记著我儿子,那我乾脆直接送过来,孩子是你皇家养大的、教出来的,以后没本事的话也是你皇家的人捏著鼻子认了。
刘姝寧忍不住的开心,“那也好,姐姐教育子孙还是有手段。”
得,马寻是有些说气话。
但是刘姝寧是真的开心啊,她的大儿子那可是真正的集万千宠爱於一身。
和皇长孙一起长大,开国帝后的亲自教导,放眼大明还能找到其他人吗?
小两口还是可以稍微温存一下,稍微克制一下就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