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万一,自立为王?(2/2)
中午,
李逸就在田间地头树荫下,吃了顿野餐。
看着地里那些收割的麦子,在阵阵麦香里,饭都吃起来香多了。
代北边军放下武器,换下戎服,在田间地头夏忙抢收,一派祥和景象,
代北的军民们,丝毫不知长安城如今的暴风雨来临。
夜里,
李逸看着从长安快马飞传过来的情报,
他和长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嶲州都督府长史韦仁寿,在南中承制置七州、十五县,上命设南宁州都督府,以韦仁寿检校南宁州都督,韦仁寿带兵巡视,召蛮、夷筑州城、修官廨,授封其部族豪帅为刺史、县令,蛮夷各遣子弟入贡···’
这是一则看似普通的消息,
这个新设的南宁都督府,西汉时设味县,蜀汉的庲降都督府,晋代是南中宁州,而北周设为南宁州,隋朝设立过南宁州总管府。
这里是南中东部的核心,位于后世的曲靖。
在这条看似普通的消息后面,有一条备注。
“皇帝意明年分封秦王建藩南宁州。”
现在韦仁寿召蛮夷们修建的新州城,也叫石城,其实正是为秦王藩国所建的王城。
皇帝并没因李世民中毒一事,以及太子私调边军入京、私运铠甲给庆州都督等事影响,
明年,秦王将和齐王一样,分封建藩,出京就藩之国。
一切都没有改变。
所以马周、张亮他们心里的那点点幻想,很可笑。
皇帝的皇权,如今受到了威胁,太子的威胁并不算大,真正让皇帝感受到极大威胁的是秦王。
因此秦王很快会被分封南疆,远离中枢。
什么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什么太尉兼司徒、尚书令兼中书令,什么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等等,那些头衔,全都将成为虚衔。
甚至随着秦王就藩之国,
这些头衔到时也会被收走,或许仅保留个太尉之类的衔头罢了。
西宁、豫、西平、利、南云、磨、南宁七州,这也许就是以后李世民的封国之地,听起来七州很大,
可尽是些蛮夷,这里的蛮夷们真正听命的是爨氏,那是统治了南中三百年的土皇帝。
真要去了那里,李世民就算是废了。
李世民只有一条路可走。
次日早上,
李逸顶着黑眼圈在公廨食堂吃早饭,
刘世彻给他端来一杯奶茶,“喝点茶提提神。”
水煮鸡蛋、蒸馒头、小米粥,就着点小咸菜。
简单的早餐过后,
李逸去散步,刘世彻跟着。
“看你好像有话要说啊,有话直说,憋着做什么。”
“司空,咱们真的什么都不用做吗?杨文干起兵都已经攻下了宁州了,万一燕郡王李艺也在泾州起兵,到时两军南下,真要是兵临长安城下,
会不会翻船啊?”
“我们要不要也集结兵马南下勤王?”
“不,我们不动,一兵一卒都不动,让太子党唱这出独角戏吧,咱们就安安静静的收麦子,不要引起长安天子的任何注意。”
“万一呢?”刘世彻都有些不淡定,“我觉得眼下杨文干起兵叛乱,咱们出兵勤王,正好,说不定还可以来个乱中取胜,直接扶秦王上位。”
“杨文干成不了事,他的兵出不了宁州,很快便会被平定的。
至于李艺,那家伙其实精着呢,不见兔子不撒鹰,不会轻易出手的。”
李逸轻轻甩着胳膊,“至于我们,不能动,哪怕就是随便调动点兵南下,必然会引发陛下的无尽猜忌,只会影响秦王。”
从代北出兵去长安勤王,兵出少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引的皇帝的猜忌,到时说不定秦王也要被扣个谋反罪名了。
出的兵多,那皇帝更不安了,到时也绝不可能让他们进京。
强行进关中,那就形同叛乱,秦王还在长安呢,这不是把秦王往死路上逼吗。
代北这十万兵,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盯着,
一举一动都时刻会被上报给天子。
他们这里不动,才是对秦王最好的支持和掩护。
天越来越热,
长安城这股风暴,也将来临。
以一场宫廷政变,来夺取帝国最高权力,完成一场权力的交接,或许能让这个新生的帝国,不再内耗、混乱,能够赶紧昂首前行。
这天下已经乱的够久了,老百姓也该过几天安稳日子了。
“赶紧抢收麦子吧,
麦收后,抓紧整地,再种一茬玉米、大豆,或是谷子、糜子、金薯、红薯都行。
手中有粮,才心中不慌。
边疆有储粮,国境也才安全。”
刘世彻压低几声声音,“假如,我是说假如,万一玄武计划失败,秦王遭遇不测,我们怎么办?”
他们手握代北十万边军,李逸还有个已经被册封为突厥大汗的结义兄弟,刘世彻想知道,如果李世民失败,甚至是身死,李逸是否会起兵。
到时是打着为秦王复仇的旗号杀进关中打进长安城,还是在代北拥兵自重自立为王?
李逸冷笑两声,摇了摇头,
他望着那轮初升的红日,虽然才升起的太阳,却已经让人感受到它的炽热。
“没有什么假如的。”
“我是说万一呢?”
“也不会有万一。”
(本章完)